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老阻力挡道,遗产争夺搅局,宗馥莉能否趟平传承路?
一纸传票,把本就为接班焦头烂额的娃哈哈,狠狠推上了热搜,宗馥莉接班路还顺利吗?
作者丨丁小猫
来源丨旗帜财观团
7 月13日,香港高等法院的一纸传票,将娃哈哈集团推上风口浪尖,娃哈哈现任掌舵人宗馥莉被三位自称“同父异母”的兄妹起诉,追讨21亿美元信托资产。目前,香港法院已将裁决延期至 2025 年 9 月,要求双方补充信托原始文件及资金流向证据。
这场官司像突然炸开的响雷,把本就为接班焦头烂额的娃哈哈,狠狠推上了热搜。宗馥莉那条本就磕磕绊绊的接班路,这下更像是铺满了碎玻璃。
宗庆后留下的遗产 荣光与隐忧交织
要深入理解宗馥莉面临的困局,得先从宗庆后留下的庞大基业说起。这份沉甸甸的家业,既是宗馥莉前行的底气,也是压得她喘不过气的重担。
宗庆后凭着一股子敢闯敢拼的劲头,把一个校办工厂的小卖部,硬生生开成了中国饮料界的巨轮。超市货架上那瓶印着“娃哈哈”三个字的纯净水,还有能当早餐喝的营养快线,早就成了几代人的生活印记。可这位领头人掌舵太稳了,稳到整个企业都习惯了听他一个人的指令。凡事亲力亲为的铁腕风格,让整个集团成了围绕他转动的齿轮,一旦少了这根主轴,机器运转就开始卡顿。各部门更像等着派活的伙计,鲜少有人敢自己拿主意。等到市场风向变了 —— 年轻人开始挑挑拣拣,对手们天天捣鼓新花样,娃哈哈想要转身就显得格外笨重。
更要命的是,宗庆后在“交班”这件事上,简直像个粗心的掌柜。家里的账本没理清楚,谁该拿多少家业、谁来当家做主,都没说个明明白白。这就像在家族后院埋下了一颗没拉引线的炸弹,他在世时凭着威望压住了引线,可一旦撒手人寰,引线便自己冒出了火星。
要说这颗炸弹的导火索,绕不开杜建英。圈内人偷偷议论,这两位早在 2005 年就在美国领了结婚证,只是这事藏得比保险柜还严实。更让人唏嘘的是,1996 年宗馥莉在美国读中学时,监护人就是杜建英;巧的是,同年杜建军英与宗庆后的大儿子宗继昌也在洛杉矶出生。两人的关系早已超越普通上下级,更像盘根错节的树木根系,在娃哈哈的土壤里交织生长了几十年。
在宗庆后离世后,家族内部的矛盾迅速浮出水面,给娃哈哈的稳定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
宗馥莉的接棒之路 改革撞上“铜墙铁壁”
留洋归来的宗馥莉,带着满脑子新想法想给娃哈哈换身行头,可刚伸手想转动方向盘,就撞上了一群元老筑起的“铜墙铁壁”。这些跟着宗老打天下的老人,早把“老规矩”刻进了骨子里。宗馥莉的改革举措,比如调整管理层、转变业务方向,触动了他们的利益,遭到了强烈抵制。
尤其是杜建英,这位当年的“二当家”可不是吃素的。公司开大会,两人从来不同时露面,活像两台不同步的钟,明眼人都看得出她俩心里的疙瘩。部分元老背地里嘀咕“大小姐懂什么?老宗留下的家业,别被她折腾黄了!”这些风言风语像藤蔓,让企业内部人心惶惶,一些重要决策迟迟无法推进。
面对这样的局面,宗馥莉没有退缩,她选择了强硬反击。关停有利益纠葛的工厂,大幅调整管理层,要求大区经理转签劳动合同,解散机电研究院,今年关掉的十几家分厂,全是杜建英手里的“荣泰系”资产。
可改革哪有不疼的?2024 年起,她让老员工改签到自己的“宏胜系”公司,甚至想把“娃哈哈”这块金字招牌也挪过去,这下捅了马蜂窝 —— 不少跟着宗老干了半辈子的员工气红了眼,“这不是把我们当外人吗?” 一时间,劳动仲裁的案子堆成了小山。
好在业务上总算看到点新气色。她力推娃哈哈年轻化转型,推出了“电敬”苏打水等新产品,这款产品2024 年营收约12 亿元(占总营收 1.7%),成为继 AD 钙奶后第二个突破 10 亿级的创新单品。她还与王者荣耀、亚运会等 IP 合作,推出定制包装产品,品牌百度指数暴涨 180%,线下销量增长 45%。
宗馥莉通过 “关停非核心产能 + 聚焦大单品 + 数字化赋能”的组合拳,使娃哈哈在 2024 年实现720 亿的营收里程碑,较 2023 年的 510 亿元增长 41%,比2023年多赚了 210 亿,创十年新高。
但平静的湖面下,仍暗藏危机,光鲜背后全是窟窿:关掉那么多厂,产能不够了,只好偷偷找今麦郎代工,这事一曝光就被戳脊梁骨 —— 明眼人都知道,这是跟杜建英闹僵了的后遗症。那些被撤了职的元老心里憋着气,在公司里仍有一定影响力。改革带来的人员变动和业务调整,也让部分员工对未来感到迷茫,工作积极性大受影响。
遗产风波 家族账本里的“火药桶”
宗继昌、宗婕莉和宗继盛三人为事件中的原告,根据他们向香港高等法院提起的诉讼材料显示,杜建英是非婚生孩子的代言人,其中,宗继昌、宗婕莉为宗庆后和杜建英所生,最小的宗继盛是宗庆后和管家所生。原告称宗庆后曾在香港汇丰银行为他们留了21亿美元的信托资产,每人 7 亿,到去世前已经存了 18 亿,就差 3 亿收尾。而宗馥莉在父亲去世后,把账户里的 110 万美元转到了杭州一家贸易公司,三人认为这是明抢。
公开资料显示,杜建英毕业于浙江大学,在娃哈哈创始期就加入公司,一度位居集团二号人物,主导海外业务布局,当年多少大学生进公司,都是她手把手带出来的。2008 年跟达能闹得最凶时,杜建英靠着一堆代持和交叉持股,照样牢牢攥着 “荣泰系”的子公司,离开后创立的“三捷公司”,名字都藏着三个孩子英文名的首字母,连宗庆后的妹妹宗蕊都占了点股份,这盘棋下得比谁都精。而关于宗继昌、宗婕莉和宗继盛的成长经历与过往生活轨迹披露很少,但从这场诉讼不难看出,他们认为自己在家族资产分配中应有合理权益。
他们要争取的还有娃哈哈的股权,三人在杭州中级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要求确认其对宗庆后持有的娃哈哈集团29.4%股权的继承权。若按当前市值计算,这部分股权价值超200亿元人民币。原告方依据《公司法》中“非婚生子女与婚生子女享有同等继承权”的规定,认为自己有权继承父亲在娃哈哈集团的相应股权。
目前,香港法院因需协调杭州诉讼程序,已宣布延迟2个月判决,而杭州中院尚未确定开庭日期。
长久以来,宗馥莉一直被视为宗庆后的独生女,这一事件不仅牵扯出家族内部复杂关系,更严重的是,这直接威胁到了宗馥莉对企业的控制权。她目前持有娃哈哈 29.4% 的股权,是法定代表人及实际控制人。可原告方声称通过“代持协议”也该享有权益,如果他们的主张得到支持,娃哈哈的股权结构将被改写,宗馥莉的核心地位会受到严重挑战。
娃哈哈的账本上,上城区政府握着 46% 股份,员工持股会占 24.6%,其中 5% 还是政府以前让出来的。要是政府把这 5% 收回去,加上原有的 46%,就成了绝对控股。宗馥莉正跟政府谈着要买那 46%,偏巧杜建英主张“得公开招标”,明摆着她也想抢这块肥肉 —— 论资历,她是跟着宗老打天下的元老;论财力,手里握着的“荣泰系”资产也足够雄厚。
更棘手的是关于遗嘱这件事。对方说,作证的全是公司高管,连个家族亲戚的签字都没有,这遗嘱作数吗?最重要的是,杜建英手里据说还攥着宗庆后在浙一医院的血样,真要做 DNA 鉴定,亲子关系一锤定音,宗馥莉想不认都难。
市场也因此出现了波动,3 家省级代理商暂停进货,担心股权变动影响供货。一些合作伙伴变得谨慎,投资者也开始减持股份,娃哈哈的处境愈发艰难。
家族企业传承 治理体系缺失的“权力交接必修课”
娃哈哈的困局,其实是国内家族企业传承问题的一个缩影,此前杉杉集团也有类似困境,凸显出家族企业在治理体系缺失下,权力交接时极易陷入混乱与内耗。
同样面对传承,霍英东生前对遗产传承精心布局,规定二房、三房子女不得从商,长房三子分别继承体育事业、商业版图和南沙项目,还立下 20 年内不分家及指定遗产管理人的规矩;还有龙湖集团创始人,白手起家女首富吴亚军,2018 年她通过家族信托,将股权做了合理安排,即便后来离婚,公司控制权依旧稳如泰山。所以,用制度框定边界,比血缘羁绊更能护家业长青。
回到娃哈哈,那瓶传遍街巷的纯净水,装着改革开放初期的闯劲;营养快线的早餐记忆里,藏着中国制造业崛起的底气。当接力棒交到宗馥莉手中,这场家族纷争早已超脱内部矛盾范畴,演变成对企业控制权与未来走向的激烈角逐。若股权重新分配,宗馥莉的控制权极有可能旁落,企业决策层将面临大换血,战略方向、管理模式等都得推倒重来,原本就因改革处于动荡期的娃哈哈,将再次陷入迷茫,转型之路也会变得更加崎岖。
国有股份作为娃哈哈的大股东,如今处境尴尬。有说法称国有控制的集团每年收益被供应链蚕食殆尽,这让一直以爱国企业家形象示人的宗庆后也被旧事重提、遭受指责。当下,宗馥莉有意收购国有股份,杜建英却主张公开招标,双方剑拔弩张。政府是否收回此前让出的 5% 股份,进而实现绝对控股,还是将 46% 股份转让给宗馥莉或其他方,尚未可知。但不管何种结果,都将重塑娃哈哈的股权结构与权力格局。
如今,娃哈哈的未来充满变数。娃哈哈究竟是在风雨中飘摇沉沦,还是能冲破阴霾、重焕生机,一切都有待时间给出答案。
希望所有中国的老牌子,都能在怎么传下去这件事上,找到自己往前冲的路 —— 因为真正的传代,是让每一辈人都能站在前人肩膀上,看见更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