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100大集装箱班轮公司运力排名出炉 | 港口圈
振华Terminexus全球港口摄影大赛获奖作品© 作者:杨伟航
据Alphaliner最新数据,截至2025年7月14日,全球正在运营的集装箱船数量共计7352艘(其中6555艘为纯集装箱船),总运力为3270.28万TEU,折合约3.88亿载重吨。
按运力排名,前二十大班轮公司分别是:地中海航运(第1)、马士基(第2)、达飞海运(第3)、中远海运(第4)、赫伯罗特(第5)、ONE(第6)、长荣海运(第7)、HMM(第8)、以星航运(第9)、阳明海运(第10)、万海航运(第11)、太平船务(第12)、海领船务(第13)、X-Press(第14)、海丰国际(第15)、Unifeeder(第16)、伊朗国航(第17)、高丽海运(第18)、长锦商船(第19)、德翔海运(第20)。
今年上半年,全球集装箱船队运力增长了118万TEU,增幅3.8%,比起前几年突飞猛进的增速来说有所放缓。但头部班轮公司的脚步一点也不慢,前十大班轮公司中,只有以星因地缘政治原因运力缩减。
1-6月,仅全球第一大班轮公司地中海航运(MSC)的运力就增加了36.5万TEU,相当于全球班轮公司总增长运力的31%。近几年来,MSC一直是运力增长最快的船公司,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的运力增速分别达到了10.7%、7.5%、22%、12.3%。如今MSC总运力已经达到了670万TEU,和第二名马士基(总运力约460万TEU)拉开了210万TEU的差距,而全球第六大班轮公司ONE的总运力还不到210万TEU。
马士基的运力也有增长,不过主要是因为处于海运联盟的转换期,需要通过租船等方式调配运力,支撑“双子星”联盟运转。直到今年6月,2M联盟才结束了最后一个航次,近日,THE联盟也执行完了航次,海运联盟洗牌正式完成。
马士基坚称将保持运力在一定水平,其新船订单主要是为了淘汰和更新现有船队。因此,达飞有望很快超越马士基,成为全球第二大班轮公司。日前,达飞的船队运力已经超过400万TEU,而且手握95艘船运力共150万TEU的巨大订单,订单运力大小仅次于MSC。
头部班轮公司狂飙,以往的一些区域性船公司或支线运营商也实现了突破性的增长。近年来动作频频的海领船务已经上升至全球第13名,Global Feeder Shipping(GFS)离前20名也只差临门一脚。
GFS的扩张代表了港口运营商在供应链整合方面的努力,2022年,中东码头运营商AD Ports宣布斥资8亿美元,收购GFS 80%股权,并整合到旗下海事业务部门中。AD Ports于2020年成立支线船公司Safeen Feeders(现排名全球第56),并于2022年接连收购Transmar与GFS。除了集装箱航运,AD Ports旗下的Noatum Maritime还控股了一家汽车船运输公司,发力滚装运输。
AD Ports是有样学样,另一中东码头运营商DP World于2006年收购P&O Maritime,于2018年完成收购Unifeeder,后来又收购了支线船公司Feedertech,是最懂班轮运输的码头运营商。
近年来,我国地方港口集团也加快了打造航运企业的脚步。先看上榜的内地班轮公司,共有21家中国内地班轮公司(部分注册于香港)上榜,分别是中远海运(第4)、海丰国际(第15)、宁波远洋(第24)、唐山港合德海运(第26)、安通控股(第27)、中外运集运(第31)、中谷物流(第34)、上海锦江航运(第35)、中联航运(第45)、海南洋浦新新海运(第46)、嘉华航运(第52)、太仓港集装箱海运(第59)、大连信风海运(第61)、海杰航运(第63)、海液通航运(第68)、安福航运(第74)、大连集发环渤海集装箱运输(第86)、达通国际航运(第89)、深圳联合环球航运(第93)、安达航运(第97)、广西鸿翔船务(第98)。
我国港口集团控股或参股的船公司近年来较为活跃,浙江海港集团旗下的宁波远洋排名已经提升至第24名,还分别于今年5月与6月宣布拟投资建造4艘2700TEU集装箱船与4艘4300TEU集装箱船,未来运力将超过10万TEU。河北港口集团控股的合德海运即将开通广州港首条美西快线,届时将运营华北、华东、华南3条美西快线。招商系的中外运集运拟收购安通控股股份,整合重组之势再起,双方合计运力超14万TEU,将跻身全球前20。太仓港集装箱海运的股东江苏远洋,由江苏省港口集团控股,江苏远洋正在打造本土龙头航运企业,将新增集装箱自有运力18艘、超3万TEU。
国际上,多个非传统航运强国正在筹划组建国有船队。印度雄心壮志,要推出Bharat Container Line,初期即计划拥有100艘集装箱船;南非确认打造国有船公司,旨在运输南非进出口货物;此前,泰国、越南等国也有组建国有公司的政策或举措。
港口圈(ID:gangkouquan)认为,班轮行业原本是一个强周期行业,规律可循。但近年来黑天鹅事件频发,市场持续动荡,班轮业因祸得福,景气长虹,船公司新订单不断。
头部班轮公司大举扩张、全球或地方港口集团深度涉足班轮运输、部分国家组建自有船队,都是为了应对近年来反复波动的供应链,客观上造成了全球班轮运力的大注水。市场是否还会正常化,带来运力过剩的巨大风险,还未可知。
附全球百大班轮公司运力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