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中国大陆身世最复杂的城市?

500

500

每次从大连刚回到上海的前几天,我常常活在大连时间里。

大连的磁场很独特,因此我会一去再去,久处不厌,几乎把这座北方沿海城市“盘出包浆”来。大连中心城区的大小巷弄,几乎都曾留下过我的履痕,大连也是近十年内,除了上海外,我居住时间最久的城市,可算得上“第三故乡”。

作为中国北方的经济重镇,大连的城市气息十分复杂。很辽东,很海洋,兼有日俄与欧洲风格,与传统东北内陆城市风格迥异,所以世俗评价大连是最不像东北的东北城市,也是东三省最优秀的城市,没有之一。

大连还是中国五个计划单列市之一,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是东北地区的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和区域性金融中心。

在大连,我格外钟情的是海胆、飞蟹、海肠、毛蚬子和生蚝……那是北纬39度的海洋恩物。可能是基因关系,我对于难以言喻的海洋鲜腥味道总有一种特殊的迷恋。

地处黄渤海交界处,大连可谓最具海洋生物多样性。它是我国紫海胆的主产区,产量占国内总产量的九成以上。可以说,紫海胆是大连海域特有的海胆品种。2010年,中国农业农村部对大连紫海胆实施了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大连也盛产马粪海胆、虾夷马粪海胆、黄海胆,当之无愧是我国的海胆核心产区。

海胆被美誉为“海之精”,春食马粪海胆,秋食紫海胆,是大连人的味蕾节气表。大连人吃海胆讲究鲜活,尤爱在海胆刚捞出水、身上的刺还在蠕动时剖开即食。

500

我在傍晚渔船归港的渔人码头吃过不少现开的海胆。那种裹着海水味道的鲜活丰腴甘柔之美,穷尽辞藻也难以形容一二,似有微电流过舌的酥麻,吃得心神激荡,在吃到上等生蚝、蟹黄、蟹膏时,我也会有类似的通感。那是荷尔蒙的味道。

确实是荷尔蒙。海胆可供饮食的恰恰是占全重10%左右的生殖腺,又称海胆黄、海胆卵等,呈现五角星状排列,美味程度与生殖腺发育状况息息相关。

现开海胆吃的是情趣,也不敢饕餮太多,毕竟对于活物我总带着一些敬畏。吃完,来一杯热美式,望望大海,心情很是潋滟自在。

500

坐在餐厅里吃海胆就可以相当放肆了。我偏爱用一片海苔包裹,蘸两下调料蜻蜓点水于海胆上,然后一口入喉。此时会想到日本作家村上龙的一个“天问”——“临死之前可以吃三个寿司,你会选什么?”他给出的少数几个选项里,有金枪鱼中肥,也有海胆。

在大连如果没吃生海胆拌饭,我觉得将是最遗憾的错过。盈润的生海胆似麻将牌般整齐饱满地排列码放在刚蒸出锅的热气腾腾的米饭上,淋上几滴酱油,再拌上一小撮芥末,海胆的肥厚鲜甜与东北大米的香滑Q弹相遇,感官瞬间登峰造极……

口味是很私人化的事,就我个人感觉,虽说熟制海胆也入口即化,不过加热后柔美温存的口感消失,增腥减鲜,不及刺身吃法。所以大连著名的海胆饺子、海胆蒸蛋、海胆海带汤虽也清鲜可口,却谈不上动人走心。

500

大连人有多爱吃海胆是一件很难量化的事,但我至少知道,大连新闻传媒集团的官方微信号和视频号,竟然叫“海胆新闻”!

我在大连吃过不少品种的蟹,包括帝王蟹,但感觉最亲切的,是飞蟹,尤以东港和普兰店为最佳。

飞蟹又名三疣梭子蟹,它是大连海鲜的代表之一,也是镇桌之宝,价格高于东海梭子蟹。相比东海梭子蟹,大连飞蟹肉质更为细腻鲜甜,紧致饱满,丝丝入扣,盖因黄海北部冷水域的飞蟹有着较为缓慢的生长周期,也是中国出口海外的明星产品。

春秋两季是飞蟹肉质最肥美的季节。在大连海鲜市场,敢于自称飞蟹的,通常脂膏肥满,肉感十足,摊主也十分自矜。

至于海肠捞饭、菠菜拌毛蚬子等等,都是我十分喜爱且在上海不太常见的菜式品种。

500

500

大连可能是中国城市中日料最好的地方。

日料店几乎十步一家,十分普及,且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较为少见的某些日本美食,在大连也基本都能找到。

而金枪鱼、帝王蟹、鳌虾等日料高级原材料,在大连湾的辽渔国际水产品市场都是一手批发价。而辽渔市场,也是东北最大的冷冻水产批发市场之一。

要理解为什么大连日料那么好,就必须要写到厚重、沉重的大连身世。大连或许是中国大陆身世最复杂的城市。

春秋战国时期,大连是燕国的辽东郡,后归秦国。魏晋南北朝时,被高句丽占领,至唐朝才收复。大连后又被辽、金、元、明、清所有。在金朝时升格为金州。

大连没有经历过文人最推崇的宋朝!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大门被西方列强打开。东部沿海许多大城市在19世纪末被强行纳入世界经济体系。比如脱胎于多国租界的上海、天津,被英国割占的香港,德国强租的青岛,还有被日俄(苏)轮番统治的大连。

大连地处辽东半岛最南端,东扼朝鲜半岛和日本,西护祖国大陆,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且是东亚陆地上少有的天然良港,曾被欧洲誉为“东方的直布罗陀”。早在19世纪,清政府也认识到了旅大地区的重要性,耗时十年建成了旅顺港,成为北洋水师基地。

优越的战略位置,加上晚清时期的风雨飘摇,大连引起帝国主义列强觊觎,尤其是日本和俄国。

在日俄(苏)地缘博弈的大背景下,大连在日俄之间几度易手。

500

好友、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教授徐静波先生介绍:据1915年8月出版的大连民政署(日本人机构)编的《大连事情》,截止到1915年6月,大连市有人口73927人,其中中国人37117人,日本人36708人。日语是大连主要的“官方语言”,这一现状一直持续到1945年8月日本战败。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最近我看了《南京照相馆》《东极岛》等反映这段历史的影片,对那段历史有了更全面的梳理。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北洋水师全军覆灭。旅顺沦陷,惨遭屠城。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将辽东半岛、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

6天后,沙俄联合德法干涉日本还辽,日本撤军包括大连在内的辽东半岛。

对于时任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而言,相较辽东半岛,中国台湾的地位更加重要。和列强之间维持相对友好关系,对于日本保住甲午战争胜利果实十分重要,所以伊藤博文在考量各种因素后,同意将辽东半岛“归还”给清帝国,补偿金3000万两白银。

1898年,沙俄以赎辽功臣自居,与清政府签订《旅大租地条约》,连同旅顺、大连地区整合为“关东州”,强行租借大连与旅顺。沙俄一直以来寻找的所谓“远东不冻港”的执念达成。

1899年,沙俄将大连湾定位为自由港,改为俄财政部直辖的达里尼特别市(俄语意为远方)。俄国在大连修建监狱、铁路,建设大连商港。大连被设想为“沙俄的香港”,与英国租用的殖民地中国香港相抗衡。

1904年到1905年日俄战争,日本人从俄国人手中夺回大连。关东州的名称也沿用了下来,派驻于此的日本陆军称“关东军”,日本关东军将沙俄命名的达里尼改为大连。

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与俄国以长春为界,分别控制南满与北满。

1905年至1945年,大连进入漫长的日占时代。日本通过战争手段使大连在完全丧失领土和主权后,相继建立了关东厅、关东军和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对大连进行系统规划和全面统治。

在此40年间,心有不甘、对旅大地区念念不忘的苏联,与日本围绕中国的地缘利益,在中国东北几番拉锯。

500

日占时代,在当时日本人眼中,关东州被视为日本本土。

在1932年日本绘制的地图中,将“日本四岛、朝鲜、台湾、关东州”(时称)标记为相同颜色。伪满洲国(1932年—1945年由日本扶植的傀儡政权,其领土包括如今中国东北的大部分地区)成立后,其疆域也不包括关东州。   

其实从甲午战争后,日本就向中国东北,特别是关东州以掺沙子的方式大量移民,至1940年,在中国东北的日本人有106万,其中关东州就有20万,而关东州的总人口约110万。

1931年8月18日,辽宁沈阳北大营的枪声,不仅是中国抗战的起点,更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筑起了“血肉长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炮声点燃了全民抗战的怒火。淞沪会战、台儿庄大捷、武汉会战、敌后战场的地道战、麻雀战……中国军民在东方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

1943年,美英苏三国首脑会晤的德黑兰会议上,苏联正式提出同意在欧战结束后,苏联在远东展开对日作战,作为交换条件,苏军意欲实控中国旅大地区,获取在远东的不冻港。罗斯福在没有中国领导人在场的情况下代为许诺,“他们会喜欢在国际保证下的自由港的主张……”

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美国英国私下允诺苏联在战后恢复沙俄时代在东北的利益,包括苏联租借旅顺军港,保证苏联在大连港国际化之后的利益。中国作为反法西斯同盟国的重要成员,却在雅尔塔会议上极其尴尬屈辱:自身的主权又一次被当作大国间交易的筹码。

1945年8月,苏军攻占大连,日本在二战中战败投降,旅大地区控制权再度被苏联获得。没人觉得中国能真正站起来。

也因此雅尔塔会议给世人留下警醒:国际政治的本质就是权力的博弈。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正在隆重举行,而800公里以外的大连、旅顺地区,仍然驻扎着逾30万苏军的机械化重兵集团。

1945—1955年,是中苏共管大连的十年。这又分成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和新中国成立之后(1949~1955年)。

从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到新中国成立的4年间,大连所承担着“特殊解放区”的历史使命,为全国解放做出了特殊贡献。

1945年10月,中共中央东北局任命韩光为中共大连市委书记。同年11月,成立大连市政府、旅顺市政府。1947年,国民政府设立直辖市——大连市,但未实际管辖。大连成为国民党在东北从未建立过任何形式的行政权力的唯一大城市。

500

大连也是个多方势力拉锯盘亘、特务迷城的所在。著名民国才女、红色特工关露在那一时期成为国民党“锄奸”名单上的一员,她是当年打入日伪76号魔窟的美女作家。

由于当时中共地下工作的保密性,关露不能公开身份,只是被党组织安排去了苏北解放区。之后因病由苏北转到大连疗养。1946年病愈后,被分配到苏北建设大学文学系任教,这段任教经历是她从大连疗养康复后短暂的教学工作。之后从1947年秋到1951年秋,关露先后在大连苏联新闻局、《关东日报》社、华大三部文学创作组和电影局剧本创作所工作。

大连当时还承担着部分高级将领的疗养任务。“八七疗养院”原为日本高级将领兴建的别墅群,1945年之后由我方接收。

中苏共管的10年历史相当复杂斑驳,也经历了艰辛的谈判。随着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1953年斯大林去世,旅顺港的归还问题一直被延长、搁置……1954年,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为寻求外交支持、稳固政权,主动归还旅顺港。

1955年5月31日,当最后一面苏联军旗在旅顺降下,经历了俄殖、日殖、中苏共管时期的大连,终于彻底回到了祖国怀抱。

此后大连进入平稳的发展期,战争遗留下来的疮痍被时间和新生力量渐渐得以抚平。

1981年,旅大市更名为大连市。1984年,大连市被国务院确立为计划单列市。

至今大连依然分布着许多日本、俄国建筑和遗迹,随处可见西洋古典主义和式建筑、近代俄罗斯式、欧美折中主义、哥特式、罗曼式等风格建筑,建造标准比较高。日本料理、俄国商品也十分寻常。直至前几年,大连还是中国唯一用中英日韩俄五国语言报站名的城市。

二战结束后,大连还有211个町。后来进行去日本化行动,才有了后来大连的街道名。

日占时期的大连第一街是天津街,1909年日本人将其命名为“浪速町”,1911年,浪速町已经有了辽东百货等具有一定规模的百货商店。建于1933年的几久屋百货是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的祖父岸田正纪创建的,岸田家族与大连的关系始于1906年岸田文雄的曾祖父岸田几太郎的投资。 

而俄占时期,大连最繁华的商业街是民生街,当时叫阿拉莫基科斯基大街。而到了日占时期,改称奥町。

至今,在甘井子金家街、椒金山、大化、大钢,沙河口的黄河路、兴工街,西岗区长虹街那一带,仍有许多中苏共管时建造的苏式老建筑,还有随处可见的日式民居,保存着不可替代的城市记忆。

当年美国驻大连总领事帕迪克总领事在日记中记述,他印象中的大连曾经是有着众多工厂和庞大铁路编组站的繁华大都市,是仅次于上海和香港的远东第三大港。

500

500

上世纪50、60年代的大连在慢慢恢复生产。70年代,我父亲在南京化工学院(今南京工业大学)大学毕业后,在“大华”(即大连化学工业公司的简称,为化工部直属企业,前身是满洲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工作了近10年。

记得前几年父亲带我去看了他当年住过的宿舍楼,就是浓荫密布下的苏式老建筑。还带我去看了甘井子煤炭码头,始建于1926年,是日本兴建的当时东亚最大的机械化煤炭专用码头。在煤炭码头,仍有几台日本人留下的倒煤机,当年父亲在“大华”工作期间曾参观过,后来成了工业遗存。

是的,辽宁曾是共和国重工业的长子,而甘井子则是长子的心脏……

后来,大连又成为代表改革开放成就的北方力量。在千禧年之前的20年,拥有体制创新的优势,在地缘上与日本毗邻的大连,是日资对华投资的第一大城市。

被证明行之有效的经济开发区模式,始建于1984年大连的“神州第一开发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它奏响了大连乃至东北地区改革开放的序曲。41年来,从国家级开发区到国家级新区,再叠加自贸试验区功能,大连开发区的主要经济指标已占到大连市的1/3,辽宁省的1/10。

上世纪90年代大连依靠传统重化工和外资轻工业达到巅峰后,开始大力推动金融业和高端服务业转型,甚至超出同时代的上海10年。

数据显示,大连2024年GDP已达9516.9亿,2025年,大连或将成为东北地区第一座万亿大城。

身为时尚之都、浪漫之都、夏季达沃斯举办地,全亚洲最大的广场在大连,全国唯一始终运行的老电车在大连。它还是环渤海湾唯一的不冻港、东北经济龙头、海洋经济的关键支撑……高铁、动车、轻轨、内燃机车、重工装备、航空母舰、千万吨级巨轮、钻井平台、海军全系列军舰,大连制造始终值得骄傲。历经百年风雨沧桑,它依然是我国外向型经济的代表之一,充满国际化风范和海洋的味道。

 —— · END · —— 

No.6499 原创首发文章|作者 何菲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