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基雅维利主义者的历史观

从明末渊虚之羽聊聊什么是正确的历史观_风闻

从我们无可救药的马基雅维利主义者眼中,历史观这个东西就是个中性工具,无所谓“正确还是错误”,只存在“运用在当下是否对自己合适,是否有利”。

即便定位为一种工具,这个工具本身的重要性也是很有限的,他主要是用来统战民族主义者(在国内基本可以等价为皇汉),但不能顺从到让他们坏事。

马基雅维利主义者经常被污蔑为“无耻”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我们近乎完全以“倒果为因”的方式解释因果关系并建立对应的道德体系为这种因果关系正名。

虽然更直白地来说,马基雅维利主义者不是很在乎舆论、名声、道德这些玩意,认为这些东西只值得“顺便追求一下”,如果能够交换到实际的利益,完全可以作为筹码抛出去。更有高阶的玩家乐于在大多数无关紧要的时候以极低的成本维持一个自己“诚实、坦白、吃小亏顾全大局”的形象,以便在真正涉及重大利益的时候提高背刺盟友自肥的收益。

具体到“满清正统性、正义性”之辩的问题,这个问题坊间争论不休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都是纯道德批判,拿“历史的可能性”空对空地对喷,争论自然永远都不会收敛。

马基雅维利主义者是完全不会陷入这种内耗循环的,马基雅维利主义的“倒果为因历史观”认为:

1. 只要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就是正义的、必然的、先进的——胜利者不受指责。

2. 只要是历史上未发生的事,就是邪恶的、不可能的、落后的——失败者无权辩解。

3. 历史评价主体不可“拟人化处理”——任何王朝、任何群体在不同的时空下都是具体人的集合,本质上不是一个东西,没有贴个标签“盖棺定论”的价值。

或者对皇汉说得更明白点:

1.“明朝的再造中华之功完全不能证明明朝不该亡,证明满清的非正统正义性。”

2. “新中国气象远迈汉唐,也不能证明汉族血统高贵,必然成为世界的主宰。”

3. 以“民族”标签为最小单位进行讨论的“方法论”本身就是错的,使用这种方法得出的结论完全没有看的价值。

最后谈一下“即便无关国家硬实力,纯粹基于学术原因把这个问题讲清楚讲明白难道不可以么?”

这也是很多“理性皇汉”最后想守住的阵地,不过很可惜,这个阵地没有存在的必要,今天我就给它扬了。

马基雅维利主义者对于“学术研究”的观点也是极度功利的,我们认为“不赚就是亏”。

你花了巨大的精力把满清正统性从中性偏正面扭转到几乎负面,然后你可以依据这个新价值观获得什么实际利益么?

完全不能,“满清”这个实体在新中国是没有实际后继者的,“爱新觉罗家族”(几乎看不到)、“旗人”(旗人本身就不是以民族定义的,旗人里塞进大量包括汉族的其他民族)、“满族”(满族几乎是最符合“户口本少民”的少数民族)

你只是把一种历史观清除,填进另一种历史观,你难道还能真的去清算以上3个标签中的任何一个??

蒙元、乃至五胡北朝正统论也是完全一样的逻辑。(这几个在历史上正统争议越近越大的根本原因其实是一个技术上的原因:印刷术,这个有空再讲。)

然后有些反皇汉的初学者就迷惑了,小声嘀咕:“那日本人怎么办?怎么看日本人跟五胡蒙元满清也有大量类似的地方,这个怎么处理才能逻辑通顺?”

今天就告诉你答案:原谅五胡蒙元满清,是因为你没法清算他们,只好捏着鼻子忍了,强行清算只会让自己严重失血。

不原谅日本人,是因为今天的日本就是旧日本帝国的直接后继者,由于美国的干涉,今天的日本是几乎完全继承了旧日本帝国全盘利益的政治实体。

清算今天的日本,不但可行,而且大大地有利可图。因为结果对我有利,所以我要去做这件事,理由和正当性么找找总会有的。

任何领域入门的标志,就是发现这一领域的“不可能三角”,然后再谈取舍。

历史观这一领域,有很多组不可能三角,比如本问题涉及的“道德-利益-不双标”。

任何一种取舍组合,都对应一种思潮,一种政治生态。

1. 道德+利益-不双标=帝国主义

2. 道德-利益+不双标=大多数的资源型小日子国家

3. -道德+利益+不双标=18世纪黎塞留式密室政治(马基雅维利主义思想衍生出的具体的“术”)

还有一个也堪称月经级别的不可能三角“经济发展-阶级缓和-民族缓和”

1. 经济发展+阶级缓和-民族缓和=帝国主义(对内阶级缓和,向外转移民族矛盾或殖民地人民非人化)/法西斯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区别在于其经济更依赖掠夺而非种田)

2. 经济发展-阶级缓和+民族缓和=越战后的美国(MAGA运动就是在这段时间蓄力的)

3. -经济发展+阶级缓和+民族缓和=改开前的新中国。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