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学生探寻古诗之美

引领学生探寻古诗之美

7月14日,一堂别开生面的《暮江吟》教学课在明德小学三年级的教室里拉开帷幕,带领学生们开启了一场深入领略古诗魅力的学习之旅。

授课前,教师精心准备,工整地在黑板上板书课题《暮江吟》及全诗内容。苍劲有力的粉笔字,恰似一幅古朴的画卷,瞬间抓住了学生们的目光,为课堂营造出浓郁的古诗学习氛围。

上课前30分钟,教室里便弥漫着期待与专注的气息。课堂伊始,教师以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以往学过的古诗,自然地过渡到对《暮江吟》的学习。讲解过程中,教师化身智慧的引路人,深入浅出地剖析诗句。讲到“可怜九月初三夜”中的“可怜”一词时,着重强调其古今异义——古义为“可爱” ,与现代语境中多表示“怜悯”之意形成鲜明对比,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古诗语言的丰富内涵与时代变迁对词义的影响。同时,教师还以“真珠”为例,介绍古诗中常见的通假字现象,详细阐释通假字的定义与作用,提醒学生留意这类特殊文字现象,为准确理解诗意扫除障碍。

在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时,教师不仅注重字词解读,更着眼于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整体意境与情感。通过生动描绘与形象比喻,学生仿佛置身于深秋傍晚的江边,亲眼目睹残阳映照、江水半红半绿的美妙画面,深切感受诗人白居易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教师强调,体会诗人情感表达、诗歌韵律节奏及意象运用,是理解古诗的关键所在。

课堂尾声,教师特意留出10分钟,让学生自由背诵《暮江吟》。学生们沉浸于诗歌世界,或轻声吟诵,或闭目沉思,努力将这首优美古诗铭记于心。这短暂时间里,教室里回荡着此起彼伏的背诵声,宛如一曲曲悠扬乐章,奏响古诗传承的美妙旋律。

这堂《暮江吟》教学课,凭借精心的教学设计与扎实的教学实践,让学生在知识海洋中畅游,深切感受古诗的韵味与魅力。教师通过提前板书、细致讲解古今异义与通假字等知识点,以及给予学生充足背诵时间等方式,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打开通往古诗艺术殿堂的大门,在他们心中播下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期待其生根发芽、茁壮成长。(通讯员:余诗琴)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