新疆旅游现状,痛心……

作者 | Haruka

来源 | 视觉志

金秋一到,就到了该去新疆牧秋的时刻。

那是作家李娟笔下,“隆重得如同国王登基的庆典”的最好时节,“每一个村庄都富可敌国,每一棵树都是黄金之树”的绝佳旅行目的地。

500

      图源:视觉中国 下同  

一日游四季,十里不同天。

在这个讲究“邪修”的时代,如果想省时省力将新疆的各种地形、南北疆的各种美景尽收眼底,只需要去一趟此生必驾的——独库公路。

500

500

独库公路,能有多惊艳?

打开“独库日报”,气温那一栏里,独库公路的两头——克拉玛依市的“独”山子区和阿克苏“库”车市,相差并不大。

但这条路的中段,尤其是几个“达坂”,在炎热的8月里,最低气温仍低至零下。

光从气温就能判断一二,自这条“景观公路”由北向南,一路上的美景定会大有不同。

这条全长561公里、位于217国道的最美公路,每年只开放4个月左右:通常会在5月底、6月初开始通车,一直开放到10月中旬后关闭。

如果没有这条路,从独山子到库车的通勤成本,要高出几乎一倍。

500

有人说,独库公路“路即是景”,沿途每一处都是一个5A级景区。

自独山子一路南下,能一次领略天山南北,深山、峡谷、戈壁、草原、湖泊、雪山等地形地貌,感受四季的不同风光。

起始路段,从独山子到那拉提这一段,路况很是险要。

500

独山子大峡谷,也是《飞驰人生》的取景地。行驶在峡谷间,电影的那些台词便在耳边回响起来:

“战胜恐惧的最好方法,就是面对恐惧。”

“这辈子很短,做喜欢的事,不留一丝遗憾。”

“把你眼前的每一个弯都过好”……

500

车开到伊犁的哈希勒根达坂(高山垭口),这个海拔3400米、蒙语意为“过不去”的地方,就到了独库公路上的第一个垭口。

虽然海拔并不算太高,但这里终年被积雪覆盖,雪山之景中会途径号称“全球唯一防雪长廊”的——独库公路防雪长廊。

500

看到了雪景,便也弥补了冬天因为独库公路封闭,而无法领略这里冬景的遗憾。

500

继续向前开,便到了《可可托海的牧羊人》歌词里,心上的姑娘远嫁去的“美丽的那拉提”。

这里拥有“最美草原”的美誉,走入其中,仿佛身处瑞士。

500

不远处,便是另一个最美草原喀拉峻。

几乎所有有关新疆旅行的攻略中,人们都要在这两处美景之间艰难地进行抉择。

但总是难分高下,总是同样令人神往……

500

更美的还在路上。

到了位于巴音郭楞、阿克苏、伊犁交界的巴音布鲁克,就到了我国仅次于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的第二大草原——巴音布鲁克草原。

每年农历六月初四,这里会进行为期两天的蒙古族“那达慕”盛会,赛马、赛羊、赛牦牛、摔跤……乐趣十足。

巴音布鲁克,在蒙古语里的意思是“富饶的泉水”,在这里可以看到草原湖泊的美景,更能在日升日落之时,欣赏到九个太阳映照九曲十八弯的奇观。

500

丰饶的泉水,滋养着万物。

在巴音布鲁克草原巴音乡的湿地,这里的天鹅湖美轮美奂。

远处的雪山,近处的草原,蔚蓝的湖水……在此情此景面前,Windows经典壁纸,恐怕也要黯然失色。

500

这块总面积1000多平方米的沼泽湖泊,宛若一颗嵌在绿色丝绒草原里的蓝宝石。

和独库公路开放的时间相差不多,每年4月,候鸟们会飞来这里栖息、繁殖,等到10月天气转冷后,再双宿双飞、携家带口地离开。

雪白的天鹅,在当地牧民的眼中,被视为“神鸟”般的存在。它们也形成了我国最大的野生天鹅种群。

除了天鹅,野鸭、百灵、云雀等水鸟,同样在这里悠闲地渡夏、安家。

500

再往前,就要翻越铁力买提达坂了。

它在蒙古语中的含义是,“不可逾越的高山口”,这一段路几乎挂在绝壁上。

500

翻过这里,便是距离库车县120公里外的天山高山湖泊——大小龙池。

一侧是山景,一侧是湖景,行驶其中,仿佛人在画中游。

500

大龙池,由天山雪水融汇而成,传说中,西王母曾在此沐浴。

云杉翠柏,点缀着郁郁葱葱的草甸,环抱着这片高山湖泊。

500

不远处的小龙池,和大龙池遥相呼应。

两颗宝石明珠,就这样缀在天山上。珍贵的雪莲生长于此,行驶在路上偶然间也能看到雪鸡、黄羊、雪豹的踪迹。

500

继续向前,就到了天山南麓,库车市的天山神秘大峡谷,

红、黄、绿、白等多色岩层,让这里的大面积呈现红褐色的赤砂山,在阳光的折射下可以形成多种色彩。

维吾尔语叫这里“克孜尔里亚山”,是“红色的山崖”的意思,据说《指环王1:护戒使者》曾在此秘密取景。

500

到了阿克苏,独库公路附近的景观与之前截然不同。

因为位于塔里木盆底边缘,这里多盐碱荒地、沙地。

500

南端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加剧了阿克苏的低山干旱荒漠气候,这里的丹霞地貌尤为动人。

行驶其中,方能体会到大西北的粗狂、豪迈。

500

看到此般美景,也就意味着到了独库公路的尽头——库车。

500

贯穿南北疆的独库公路,这条被《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为“纵贯天山脊梁的景观大道”,一路而来,便是这般美不胜收。

每当夜幕降临,川流不息的车辆开着车灯行驶其间,独库公路仿佛一条逶迤的金色巨龙,盘绕在天山山麓,雄踞在西北边陲。

500


500

惊艳还是惊吓?

可惜——当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的疯狂传播、旅游业的发展、短视频的推波助澜,独库公路更加声名远播,当很多人开着车慕名而来,发现独库公路和他们想象中相似又不同——

相似的是,的确有各种美景。

一路上九曲十八弯,驰骋在道路上,心情爽朗。

500

不同的是,遍地的垃圾。

远看以为是遍地白色的牛羊,实则近处一看是各种塑料袋、饮料瓶……

500

      图源:抖音@lin公子游人间  

美景和丑态,并存。

欣喜与痛心,同在。

500

      图源:树树杨的旅行  

独库公路两旁被垃圾覆盖的草地,原本应该是大自然赐予牛羊的觅食地。

它们过去吃的是草,现在嘴里嚼着的是垃圾。

500

      图源:抖音@BBU  

这些无法自然降解的垃圾,被牛羊吃进胃里,是完全不能被消化的。

严重的,甚至会造成牛羊死亡。

500

      图源:抖音@潮新闻  

很多公路旁的垃圾,随着风吹雨打,会出现在新疆牧区的草场。

养殖的牛羊都防不胜防,更不用提土拨鼠等其他野生小动物了,不小心误食后死亡,无人知晓……

500

      图源:抖音@帮达李律  

这些垃圾,还会出现在河流上游。

500

      图源:抖音@添福玉器  

河边的观景台。

500

      图源:抖音@淄博小赵冲伊犁 

顺着河道、河床,一路向下游飘去……

500

      图源:抖音@义父  

他们明明是被美景吸引来的,却把垃圾丢在美景之中。

这些河边水边不远处的牌子上赫然写着:

“保护水源,人人有责。严禁在河道……乱扔垃圾,违者重罚。”

500

      图源:抖音@哈熊沟·天山龙脊旅游度假区  

可情况依旧糟糕。

人们甚至在新疆的沙漠无人区,也发现了大量垃圾……

500

      图源:抖音@踏觅户外 

所以,旅游业的发展,到底给人类带来了什么?不断膨胀的欲望?遍地狼藉的垃圾?伪精致的旅游照?

500

      图源:抖音@热爱生活热爱机车  

人们看到,独库公路上很多车“高素质到”边开边扔垃圾。

公路旁的引水渠,几乎要被这些车扔的垃圾堆满。

500

      图源:抖音@老石、  

很多人很疑惑:

“你的车,连这几片垃圾都载不动吗?”

500

      图源:抖音@辣皮子馕  

如果说在公路两旁扔垃圾,或许没有多少人看到,有些人尚且能扔得心安理得。

可到了人来车往的停车场,很多穿戴整洁、长相美丽的人,随手就将垃圾扔在了地上。

景美,人美,可心偏偏不美。

500

      图源:视频号@姜玲的玲  

明明附近就有垃圾箱、自己的车上也有垃圾袋,可他们就是旁若无人地扔在地上。

甚至每到一个休息处,他们停下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将车上的垃圾一股脑儿抛到车门外的地上,仿佛成了某种不成文的“仪式感”。

500

      图源:抖音@圆子 

很多人看到这一幕幕场景,都会不禁发出感叹:

“你们对得起,那些用生命建设独库公路的烈士吗?”

500

      图源:抖音@B太  


500

生命之路

或许很多人不知道,独库公路这条“网红公路”,实际上是一条战备国防公路。

贯穿天山南北的它,使得南北疆路程由原来的1000多公里缩短了近一半。

《人民日报》称独库公路的建成,是“如利剑般劈开天山脊梁”。

可要劈开这天山,何等艰难?

修建独库公路,一共要翻越4座冰达坂、跨过5条河流、打通3条高山隧道、飞越过100多公里的悬崖峭壁……其中,还有280多千米的路段在海拔2000米以上。

这里地形特殊,有非常多的急弯陡坡,要途径很多的高海拔“生命禁区”,最低温能降到零下40度,积雪厚度可达2米以上。

修筑独库公路之难,难于上青天。

500

1974年8月,独库公路开始动工。彼时,这一项工程受重视程度非同小可,甚至被冠上了“修筑独库公路大会战”的高度。

数十万解放军被集结在一起,花费了近10年时间,才修筑成了这条英雄的路。

当1983年9月,和全线贯通的独库公路一同竖起来的,还有一座为纪念168位筑路官兵而竖起的烈士纪念碑——

“路是躺下的碑,碑是竖起的路。”

500

湖北、四川、广东、辽宁、河南、陕西、山西、山东、湖南、内蒙古、云南、甘肃、北京、河北、贵州、新疆、江苏、广西、安徽……这些解放军战士来自全国各地,他们冒着严寒在高海拔地区,用最原始的工具手挖肩扛。

暴风雪、雪崩、塌方被砸、汽车压断便桥、爆破、推土机滑坡、被飞石击中、积劳成疾……

为了修建独库公路,他们花费了巨大的代价,甚至献出了生命。

500

有人刚新婚10天,就返回部队,后来被调往修筑独库公路。

条件艰苦加上思念成疾,患上了严重的胃病、风湿病。当妻子带着中药来独山子探望丈夫时,因为“飞线”任务紧张、工程量大,丈夫没有休息而是继续坚守工地。

结果遇上了八十米的大塌方,六位战士只有一人活了下来,那位妻子当面接到丈夫去世的消息,昏死了过去……

这就是湖北武昌人、修筑独库公路的李善国烈士,原基建工程兵12支队112团3营7连指导员,和自己妻子的故事。

500

     李善国和妻子

图源:网络  

这样真实的故事太多太多,后来翻拍成了很多电影。

电影《天山行》里,李雪健饰演的指导员余海洲,因为塌方事故而牺牲。

500

      图源:豆瓣 下同 

右为李雪健 

即便有这样的风险,颜世魁饰演的副营长郑志桐,依然愿意放弃回到北京安家生活的想法,重返天山。

面对女朋友一次次劝自己回北京,他态度坚决:

“老团长常对我说,在这里工作是很艰苦的。可有坐车的,就得有修路的。多少革命先辈为造福后代,献出了自己的一切。我作为新一代的革命军人,为了国防现代化,为了不让侵略者的坦克进来压我们,就是把自己的身子铺在这条路上也心甘情愿。”

彼时的他们,也是拥有新想法的年轻人,对未来和人生抱有无限期待。

他们想的是,能让后代能在独库公路上前行。

而后代们呢?何曾了解过这条路背后的历史?

500

不知道多少人,会在独库公路第一个垭口哈希勒根达坂之后的乔尔玛,选择停下。

这里的乔尔玛革命烈士陵园,是2006年6月10日,将当年那块纪念碑扩建,为修建独库公路的烈士重新修建的陵园。

烈士们静静躺在这里,不知道自己付出生命修筑的路,已经变成了垃圾遍地的路。

而这些烈士的家属们,看到垃圾遍地的路,不知道他们心里又是何等滋味?

500

      图源:视觉中国  


500

守护最美的独库公路

2013年,感动中国的年度十大人物中,54岁的陈俊贵便是当年在悬崖上开“飞线”、雪山里凿隧道的基建工程兵中的一员。

500

      图源:网络 下同  

1979年9月,20岁的他参军后,跟随部队来到了那拉提。

隔年4月6日,前方部队被暴风雪围困在了天山深处,面临断粮断炊的风险,他和三位队友一起带着20多个馒头、一把防狼侵袭的手枪,出发向山下送信求救。

在海拔3000多米、零下20多度高寒缺氧的极端环境下,他和队友爬了三天三夜已经精疲力竭、弹尽粮绝,只剩下了一个馒头。

因为陈俊贵是新兵、年纪又最小,所以推来推去之后,班长下达了命令,让他吃掉仅剩的馒头。

传达消息任务重大,陈俊贵含泪吃下馒头,听着班长郑林书说“你年轻,坚持住,如果有机会,请你到我老家看望一下我父母。”

500

      陈俊贵在班长墓前  

可班长,也明明只比自己大3岁啊,他们才刚刚认识38天啊……

班长、副班长接连倒下,陈俊贵和战友陈卫星掉下悬崖被哈萨克牧民救下,1500名战士得救了,陈俊贵右大腿肌肉被冻死,住院了3年。

陈俊贵得到了活下去的机会,完成了任务,也为此付出了代价。他却也和《天山行》里的郑志桐一样,退伍后在辽宁老家安稳度日和重返天山之间,选择了后者——

他选择成为一名守墓人,永远守护着在乔尔玛烈士陵园里躺着的,相识或从未谋面的战友们。

500

他辞掉原本稳定的电影放映员工作,带着妻子和刚出生的儿子回到了天山,住在离班长最近的山坡上,就地盖房、开垦荒地,从此留在了这里。

因为一直记得班长的委托,所以他在陆续掌握了烈士战友们的相关信息后,远赴他们的老家寻亲。

“如果家里有老人在,就替他们为老人做一次饭,如果已经不在,就去坟头替他们向父母烧一次纸。甚至有90岁的母亲因为想念儿子,把眼睛都哭瞎了……”

这条路,不仅是英雄之路,也是那些烈士家属们内心最为珍视之路。

500

很多人不知道,独库公路封闭的那7个月,其实都是为了修路。

养路工人会在这些时间里,修补被冻裂的路面、加固危险边坡、清理排水系统、检修防护栏、清理厚厚的积雪、在近乎垂直的悬崖上作业……

危险时刻存在,雪崩、塌方、落石,防不胜防。

最怕的是那些表面看似干燥的路面,底下会藏有“暗冰”,行驶在上面分分钟就会打滑失控……

500

      图源:抖音@B太  

所以,有这么多人牵挂、守护的独库公路,被各种垃圾填满,很多人觉得十分惋惜。

有人提倡免费的独库公路应该收费,以此来限制行车的人数,减少扔垃圾的可能。

还有更多人,开始自发地捡垃圾。

一边旅游,一边捡走别人扔下的垃圾。

500

      图源:抖音@慧声慧道  

有新疆当地的村民,专门会一周一次去捡垃圾。

有时候,垃圾多到一车都装不完……

500

      图源:抖音@新华网  

因为地况复杂,独库公路两旁的山体常有飞石落下。

这些在独库公路两旁捡垃圾的人,同样是冒着危险,怀着对这片土地、 这条公路的热爱,捡拾垃圾。

对比之下,那些开车来此一游、垃圾随手乱丢的的人,是何等丑陋。

同样是在一片天空下,为什么素质如此参差不齐?

500

      图源:抖音@独库小何 

塑料垃圾,大自然很难消化,同时还会污染水和土壤。

明明路上有固定扔垃圾的袋子和桶,垃圾也可以先放在车上,下车到固定的扔垃圾点再扔,但很多人不以为意。

令人心寒的是,独库公路并非个例。

在全国文旅不断发力的当下,有太多地方同样被垃圾覆盖。

甘肃敦煌,月牙泉边,有人边休息边嗑瓜子,将瓜子皮扔得到处都是;

500

      图源:抖音@河南经济报新闻  

内蒙古乌兰察布的火山,拍完宇航员照片的游客,将废弃冷焰火随地乱扔,只能让工作人员再吊着绳子下去一个个地捡在一起;

500

      图源:抖音@一个导演  

西藏日喀则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旁边的牌子上写着禁止乱扔垃圾,还有人在此野餐,随手扔西瓜皮;

500

      图源:抖音@四川手机报 

在四川甘孜露营地,随处可见吸完氧用剩下的氧气瓶、喝完的饮料瓶、用来当野餐垫的纸壳子,气得捡垃圾的游客大喊:“活该你会缺氧”;

500

      图源:法直播  

锡林郭勒今年夏天因为“牛奶湖”火了,但暑假拿着袋子捡垃圾的大学生说,希望家乡火,又不希望她火,因为这些垃圾可能会成为牧区牛羊的“致命餐”……

500

      图源:BBOY WEIZAI  

我们要守护的,不只有独库公路。

我们该整理干净的,也不该只有身体和衣衫……

美景是大家的,垃圾也是。

如果,旅游给一个原本美好的地方,带来的是垃圾和狼藉,那么——旅游业的发展史,将成为净土的灾难史。

部分参考资料:

1.《独库公路为什么要封路7个月?》搜狐

2.《2025中国自助游》,紫图图书,2024.08

3.《感人的形象崇高的信念——赞彩色故事片<天山行>》,《人民日报》,1982年7月25日

4.《探望原基建工程兵12支队112团3营7连指导员李善国烈士之妻》网易

5.《中国人的故事|陈俊贵:点亮天山深处的英雄之光》中国青年网

6.独库公路相关百度百科

500

500

监制:视觉志

编辑:Haruka

视频号:视觉志

点击「视觉志」阅读原文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