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中| 夏日炎炎行万里 馆藏深深探神奇】--晋地寻踪(山西博物院)
三千年历史看陕西,五千年历史看山西。走进山西,感受山河辽阔,品味五千年文化。作为华夏之根、东方文明曙光的初现之地山西,这里的一城一址传承千年,一砖一瓦记忆沧桑,隐忍着尘封已久的故事。
开启博物馆
走进山西省博物院,这座承载着,三晋大地五千年文明之魂的殿堂,仿佛穿越了时光隧道,每走一步,都像是踏在了历史的回音上。七月初,我与家人踏上了探访中国首批一级国家博物馆——山西博物院的旅程。作为“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的重要见证,山西博物院以它恢宏的现代建筑与厚重的历史底蕴,为我开启了一段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
步入博物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件被誉为“晋侯鸟尊”的青铜器。其造型栩栩如生,凤鸟昂首回望,羽翼丰满,尾部卷曲如象鼻,整体线条流畅而富有动感。这件出土于晋侯墓地的西周文物,不仅是晋国文化的象征,更是中国青铜艺术的巅峰之作。与它相似的“晋陕乌尊”、“雁鱼铜灯”等器物,也以各自独特的造型与工艺,诉说着古代工匠的智慧。
//属于山西博物院的盛夏//
在展厅深处,一组战国时期的“铜牺人擎盘”令人驻足。牛形底座上的托盘雕刻精美,象征着祭祀与礼制的庄严。而“叔虞方鼎”“晋侯盨壶”等器物,则以铭文与纹饰记录着晋国的历史与文化。尤其是“晋侯苏钟”,这套16件的青铜编钟,不仅音律和谐,更以其355字的铭文补正了传世文献的缺失,成为研究西周历史的重要物证。
精美的玉器映入眼帘。这套由204件玉饰组成的大型组玉佩,排列整齐、工艺精湛,是晋侯墓地出土玉器中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礼器组合。玉璜、玉珩、冲牙等器物在灯光下泛着温润光泽,仿佛诉说着礼制时代的庄重与典雅。
人文科普趣味多
博物院的展陈不仅限于文物本身,还通过多媒体与科普展板,让我了解了青铜器的铸造工艺。从范铸法到失蜡法,从酒器到礼器,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历史的温度与文化的厚度。
此行最让我动容的,是那些造型独特、风格迥异的文物,如“商代龙形觥”、“兽型觥”、“人足方盒”等,它们或威严、或灵动、或神秘,展现出晋地文明的多元面貌。而那件“雁鱼铜灯”,以雁衔鱼的造型巧妙设计,不仅实用,更体现了古人对美的追求。
图文编辑:卢变桂
投 稿:初二2班
来源:忻州市北方初级中学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