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吴川45亩土地权属迷局调查:赢了官司却拿不回地?

——六庄村委会被指隐瞒真相“空手套白狼”,下博崖村民小组七年维权陷“执行黑洞”

 500

一份盖着政府公章的调换协议,一场持续二十余年的土地争夺,一纸胜诉却无法执行的判决——广东省湛江市吴川市兰石镇下博崖村民小组的45亩“牛屎坡”土地,在经历两审胜诉后仍深陷执行僵局。村民指控六庄村委会通过虚假调换协议侵占土地涉嫌诈骗,而法院和自然资源部门却因“四至不清”束手无策,暴露出农村土地纠纷中的深层治理困境。“判决书早就生效,可我们连自家土地的影子都摸不着。”2025年8月7日上午,吴川市兰石镇博崖村委会下博崖村民小组组长梁康春再次来到吴川市自然资源局递交确权申请,得到的仍是那句:“界址不清,无法确权。”一纸生效判决,为何七年都落不到地上?记者调查发现,这起始于1995年的土地调换,因六庄村委会隐瞒“庄朗头坡”并非其所有的事实,导致下博崖村45亩“牛屎坡”被长期占用。2018年下博崖村提起诉讼并胜诉,却陷入“赢了官司、拿不回地”的尴尬境地,暴露出基层土地管理、司法执行与行政确权之间的制度缝隙。

500

一场连环换地埋下祸根

1995年3月27日,在兰石镇政府、国土所见证下,一场连环调换悄然发生: 1. 兰石镇政府用“庄朗头坡”45亩,与六庄村委会“思柴坡”45亩互换; 2. 六庄村委会随即用换来的“庄朗头坡”,再与下博崖村的“牛屎坡”45亩互换。看似三方共赢,实则暗藏“无权处分”陷阱。2008年12月,吴川市政府一纸《处理决定》揭开真相:“庄朗头坡”早在1962年“三包四固定”时就属兰石村委会集体所有,镇政府既无征地手续、也无补偿,系“历史占用”。 这意味着,六庄村委会用一块“别人的地”,换走了下博崖村的“牛屎坡”。证据显示,这两份协议均未履行法定审批程序,且"庄朗头坡"早在1962年"三包四固定"时期已确权给兰石村,兰石镇政府实为无权处分。“这根本是空手套白狼!”下博崖村组长梁康春愤怒表示。2008年吴川市政府88号档已确认"庄朗头坡"归属兰石村委会,要求镇政府协调归还,但六庄村委会始终拒绝返还"牛屎坡"。法院判决书明确指出,六庄村委会明知调换土地权属存在争议,却仍通过协议获利,其行为已涉嫌合同诈骗。

500

胜诉却执行不了:45亩土地蒸发

2018年11月9日,下博崖村起诉要求确认《调换荒草坡协议书》无效并返还土地。2019年8月,湛江中院(2019)粤08民终1637号终审判决支持其要求,维持吴川市法院(2018)粤0883民初2864号民事判决。然而,当执行法官来到现场,却发现一个棘手问题: 1.原告诉状上记载的“四至”(东至坡沟、南至玉佑鱼塘等)是1995年的地貌; 2.近30年间,土地已挖成连片鱼塘,地形彻底改变; 3.六庄村委会拒不到场指界,案外人陈金胜等养殖户又持承包合同阻拦。吴川市自然资源局、兰石镇政府多次复函法院:因“历史地形灭失、界址不清”,无法出具宗地图。2021年11月30日,吴川市法院(2021)粤0883执恢114号《执行裁定书》以“给付内容不明确”裁定终结本次执行。记者调查发现,争议土地现由案外人承包养殖,六庄村委会持续收取租金。2021年2月吴川市法院组织现场勘验时,六庄村委会拒不到场。尽管吴川市检察院曾向自然资源局发出检察建议,但该局复函称"无法确定界址"。村民提供的2021年《兰石镇博崖村委会下博崖村民小组牛屎坡用地勘测定界图》显示,国土部门早前已制作过精确图纸,但未被法院相信。

500

诈骗之嫌:隐瞒真相的连环套

“六庄村委会明知‘庄朗头坡’是兰石镇政府无权处置的‘黑地’,仍用来换走我们的合法土地,这不是诈骗是什么?”梁康春翻出当年的协定,指给记者看:六庄村委会在签章处特意手写“经兰石镇政府同意”,却未披露土地权属瑕疵。记者查阅当年兰石镇国土所盖章的《调换荒草坡协议书》,发现未附任何权属证明。广西祥泰律师事务所律师梁标指出:“若六庄村委会在签约时已知或应知土地非己所有,仍故意隐瞒,可能涉嫌合同诈骗罪。”

500

制度缝隙下的确权真空

“牛屎坡”困局背后,是多重制度失灵: 1.历史遗留问题:上世纪60年代公社占用集体土地普遍未办手续; 2.测绘技术断层:1990年代农村土地无坐标、无航拍,四至描述模糊; 3.执行与确权脱节:法院判“返还土地”,却无权划定界址;自然资源局需“依申请确权”,又缺原始依据。吴川市自然资源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干部坦言:“我们愿意确权,但申请人必须提供权属来源证明和现状勘界图。下博崖村的证据只有1995年的文字描述,无法形成闭合界址链。”

2025年8月14日上午,记者联系吴川市自然资源局局长陈国威时被告知,已经安排一位分管领导与记者对接。但截止记者发稿时尚未明确答复采访内容。梁康春告诉《大湾区时报》记者,下博崖村在获得胜诉后,2020年2月就将判决书复印送达兰石镇政府及派出所等部门,整个兰石镇都知道了这个事情。但兰石镇政府农办却违法将六庄村委会的出租属于下博崖村民小组牛屎坡鱼塘在“三资平台”招标,第一次在3月份进行招标未果,4月份却继续进行第二次招标成功。“当时负责三资平台工作的党政办主任伍开敏还因此与我们发生争吵,农办主任黄志章拒绝接收法院的生效判决书,一意孤行,继续其违法行为。”梁康春如是说。

破局之难:要么协调,要么再审

2024年9月19日,吴川市法院在(2024)吴法信复字88号信访答复中建议: 1. 由兰石镇政府牵头,组织三方“协商确定地界”; 2. 或启动民事审判监督程序,对原判决“给付内容不明确”部分补正。 但兰石镇政府相关负责人对《大湾区时报》记者表示:“六庄村委会不愿协商,我们也没有强制手段。”而再审之路,意味着下博崖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记者手记:制度漏洞助长侵权

一块45亩的土地,从“调换”到“确权”,走了30年仍未走到终点。1.对下博崖村而言,法律赢了,权利却悬在空中; 2.对六庄村委会而言,一纸隐瞒换来近30年无偿使用; 3.对制度而言,历史欠账、技术断层、职能壁垒,让正义在最后一公里“熄火”。若不能建立“判决—确权—执行”一体化通道,更多“牛屎坡”式的土地困局,仍将在乡村角落默默上演。吴川市法院作出的(2018)粤0883民初2864号民事判决书及湛江市中级法院作出的(2019)粤08民终1637号民事判决书已经发生法律效力。

因被执行人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导致两级法院的生效判决形同废纸,无法执行。法律专家指出,此案暴露三大问题:一是集体土地流转监管缺失,镇政府越权调换行为长期未被追责;二是判决执行缺乏配套机制,最高法虽规定"给付内容明确"才能执行,但未明确行政机关的协助义务;三是失信惩戒力度不足,六庄村委会被列失信名单后仍能继续出租土地。"我们跑了法院47次,自然资源局21次,拿到8份文书还是没结果。"村民代表展示的信访材料显示,他们自2019年起持续向各级部门反映,但兰石镇政府至今未启动协调程序。2024年9月,吴川法院在答复意见书中坦言"需通过政府协调或审判监督程序解决"。

目前,下博崖村已准备申请再审明确土地坐标,但也有资深法律人士建议其向公安机关报案追究六庄村委会相关人员涉嫌诈骗。这场跨越三代人的土地拉锯战,不仅拷问基层法治成色,更折射出农村土地历史遗留问题的复杂性与确权改革的紧迫性。

本报将持续关注事件进展。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