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的最大意义是什么?
经过几个月的熬夜修改,《日本侵华五十年(1894-1945)》终于在日本投降日完稿,并分8次在观察者网发布。但还有几句话想说:
自1840年以来,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列强或骚扰沿海,或攻占京畿,但时间都不长,占地也不多,最终的结果都是议和投降,割地赔款,无一例外。早在七七事变之初,从综合国力到国际环境,无论从那个方面看,中国对日抗战都无胜算。但当时的中国,台湾和东北已经沦陷,如果华北再被日本占领,离亡国也就一步之遥了,真的是到了退无可退、忍无可忍的地步。当时的情势,是战亦亡,不战亦亡;与其不战而亡,不如“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毅然决然,奋起一战,向死而生。
全面抗战开始后,日军很快占领国民政府首都南京,一年多即占领了半个中国,且都是相对富裕地区。日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惨无人道。即便如此,国民政府坚决不投降,独立抗战数年之久。尤其是1937—1941年,中国孤军奋战,历经坚忍,以熬求存,以拖待变,熬到国际局势发生巨变,拖到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终于迎来了广泛的反法西斯同盟军。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由于美英等强国参战,中国的抗日战争虽仍艰难困苦,但最终取得胜利已经没有悬念。
整个抗战期间,正面战场国军承受巨大牺牲,敌后抗日根据地经受了日军无数次“扫荡”以及“三光政策”、制造无人区等残酷手段,大后方民众竭尽人力物力支持抗战。应当说,中国抗日战争是持久战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胜利,胜在坚忍,胜在意志,胜在不屈不挠的精神。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付出了惨重的牺牲,经历了血与火的煎熬与考验。但同时,抗日战争,尤其是七七事变开始的全面抗战,也是对中国民众的一次大动员、大教育,民族意识开始觉醒,民族血性开始显扬,民族精神开始重塑。
中华民族在沉沦百年之后,因为抗日战争,中国以自己的坚韧和牺牲精神,一扫颓废,浴火重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和应有的国际地位,也奠定了中华民族崛起的精神基础。应当说,中国民众精神层面的觉醒,才是抗战胜利的最大意义。抗日战争也为新中国的建立准备了群众基础,尤其是敌后抗日根据地的1亿军民,成为建立新中国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