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长期食用动物油脂,不等于替美国大豆开路

【本文来自《被骗多年!最新研究:长期吃猪油等这三种油 死亡风险升高》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没必要把联想的链条延伸得太长。

反对长期食用动物油脂,不等于替美国大豆开路。

我们大量进口美国大豆的原因,主要还不在于将大豆作为主要的食用油品种。实际上,从植物油这个范围看,大豆油并无突出优势,大量进口大豆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可以提供养殖业不可或缺的动物蛋白饲料,国内自产大豆基本都用于食品加工很少用于榨油。国内各个地区都有自己传统的植物油选择,比如山东人多食用花生油,因为这里是花生主产区之一,长江流域一带则菜籽油量大管饱。其实,但从植物油角度说,豆油算不上一个好选择。

从更大的背景看,人多地少的实际情况决定了国内耕地需要优先保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各类经济作物相对居于次要地位。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人饮食结构中肉蛋奶的比例比以前有了大幅上升。肉类产出需要粮食转换,尤其牛肉的粮食转换比更高,这也是中国人肉类消费结构中牛肉比例低的客观原因。

基于上述情况,大量进口各类植物油及肉蛋奶的事必然趋势。由于豆粕是养殖业蛋白饲料的主要来源之一,大量进口国外大豆也是必然。单从经济角度衡量,美国大豆虽然是转基因但它出油率比巴西大豆高,所以在不考虑贸易战等因素情况下美国大豆通常是进口的主要选择。俄罗斯大豆品质低还在次要,关键是产量太低至少短时间里满足不了我们的需求。但在关税战贸易战和中美关系大背景下,少买甚至不买美国大豆也不会造成大的负面影响。毕竟不管从植物油还是饲料角度考虑,国外大豆虽然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选择,但美国大豆不是。比如,这几年俄罗斯亚麻籽油在国内的销量就大幅增加。其他种类的植物油虽然总量和比例不高,但毕竟种类多也提供了丰富的选择和补充。

这种文章,可能会对国人在动物油脂和植物油脂之间做选择有一点影响,但对是否进口美国大豆没有什么影响,更影响不了国家的贸易政策。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