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PS灵犀」发布,我们忽略了三个关键问题
新眸原创·作者 | 鹿尧
同样是WAIC,相比过去几年行业聚焦于参数规模、多模态能力等技术指标竞赛,今年大会传递出了一个很不一样的信号:AI从“技术奇观”回归“工具本质”。
当具身智能开始协作装配汽车、多模态模型精准诊断疾病、智能体重塑金融投研流程时,当下围绕AI讨论的重心正发生迁移:从人工替代、技术竞赛、功能叠加,到实用性、商业化、生态融合,追求真正的效率与有用——转变背后,是各行各业对AI本质的重新认知。
办公赛道尤为典型,场景的核心矛盾永远是“效率与成本”——写报告、做表格、改PPT,这些任务重复、琐碎却又必不可少。这种“高频刚需”的属性,决定了AI在这里的价值不需要教育市场,用户对“有用性”的判断极其直接:能否少点一次鼠标、少改一行格式,或是少熬一次夜。
就拿金山办公在WAIC上的最新发布来说,不同于去年面向B端场景推出的WPS AI企业版、政务版,基于AI Hub、AI Docs和Copilot Pro为客户提升组织效能,今年的落脚点更多集中在C端:
WPS灵犀的上线,宣告WPS AI正式步入3.0时代,用户只需通过自然语言、多轮对话就能完成文档创作、演示文稿生成及语音助手等功能,全程无需复杂操作和外部跳转,是真正意义上从用户需求出发的原生Office办公智能体。
作为一家拥有37年历史的企业,从2018年将AI确定为公司战略目标之一,到如今WPS灵犀的发布,金山办公逐步构建起了完整的AI办公生态体系。
而这,也是最让我们好奇的地方——明明是一家纵横办公赛道37年的企业,却能在不断的创新中打破共识、定义行业,深入了解后发现,这几年公司发展有不少反直觉的地方,而这些发现,也让我们看到了国产办公软件崛起的新路径。
01
AI与办公软件的“双向融合”
真的只是“功能叠加”吗?
2023年,WPS AI 1.0发布的时候,还带着不少行业惯性。当时的产品逻辑很简单,受微软Office等产品形态的影响,主要想着“让AI功能快速落地”,也就是把AI当成功能插件,加到现有的软件里。
金山办公助理总裁田然在采访中坦言:“那时候我们还是惯性思维,觉得AI就该是‘一句话生成报告或智能摘要’的样子。”
但随着用户数据不断积累,每天1亿活跃用户、数百万次AI功能调用的背后,藏着大量“不炫酷却很痛”的需求:有人改合同怕格式乱,有人用表格算数据总出错,有人对着几十页PPT不知道怎么精简。
这些需求点出了一个被行业忽略的真相:办公场景的AI,核心不是“创造内容”,而是“解决具体问题”。
正是这种认知的转变,直接催生了WPS AI 3.0的核心逻辑——“用户、软件、AI的融合”。
具体来说,过去的产品改进多是以技术为导向的渐进式调整:把软件当容器,AI当插件,在现有软件功能的框架下,塞进各种AI功能,还得让用户学习提示词、适应AI交互。
而WPS AI 3.0则是以用户的原始需求为核心,不再让用户迁就软件或AI。它打破了软件与AI之间的固定边界,把软件功能和AI能力都拆开,再用各自最擅长的部分重新组合。就像田然说的:“把AI硬塞进软件里,或者让软件迁就AI,都不是最优解。关键是让用户、软件、AI三者围绕真实需求一起成长。”
这一阶段的典型成果,就是“边聊边改”交互模式的落地。比如用户改合同时,过去AI直接生成一份新合同却没法直接用,相比这种华而不实的做法,WPS AI 3.0的“边聊边改且格式不变”明显更实用。
在这个过程中,软件为AI重构底层能力,AI也学会了和软件“好好交流”——软件保证格式精准、运行可靠,AI能理解用户的自然语言,还能直接在原文档里完成修改,生成内容必须可用,最终服务于“用户改合同少花时间”的原始需求。
基于这样的底层逻辑,原生Office办公智能体“WPS灵犀”应运而生。它作为真正意义上的原生Office办公智能体,也标志着对传统办公AI思路的彻底重构。
办公场景从来不是孤立的“工具”,而是一个包含“文档、协作、数据、设备”的生态系统:一份合同可能需要在电脑端起草、手机端批注、企业系统存档;一个PPT可能要对接云盘、会议软件、甚至智能投影。复杂的生态属性下,决定了AI在这里的融合路线。
拿WPS灵犀来讲,它不是一个独立的AI工具或软件,用田然的话讲“是一种服务”,是嵌入WPS Office的智能体,能直接调用表格公式、PPT的版式系统、云文档的权限体系——这种“AI与软件双向改造”的融合,正是办公场景对“生态协同”的天然要求。
用户只需通过自然语言、多轮对话即可完成文档创作、演示文稿生成及语音助手等功能,全程无需复杂操作和外部跳转。它并非“为AI而AI”,也不是靠堆砌功能变成“超级入口”,而是在提供基础办公能力的前提下,在整个生态里解决几乎所有和办公相关的问题,且人人可用。
很多人可能没意识到这件事的意义。
根据金山办公的官方数据,截至2025年3月底,WPS Office的全球月度活跃设备数已经达到6.47亿。也就是说,WPS灵犀一经发布就能触达海量用户,这很可能成为办公智能体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事件。
02
低门槛交互的背后
如何平衡“效率提升”与“用户自主思考”?
“自然语言对话、无需提示词”,WPS灵犀降低了AI办公的使用门槛,不过这也引发了一个普遍的思考:当AI越来越懂用户,是否会削弱用户主动思考的能力?
通过与金山办公团队对话,我们发现,WPS AI始终明确反对“AI替代人”,相反,他们强调“AI会进一步放大用户的创造力。”
田然用“数学工具”类比,计算器的出现让人类不必苦练手算,但数学思维和建模能力反而更受重视。同理,AI将办公的“基础水平线”拉高,让普通人也能快速生成规范的文档,但95分以上的价值仍来自用户的判断、鉴别和深度思考。
WPS灵犀的“边聊边改”交互模式是关键设计,用户提出需求后,AI生成的内容并非“终稿”,而是需要用户持续反馈。这种设计避免了“AI生成即结束”的被动接受,让用户始终处于“决策-调整-优化”的思考中。
降低使用门槛,放大个体差异,从“通用工具”到“个性化智能助理”,这是WPS AI的核心进化逻辑。
所以你会发现,WPS灵犀运用在AI写作和AIPPT功能上,几乎完美解决了传统AI工具生成易、编辑难的问题:
前者采用“原文+修改版”对比式编辑,支持自然语言指令调整,且能精准识别复杂符号;后者先通过大纲协作打磨需求,生成后所有文字、图片可直接编辑,支持更换版式、配色、动画等,不仅实时生成,还能实现文本框级的编辑且格式无损。
除此以外,作为国内首款基于原生office文档的知识库产品,相比以往知识库需要用户预先去主动搜集整理,WPS灵犀为每个用户提供了专属信息助理:通过整合用户云端的各类文档,用自研算法实现跨格式解析与语义关联,再让AI基于用户的个性化资料生成内容,而非依赖通用数据。
想象一下,当你要撰写年度工作总结,但过去一年的项目文档、周报、客户反馈分散在云盘中,此时你只需要让WPS灵犀自动检索文档库,提取关键信息,它就会通过语义理解直接返回答案并标注来源,而非仅返回文件。
这样一来,不仅创意有迹可循,也避免了从零开始的消耗。
除此以外,这次上新的灵犀语音助手也很有亮点,不仅移动端支持方言、口语化语音指令,还能在对话中快速提取文档要点、生成初步框架,将“碎片化场景”转化为创意孵化时间。
典型的场景,某天通勤,你突然想到第二天开会要补充市场规模数据,但此时手边却没有电脑。这时候打开WPS灵犀,说:“帮我看看云盘里的‘XX行业报告’,提取其中相关数据,比如年增长率、头部企业占比等。”WPS灵犀就会迅速返回结构化要点,用语音播报关键数据。
这款功能的设计巧思,一方面,打破场景限制捕捉灵感,仅靠语音交互就能在通勤、会议间隙等碎片化场景中快速处理信息,避免灵感流失;另一方面,简化操作让思考连贯,无需手动翻页找数据、敲键盘写框架,而是专注于对文档信息的具体需求,让创意从“模糊想法”到落地的转化更流畅。
无论是AIPPT的边聊边改、知识库的个性化整合,还是语音助理的碎片捕捉,WPS灵犀让AI承担格式调整、信息检索、基础框架搭建等“可标准化的机械工作”,把判断、洞察、创意构思等“不可替代的人类智慧”留给用户。恰如WPS移动端产品负责人王应韧所说,AI带来的不是代替,而是协作;AI也不是阅读的终结,而是理解的开始。在移动端,WPS灵犀正开启一场人与信息的全新对话的新方式。
这种AI辅助而非替代的设计,正是创造力被放大的关键。
03
如何定义“有用”
是衡量AI办公价值的关键指标
从书简到电子文件,文档作为人类信息沟通的核心介质,价值会长期存在。
当被问及“WPS会不会成为超级入口”时,田然的回答耐人寻味:“如果办公软件成了超级入口,那说明大家都没生活了。”在他看来,WPS AI的终极形态不是“什么都干”,而是“干好一件事”——Office能力会像水电一样,成为每个智能助理的必备技能。
这种定位体现在产品形态的进化上,WPS灵犀正在从“侧边栏工具”变成“可嵌入的能力”。在他看来,未来的AI办公工具甚至可以嵌入智能眼镜,在会议中实时标注PPT;能够纳入汽车系统,在通勤时语音改周报;也将应用于智能家居,把冰箱上的购物清单转成Excel。
而这,自然能够为 AI办公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商业化想象。
办公赛道的商业逻辑其实非常明确,用户愿意为“可量化的效率提升”付费,而非对AI技术本身买单。但行业往往默认“功能越有用,用户越愿意付费”,但怎么定义“有用”,却总缺乏用户视角。
田然认为,“今天的很多AI产品不谈收费,是因为还在验证用户需求的阶段,当摸到正循环的入口、有了基本盘,收费就是黄金判断原则——用户不愿意付钱的东西,本质上都是没做好。”
WPS灵犀团队强调“先解决用户痛点,再谈收费”,甚至认为收费是验证价值的标志,而非盈利手段。“用户愿为‘真正解决问题’付费,但若功能仅停留在炫酷,再便宜也无人买单”。
因此,相比过去被忽视的“价值验证周期”与“商业化节奏”的冲突,WPS AI选择在C端迭代积累需求,B端高价值场景沉淀的路径,正是对矛盾的回应。
回顾WPS AI近两年的演进,从推出企业版为客户打造“企业大脑”,到上线面向C端用户的WPS灵犀,C端用户愿意用,说明价值真实,B端用户愿意付费,说明商业可行。
如今,这种“两条腿走路”的模式在市场已得到验证,反映在财报上,是用户规模与商业价值的双增长:
2024年,WPS 365业务作为独立科目首次出现在报表中,同比激增149%至4.37亿元,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客户逐步从使用WPS软件转向选择WPS 365服务。在个人业务方面,累计月活设备数已突破6亿,且营收与毛利率双双增长。就在今年一季度,WPS 365及个人业务依然保持着营收与规模的稳健递增。
从本质上看,办公场景的核心是“人”,AI在这里的价值并非替代,而是让个体、组织都能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实现价值跃迁。在AI办公热到发烫的2025年,金山办公之所以占据绝对的优势,关键在于无法复制的“产品-数据-生态”闭环:
没有37年Office底层积累,就做不到“AI生成原生格式内容”;没有1亿日活用户的真实数据,AI迭代就会脱离实际场景;没有覆盖个人到企业的生态和安全体系,服务化就只能停留在概念。
这种积累,不仅让WPS 在AI与办公软件的融合中找到了自己的坐标系,也使得对未来行业的思考能真正落地,有且只有WPS能做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