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大战”,莫让低价成唯一 “王牌”

       近日,外卖行业掀起新一轮激烈竞争,美团、京东、淘宝闪购等平台纷纷下场,以高额补贴、大额优惠券等方式,开启一场 “外卖大战”。消费者被满屏的 “0 元购”“大额满减” 吸引,沉浸在 “薅羊毛” 的快乐中;商家订单量暴增,忙得不可开交;骑手们也迎来收入高峰,日送单量和收入大幅提升 ,一时间,整个外卖市场热闹非凡。   

      从表面看,这场 “外卖大战” 似乎实现了多方共赢。平台通过补贴吸引大量新用户,提升了市场占有率,也为后续业务拓展奠定基础;消费者以极低价格享受到各类美食,实现了 “舌尖上的实惠”;商家订单量飙升,短期内销售额大幅增长;骑手收入显著提高,钱包鼓了起来。但在这繁荣背后,却隐藏着诸多问题。补贴大战下,平台承担巨大成本压力,美团单日补贴额达 18 亿元,相当于 2024 年净利润的 15% ;京东单均补贴成本高达 29.8 元,若日均 500 万单,日亏损超 1.49 亿元。长期来看,这种烧钱补贴模式难以持续,一旦补贴停止,用户是否还能保持忠诚度,平台又该如何实现盈利,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商家在这场大战中也处境艰难。虽订单量增加,但利润被严重压缩。部分商家为降低成本,不惜缩减食材分量、改用临期原料,甚至虚增打包费,陷入 “低价引流 — 品质崩塌 — 客户流失” 的恶性循环。消费者虽享受低价美食,却可能面临食品质量下降风险,如湖南一家医院单晚接诊 7 名骑手交通事故伤员,广州用户因配送延迟食用变质麻辣烫入院,这些事件敲响了食品安全与配送安全警钟。骑手在订单暴增下,配送压力剧增,在高温或恶劣天气下仍需奔波,安全隐患大增。      价格战并非长久之计,对行业长远发展不利。低价竞争易导致行业陷入同质化内卷,平台和商家过度关注价格,忽视服务质量与创新。当市场回归理性,消费者不再只看价格,而更注重品质与体验时,那些依赖低价竞争的平台和商家将面临困境。      外卖行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跳出价格战泥沼,回归服务本质。平台要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优化配送路线,提高配送效率,降低骑手配送压力;完善商家评价体系,筛选优质商家,为消费者提供更可靠美食推荐;加强对商家监管,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同时,注重骑手权益保障,提高社保覆盖率,优化配送算法,避免过度压榨骑手。商家要坚守品质底线,以优质食材、精湛厨艺和贴心服务吸引消费者,树立良好品牌形象。通过提升菜品品质、推出特色菜品、优化服务流程等方式,提高消费者满意度和忠诚度。消费者也应理性看待这场 “外卖大战”,不被低价盲目诱惑,在追求实惠的同时,关注食品质量和商家口碑,选择健康、安全美食。      外卖行业的竞争应是多元的,服务与技术比拼、劳动者权益保障、差异化价值提供都应成为竞争焦点。只有各方共同努力,营造公平、有序、健康的市场环境,外卖行业才能摆脱低价竞争困境,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服务,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