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清单:哪怕苏联巅峰时期,也不敢东西两线作战

芬兰加入北约的全过程,俄罗斯都没有对其发动特别军事行动的打算,很多人十分不解。不是说好了不允许北约把大炮架在自家门口吗?芬兰的地理位置距离莫斯科和乌克兰差不多,而且芬兰距离俄罗斯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几乎是一步之遥。

可以说,芬兰加入北约对俄罗斯的威胁,甚至比乌克兰加入北约对俄罗斯的威胁还要大。毕竟俄罗斯的核心就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

那么为什么俄罗斯没有对芬兰发动特别军事行动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俄罗斯不愿意两线作战。同时在乌克兰和芬兰开辟两线战场,对俄罗斯来说压力太大。

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所以就连阿塞拜疆这样的小国家,也敢公开和俄罗斯叫板了。他们巴不得俄罗斯在高加索地区开辟第二战场。可事实上,这是绝无可能的事情。在高加索地区,俄罗斯目前只会防守,在没有一击必中的把握之前,他们不会贸然出手。

500

哪怕强大如苏联,也不愿两线作战

1941年4月,苏联和日本签署了《苏日中立条约》。为什么要签署这份条约呢?因为当时苏联已经意识到,自身和德国之间,必然要爆发一场大战了。

为啥?因为当时苏德已经把欧洲大陆瓜分得差不多了,德国一时半会儿也打不下英国。而苏联和德国的势力范围已经完全接壤,且双方都是以陆军见长。这要是不干一架,谁都不信。

其实双方都已经做好了对对方出手的方案,只不过后来德国速度快了一点罢了。苏联姿势还没摆好,德军就在1941年6月,对苏联发动了突袭。

所以我们会发现,苏联和日本签署的这份《苏日中立条约》是多么及时。如果当初没签署这份条约,2个月以后德国约日本一起夹击苏联,日本就不好不去了。但有了这份条约,日本就可以把这事儿给推辞了。

因为日本原本也没打算北上入侵苏联。毕竟入侵苏联,占领的都是一些苦寒之地,但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却比南下大得多,根本划不来嘛。

当然了,苏联为了防止日军也撕毁条约,特地在东部也安置了100多万大军。所以说,即便是苏联,也没有做好两线作战的准备。一旦日德一起夹击苏联,真够苏联喝一壶的,估计得舍弃远东了。

1945年2月,欧洲战场已经在收尾了。雅尔塔会议上,英美两国非常希望苏联能够出兵东北,对日作战。但是苏联对此却半推半就,其实就是在谈价钱。

苏联要价非常高,不仅要外蒙独立,还要库页岛、南千岛群岛,旅顺大连租借权,中东铁路控制权等等。

即便如此,苏联也只是表示,会在欧洲战场结束后的3个月内,出兵对日宣战。

结果咱们也看到了,德国在5月9日投降。苏联到了8月8日晚上才宣布对日作战,整整过了3个月,一天都不多,简直绝了。

其实按道理来说,苏联在东部本来就有100多万大军,完全具备随时对日作战的条件。但是他们偏偏就是不动,除了为了利益最大化以外,主要就是避免两线作战了。

500

沙俄时期,更不可能两线作战

沙俄征服西伯利亚,用了差不多100年时间,但是他们每次出兵,多则几百人,少则几十人。这点规模的军队,和沙俄在欧洲部分动不动出动几十万大军,完全没法比。

事实就是如此,他们觉得在东方抢地盘,纯粹就是捡漏。抢到自然万事大吉,抢不到也没什么损失。所以几十号人就敢前往西伯利亚抢地盘,结果还真让他们做到了。因为西伯利亚地广人稀,而且武器落后,根本不是俄军的对手。

到了17世纪,他们一路抢到了黑龙江流域,才在这里吃了败仗,被清军击败,从而暂停了在东方抢地盘的步伐。

1685年的雅克萨之战是值得铭记的,因为沙俄在这场战役中,后勤补给成了很大的问题,援军也无法及时赶来。因此雅克萨城中的俄军,很多都是在围困中,被饿死的。这足以说明,当时的沙俄并不具备在东方打一场大仗的可能。

500

实际上莫说在东方,即便是在西方,沙俄也不具备两线作战的可能。因为沙俄曾多次因为集中于某一场战争,从而被人偷家的情况。

比如说伊凡四世时期,曾经长期执着于立窝尼亚战争,结果万万没想到鞑靼人居然攻入了莫斯科,将这座古城付之一炬。

19世纪初,拿破仑战争的时候,沙俄先和拿破仑讲和以后,才对同为反法阵营的瑞典王国下手,这才夺取了芬兰。否则他们可不敢同时和法国与瑞典撕破脸。

1853年到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沙俄需要集中精力在黑海与英法土等国鏖战,根本没空去管远东。但英法的海军曾经多次抵达远东,当时的沙俄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手里能拿得出手的就2艘战船,还有十几条小船,手里的兵力加起来也不超过1000人。根本不足以和英法的海军抗衡。

最终穆拉维约夫凭借天气大雾的机会,这才躲过一劫,也避免了英法染指远东的机会。否则英法联军真正登陆远东,穆拉维约夫根本没有还手之力,至于沙俄,也根本不可能对东方有任何支援。

500

尤其是东西两线作战,代价太大

俄罗斯拥有全世界最大的版图,尤其是横跨欧亚大陆的这个跨度,简直令人叹为观止。偌大的西伯利亚,是俄罗斯最引以为傲的地盘。因为这里不仅足够大,而且资源多,毫不夸张地说,目前整个俄罗斯,几乎都是西伯利亚的资源养活的。毕竟卖给东方的石油和天然气,基本都来自西伯利亚和远东。

但是,西伯利亚也给俄国出了不少难题。因为西伯利亚地广人稀,跨度太大,交通问题十分难办。

在铁路出现之前,沙俄手握西伯利亚,一点安全感都没有。因为他们要把主力留在欧洲部分,就不可能花那么大的代价去防守西伯利亚和远东,毕竟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当年日本就是趁着沙俄西伯利亚铁路即将建成之前,在1904年发动了日俄战争。当时莫斯科已经可以把军队运到贝加尔湖一带了。如果再过几年发动这场战争,或许沙俄就不会失败了,因为他们可以凭借西伯利亚铁路,在最短时间内,源源不断地把军队运到东方去。

不过,这么做的代价,就是西部空虚。这也是沙俄不愿看到的情况,因为他们的老本都在西部,西部才是他们的核心地区。因此西部需要重兵把守,或许日俄战争投入的资源,已经是他们在东方战场投入的极限了。

500

清朝真是亏大了

要是早知道这一点,其实清朝根本不会割让这么多土地出去。毕竟沙俄不可能两线作战,也负担不起前后脚的两场大战。

而清朝割让领土的几个关键历史节点,恰好都是沙俄刚刚打完一场大仗之后。1858年沙俄要求割让黑龙江以北领土时,他们在1856年刚刚打输了克里米亚战争,损失了50多万精锐,几乎把青年军官都给打光了。至少15年内沙俄不可能再有实力组织起一场类似的战争。

1878年到1881年,沙俄又割走清朝外西北7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包括三分之二的伊犁河谷。这可不是什么苦寒之地,这是塞外江南,风景优美,物产丰富。那时候他们刚刚和奥斯曼土耳其打完一场大仗,虽然打赢了,但自身消耗也非常大,不足以再跑到东方来打一场类似的战争。

再说了,那时候没有铁路,数十万俄军以及若干后勤物资,怎么从欧洲,贯穿整个西伯利亚,运到东方来呢?这不现实。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