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老师让家长报名打扫教室引争议,你怎么看?
据杭州日报报道,最近,有家长发帖称,开学之际,收到老师发给家长们的通知:教室需要打扫,有时间的家长可以接龙报名,也可以选择请保洁阿姨来做。
评论区不少网友表示,还真是这么回事,小时候开学,自己打扫卫生,长大了孩子开学,帮孩子去打扫卫生。有网友指出:“年纪小好像不是理由吧。读书不仅接受文化课,还要接受德智体美劳各种教育,劳动难道不是其中一项吗?”
也有一些网友认为,这种活都是自愿报名的,不想去可以不报名,但是对于积极参与的家长,要尊重他们的劳动,毕竟少数人的付出,受益的是整个班级。
还有家长说,自家娃的班级是组织孩子们打扫,安排一两个家长看着就行,他觉得这样挺好。
图自杭州日报
新京报报道称,这场看似简单的卫生打扫争议,实则折射出家校责任边界模糊的问题,更关乎学校劳动教育的质量。
家长参与教室打扫并非孤例。从各地报道看,不少学校将教室清洁、绿化维护甚至运动会布置等任务转嫁给家长,或明或暗形成“潜规则”。表面看是“家校共育”,实则暗藏责任转嫁的隐忧。而且,在家校关系不对等的现实语境里,家长们的可选项也不多。
可以说,一些学校将本应属于基础设施保障的清洁工作交由家长承担,模糊了公共教育机构的服务边界,更可能加剧某种不公。有钱家庭可请保洁,普通家庭只能挤出时间,无形中形成群体分化。
教室到底该由谁打扫?回答这一问题,就需厘清责任边界,回归教育本真。首先,学校应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将清洁、维护等纳入常规预算,通过配备专职人员或规范外包服务保障环境。其次,教育部门应强化督导,明确禁止将本属学校的任务转嫁家长,对违规行为予以纠正。更重要的是,学校需将劳动教育纳入课程设计,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班级日常维护,让“打扫教室”从“家长任务”回归“成长课堂”。
观网小伙伴,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