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美俄阿拉斯加峰会:领土、停火与安全博弈
图解|美俄阿拉斯加峰会:
领土、停火与安全博弈
2025.08.19
核心聚焦:
近日美俄阿拉斯加峰会虽未达成俄乌停火协议,却在美俄关系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记。从俄罗斯的视角看,其成功将此次会晤塑造为“外交突围”的象征。梅德韦杰夫高调宣布五大成果,核心在于重建美俄高层对话机制、暂缓美国制裁升级,并将停火责任转嫁至乌克兰与欧洲。俄方尤其看重特朗普对“领土交换”议题的松口,尽管未形成协议,但这一概念的提出已被视为对其乌东政策的变相认可。而《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延长及军事热线的恢复,则为两国战略稳定提供了技术性保障。于美国而言,特朗普通过峰会展现了“交易外交”(transactional diplomacy)的特点。他虽未兑现“24小时结束战争”的豪言,但成功将“全面和平协议”框架植入谈判议程。
PART·1
阿拉斯加:
从沙俄旧土到美俄博弈场
阿拉斯加作为美俄关系的历史交汇点,其地缘政治意义在此次特朗普与普京的会晤中再次凸显。会晤结束后,普京前往安克雷奇的理查森堡国家公墓,向二战期间牺牲的苏联飞行员献花。可见,阿拉斯加作为此次峰会的选址,绝非偶然。
俄罗斯总统普京向苏联飞行员的墓地敬献鲜花
(来源:中国新闻网)
阿拉斯加曾是俄罗斯帝国的海外殖民地,被称为“俄属美洲”(Russian America)。18世纪,俄罗斯探险家维图斯·白令在此建立贸易站,开展毛皮贸易。然而,由于财政困难与地缘压力,沙俄于1867年以720万美元的价格将阿拉斯加出售给美国。后来因淘金热和石油资源的发现,此地被证明极具战略价值。阿拉斯加从沙俄皮毛殖民地到美国战略要地的转变,浓缩了美俄关系的复杂性——既有领土交易的算计,也是冷战对抗的遗产,如今更成为试探合作与划定红线的前沿阵地。
加州的“俄国河”(来源:Getty Images)
此次峰会选址阿拉斯加,具有多重隐喻。首先,阿拉斯加是美俄地理距离最近的区域,白令海峡最窄处仅82公里,象征两国虽对立却紧密相连。其次,阿拉斯加的历史归属问题映射了领土交易的现实可能性,尤其是在俄乌冲突背景下,西方舆论担忧美俄可能绕过乌克兰进行“领土置换”。此外,阿拉斯加作为北极战略要地,其资源与航道价值使美俄在此既有竞争,也有合作空间。
从战略背景看,此次峰会是在多重因素推动下成行的。一方面,俄乌冲突已持续三年半,陷入消耗战的俄罗斯尽管控制乌克兰约18%的领土(包括克里米亚及乌东四州大部分地区),但其经济在世界银行预测中2025年增长率仅为1.4%,远低于2024年的4.3%。西方制裁的长期影响开始显现,普京需要外交突破来缓解国内压力。另一方面,特朗普在其第二任期将结束俄乌冲突作为外交优先事项,亟需一场“外交胜利”为中期选举造势,同时兑现其“美国优先”的竞选承诺。
特朗普与普京在阿拉斯加 (来源:俄罗斯卫星通讯社,Getty Images)
PART·2
领土交易设想与
停火僵局下的美俄博弈
此次峰会,原本被外界视为美俄就俄乌冲突达成关键协议的机会,但最终未能取得实质性突破。会前,美俄双方均透露出可能涉及“领土交易”的谈判框架,包括乌克兰承认俄罗斯对顿巴斯地区的控制权,以换取俄罗斯在哈尔科夫等地的军事让步。特朗普政府一度暗示,若乌克兰接受某种形式的领土调整,美国可能推动解除部分对俄制裁,甚至讨论以冻结的俄罗斯海外资产作为补偿机制。然而,这一设想遭到乌克兰方面的强烈反对。
会后的声明显示,美俄未能就停火达成一致,主要原因在于双方对乌克兰未来地位的认知存在根本分歧。普京的诉求是西方承认其2014年以来在乌东及克里米亚的“既成事实”(克里米亚的“并入”与乌东地区的“事实割据”)。特朗普的立场则更倾向于尽快结束冲突以兑现竞选承诺,因此希望推动一项涵盖能源合作、经济补偿的广泛协议,而非仅限于军事停火的短期方案。
此次峰会的另一关键矛盾在于欧洲的参与度。德法等国对美俄私下磋商表示担忧,强调乌克兰必须直接参与最终协议,并反对任何绕过基辅的领土交易。欧盟试图通过追加援助和强化安全承诺维持对乌支持,但内部对是否接受“以土地换和平”存在分歧。尽管 27个欧盟国家的大使在美俄峰会结束后的清晨举行了会议,但并未发布联合声明。取而代之的是,欧盟领导人及法国、意大利、德国、英国、芬兰、波兰六国的领导人共同发布了一份声明,由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社交媒体上公布。该声明并非以“欧盟声明”为名,而是列出了参与各方领导人的具体身份。该文件未支持美国总统特朗普关于无需先决条件即可达成冲突长期解决方案的主要观点(即以全面和平协议代替短期停火协议),也未提出新的和平倡议,只是重申了对乌克兰从军事援助承诺到呼吁“公正和平”的立场。
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社交媒体上公布欧盟领导人及法国、意大利、德国、英国、芬兰、波兰六国的领导人共同发布了一份声明(来源:X截图)
总体而言,阿拉斯加峰会反映了当前俄乌谈判的核心困境:美俄均希望以自身主导的方式结束冲突,但乌克兰的主权诉求与欧洲的安全关切限制了妥协空间。特朗普寻求的“全面和平协议”因缺乏具体执行路径而未获俄方明确承诺,而普京则利用峰会巩固了俄美直接对话机制,同时将后续谈判压力转嫁给乌欧双方。尽管会谈未达成突破,但双方同意保持高层接触,表明博弈仍将持续。
2022年3月俄乌就寻找进行和谈(来源:金融时报)
PART·3
俄罗斯的“胜利”
vs 乌克兰的“抵抗”
俄罗斯国内将峰会成果解读为克里姆林宫的重大外交突破。俄方强调,特朗普政府在谈判中首次明确讨论“领土交换”的可能性,尽管未达成正式协议,但这一议题的提出本身已是对俄方立场的某种默认。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称,美俄同意设立欧安组织监督的停火机制,并延长《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这些举措被俄媒宣传为“西方被迫承认俄罗斯的安全关切”。此外,普京在峰会后的公开讲话中强调,俄方“不会接受任何损害国家利益的方案”,暗示美方已软化对俄制裁立场,特别是在能源合作方面。
俄国内强硬派,如前总统梅德韦杰夫,则进一步宣称,阿拉斯加峰会证明“俄罗斯的军事行动迫使西方回到谈判桌”,并认为乌克兰的抵抗已接近极限。俄军近期在顿巴斯的推进(如控制巴赫穆特周边关键高地)被用作佐证,表明莫斯科仍掌握战场主动权。
泽连斯基在峰会后的全国讲话中明确表示,乌克兰不会接受任何涉及领土让步的协议,并批评俄罗斯“利用谈判掩护军事行动”。他表示乌克兰宪法已经明确了国家的领土问题,强调“乌克兰的领土完整不容谈判”,并指责美俄私下磋商绕过基辅的做法“违背国际法”。乌方还指出,尽管俄方宣称愿意停火,但前线炮击并未减少,尤其是在扎波罗热和哈尔科夫方向,俄军仍在试探乌军防线。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于2025年7月10日在罗马的罗马会议中心举行的“乌克兰重建国际会议”上发表讲话
(来源:法新社)
8月14日晚,在乌克兰切尔尼戈夫州,反无人机机动防空部队军人严守岗位(图源:路透社)
乌军总参谋部的战报显示,尽管俄军攻势有所放缓,但无人机袭击和炮击频率仍维持高位,表明莫斯科可能采取“以战促谈”策略,迫使乌方在后续谈判中让步。与此同时,乌克兰继续寻求西方支持,泽连斯基也将在本周一与特朗普举行会谈,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周日宣布,她将和几位欧洲领导人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一同前往白宫。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梅尔茨等也已确认出席,北约秘书长吕特也将随行。或许与2月的不欢而散不同,这次特朗普和泽连斯基有希望坐下来好好沟通。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周日宣布,她将和几位欧洲领导人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一同前往白宫 (来源:法新社)
图解作者
吴雨彤: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学生助理。
| 原创声明 |
本文版权归微信订阅号“大湾区评论”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部分或全部内容,侵权必究。公众号授权事宜请直接于文章下方留言,其他授权事宜请联系
IIA-paper@cuhk.edu.cn。
GBA 新传媒
排版 | 吴雨彤
审核|王希圣
终审|冯箫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