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抗日历史,看石原莞尔的“七总督统治中国”方案

“用一把竹刀吓退张学良千军万马”的石原莞尔,作为九一八事变的核心策划者,在给日本天皇的《国家前途转折的根本国策》中提出了“七总督统治中国”方案:

四大日控总督区:长春(满蒙)、北京(黄河)、南京(长江)、武昌(湖广),由日本军人直接掌控核心资源与国防。

三大傀儡总督区:西安(西方)、广东(南方)、重庆(西南),名义上由中国军人担任,实则受日本“指导”。

种族分工体系:日本人垄断“脑力劳动与大型企业”,朝鲜人负责垦荒种田,中国人仅能从事“小商业或体力劳动”

看似是精细的地缘规划,实则是日本军国主义殖民逻辑的终极体现。这一理论不仅暴露了侵略者的狂妄,更揭示了其深层的种族主义与资源掠夺本质。

石原的铅笔在中国地图上划出七道笔直的线时,大概以为自己是在解剖一具尸体。他把长江流域划成“资源供给区”,把华北标为“对苏缓冲带”,在西藏边上写“防英据点”。最荒诞的是华南总督区的备注:“可培养亲日华侨,用于南洋作战”。石原算过一笔账:七个总督区只需七万日军就能维持统治,比全面战争节省90%的兵力。但他漏算了中国人写在墙上的标语——“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1938年武汉沦陷后,日本人在汉口建立“华中总督府”时,发现需要六个师团才能守住一个武汉。而在华北,他们连给碉堡运水的驴车都要派一个分队护送。石原的算术题,最终被游击队用子弹改成了无限循环小数。在“满洲总督区”章节,石原特意标注:“小学三年级以下禁用汉语”。这个条款让我想到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里展出的课本:第一课是“天皇陛下万岁”,第二课是“满洲是日本的弟弟”。

1941年,石原被东条英机排挤退役时,他的“七总督”计划已经变成了军部的笑柄。七个总督区没建起来,日本倒是先在中国战场投入了85%的陆军。更讽刺的是,他在书中设想的“满洲工业基地”,最后生产的炮弹有70%砸在了日本自己的头上——1945年,美国B-29轰炸机投下的燃烧弹里,装着鞍山钢铁厂炼的钢片。

读罢日本法西斯侵华军官石原莞尔的所谓 “七总督治理理论”,内心满是对这种侵略逻辑的强烈愤慨与深刻警醒。这一理论绝非什么 “治理构想”,而是日本军国主义妄图瓜分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狼子野心的赤裸裸暴露。石原莞尔作为双手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侵华战犯,其所有言论都服务于日本的侵略扩张企图。“七总督治理”,说白了就是想将中国分割成多个区域,由日本进行殖民统治,从而彻底摧毁中国的主权与统一,这是对中国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极端践踏。

回顾历史,从甲午海战到马关条约,从九一八事变到全面侵华,日本法西斯的侵略行径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无数同胞在战火中失去生命,家园被毁,山河破碎。但中国人民从未屈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心、奋勇抗争,最终将侵略者赶出了中国大地,用鲜血和牺牲捍卫了国家的独立与尊严。

历史早已证明,任何试图分裂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阴谋都注定会失败。中华民族有着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是每个中国人民的坚定信念。如今,我们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以史为鉴,警惕任何形式的侵略思想和分裂行径。石原莞尔的这种荒谬理论,早已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成为法西斯主义侵略本质的铁证。我们要永远铭记历史,坚定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