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MiniMax同时准备香港、A股IPO工作,已秘密提交港股招股书草案
7月16日,据《每日经济新闻》从接近MiniMax(上海稀宇科技)的知情人士处了解到,MiniMax即将完成近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2亿元)新融资,本轮融资后公司估值将超过4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88亿元)。该知情人士同时透露,MiniMax正寻求A股上市。此前,有市场消息称,MiniMax本轮融资出资方既有上市公司,也有交叉基金和大型国资平台——上海国资。不过,截至发稿,MiniMax未对此消息做出官方回应。值得注意的是,据华尔街日报消息,MiniMax已秘密提交在香港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的申请,计划最早于今年上市。
综合 | 每日经济新闻 WSJ WIND
编辑 | Arti
本文仅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交易建议
7月16日,MiniMax发布了MiniMax Agent全栈开发功能。据称,这可能是全球首个在复杂全栈网站应用上高交付率的Agent(智能体),支持Supabase后端托管、Stripe支付功能、cron job定时任务、长链接维持等能力。此时,距离6月份公司技术产品“五连发”,刚刚过去一个月。
公开资料显示,MiniMax创立于2021年,创始人闫俊杰曾担任商汤科技副总裁。天眼查显示,截至2024年3月,MiniMax已完成4轮融资。2024年3月,MiniMax完成的B轮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3亿元)融资中,投资方为阿里巴巴,估值达到2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80亿元)。
迄今,MiniMax的自研多模态模型及AI原生应用已累计为来自超过200个国家及地区的逾1.57亿名个人用户,以及来自超过90个国家及地区的50,000余名企业客户以及开发者提供服务。
今年6月,MiniMax推出了新一代推理模型MiniMax-M1。该模型支持最高100万个token的上下文输入,是DeepSeek-R1模型的8倍,接近谷歌Gemini 2.5 Pro的水平。上下文窗口越大,模型可处理的信息越长、逻辑关系越复杂,推理能力更强。MiniMax称,M1在处理8万个token的推理任务时,仅使用DeepSeek-R1约30%的算力资源,实现了一定的效率提升和成本控制。
在M1发布后,MiniMax创始人兼CEO闫俊杰在朋友圈发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第一次感觉到大山不是不能翻越。”
除推理模型外,MiniMax近期在多模态生成和智能体方向也有布局。其视频生成模型“海螺02”支持1080P画质,具备较强的物理场景还原能力;通用智能体“MiniMax Agent”可支持复杂任务拆解和工具调用,已在公司内部广泛使用;面向普通用户的“海螺视频代理”则通过自然语言指令简化视频制作流程;语音模型Speech-02也新增“Voice Design”功能,支持多语言、多口音与个性化音色设定。
值得注意的是,MiniMax从成立之初就将多模态技术作为核心发展方向,先后推出了语音生成、图文理解和视频生成等多模态模型,视多模态能力为其基础架构组成部分。
在AI行业新一轮洗牌中,多模态模型正成为核心战场。根据Research and Markets数据,多模态人工智能(Multimodal AI)市场在2024年估值达16亿美元,预计2034年将增长至27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2.7%。这一快速扩张受益于AI和机器学习在医疗、汽车、零售等行业的深度融合,以及企业对AI研发的持续投资。
Research and Markets表示,多模态AI通过整合文本、图像、语音、视频等多种数据类型,实现更高效的任务处理与决策支持,广泛应用于预测分析、个性化服务和边缘计算场景。2024年图像数据板块市场规模达5.65亿美元,机器学习板块以34.5%的份额居首,超过87%的企业倾向使用云平台部署相关模型。生成式多模态AI则因内容创作需求强劲,市场规模达到7.4亿美元。
在行业层面,Research and Markets报告显示,金融、医疗、零售、通信和政府等多个领域正加速引入多模态AI技术,其中BFSI(银行、金融与保险)板块2024年贡献收入达5.71亿美元
Research and Markets报告称,从地域来看,北美仍是最大市场,预计2034年将达到117亿美元规模,美国以33.6%的年增速领跑全球,受益于活跃的AI初创生态与技术投入。尽管仍面临伦理、算力成本和数据融合等挑战,多模态AI正在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技术路径。
而7月16日,身着唐装出席第三届链博会的英伟达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演讲中称,中国的开发者、创业者正在推动AI的快速创新,现在有100万名开发者投身这一领域,“像DeepSeek、阿里巴巴、MiniMax、百度,他们开发的产品都是世界级的,推动了全球人工智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