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万亿有“质”“量”——长沙2025重大项目建设年中观察
当659个市级重点项目如同引擎般轰鸣启动,当2475亿年度投资化作发展的澎湃动能,2025年的长沙,正以“项目攻坚年”为笔,在星城大地上奋力书写质效并举的时代答卷。1-5月,全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逾1060亿元,占年度计划超四成,160个新建项目破土动工,54个项目抢前抓早。先进制造业与科技创新项目占比跃升至63.5%,湘江科学城智慧之光、长赣高铁钢铁动脉加速延伸,全球科研城市排名跃居第23位。这组跃动的数据与坚实的足迹,清晰勾勒出长沙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体量”扩张向“效能”提升的深刻转型轨迹,为冲刺GDP两万亿目标奠定了坚不可摧的结构基石,一幅以产业筑基、创新突围、动脉跃动、幸福提质为经纬的“三高四新”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产业筑基:先进制造业集群重塑长沙经济版图在“三高四新”战略指引下,2025年的长沙正以368个产业项目、1220亿元年度投资构筑先进制造新高地。1-5月数据显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中联重科、比亚迪、惠科光电三大百亿级项目形成“三足鼎立”之势,驱动工程机械、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三大千亿级产业向万亿集群跃进。向“智”而生的产业革命,在中联数智园得到生动诠释。这座投资超50亿元的智能制造综合园区,以“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为理念,聚焦高端装备与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制造,计划打造成国内乃至国际领先的智能制造标杆。作为长沙“五个十大”项目之一,该项目将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形成更加完善的高端装备与关键零部件产业生态。预计到2025年末,湖南工程机械产业集群规模会突破4000亿,智能化产品占比超40%。产业链韧性提升,比亚迪长沙基地凸显崭新战略价值。随着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投产,本地化配套率预计从2023年的29%跃升至40%以上。更值得关注的是,该项目还吸引了宁德时代、星邦智能等产业链配套企业落户,共同打造电池-电机-电控“三电”产业集群,预计到2028年将形成千亿级配套市场。1-5月,长沙新能源汽车出口达40.8亿元,同比增长26.8%,推动全省锂电材料产业获得长足发展。巩固优势产业集群,总投资达90亿元的惠科Mini-LED背光/直显模组及整机项目在浏阳经开区开工。项目计划建设Mini-LED背光/直显模组及整机生产线,创新性地采用了COB工艺提升集成度和散热效果,并与此前建成的8.6代TFT-LCD面板生产线形成“双轮驱动”,进一步完善并增强湖南新型显示产业链的韧性,填补了湖南在高端显示领域的产业链空白,助力长沙成为全球领先的超高清显示器件制造基地。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土地摘牌、场地平整、地勘、用地规划许可证、试桩等准备工作,总平图完成审查后,预计7月3日启动桩基础施工。此外,浏阳蓝思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项目和湘赣合作智造园项目同期顺利推进。据悉,蓝思激光项目业已投产,而蓝思智能装备项目也正如火如荼进行设备安装及装饰装修,部分车间已投入使用。湘赣合作智造园项目中宏宇热电联产公司已完成收购和技改更新,明路纸业正在进行三通一平及围墙建设,而汇龙纸业也同步开展清表、放点等前期工作。1—6月,浏阳牵头实施的长沙在浏91个重点项目(含经开区)累计已完成投资205.76亿元,达年度计划投资的59.19%。管中窥豹,略见一斑,浏阳的数据同样透射出这场产业变革的焦点,正重塑着长沙作为中部制造业枢纽的战略地位。
创新突围:湘江科学城点燃科创引擎湘江西岸,总投资超200亿元的湘江科学城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这个汇聚了众多高校、国家级实验室以及中试熟化平台的创新极核,其“高校-实验室-中试基地”三级体系初具雏形。作为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核心载体,这里正在孕育改变产业规则的硬核科技。科学城的核心竞争力源于对前沿领域的精准卡位。2025年,6个院士团队签约,彰显出湖南在尖端领域“不甘人后、奋楫争先”的奋斗精神。项目聚焦前沿技术突破与战略布局,依托院士团队尖端成果,同时兼具技术引领性与产业协同性,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新能源探索方面,彭先觉院士科研团队的“先进聚变研究所”项目,依托“Z-箍缩混合堆”技术,深入探索万年量级的清洁能源解决方案,为我国能源安全开辟了崭新路径。生命科学攻坚上,丁洪、王秋良院士团队的“质子肿瘤治疗技术研究所”项目,依托两位院士在质子刀技术上的研究成果,持续推进着质子肿瘤治疗技术领域科学研究和产业化进展,助力健康中国的美好愿景顺利落地。材料研发领域,唐本忠院士团队的“AIE高分子新材料研究所项目”通过创新思路,立足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将进一步推动新型材料研发,赋能新一代显示技术产业。当科技创新的热潮在这里兴起,多领域产业联动、新质生产力加速布局的趋势就愈发清晰明显。湘江新区正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产业创新发展。2025年湘江科学城36个项目中,包含24个产业链项目,占比66.67%,其中,6个新材料产业链项目,7个智能制造装备和工程机械产业链项目,7个人工智能及传感器(含检验检测)产业链项目和4个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产业链项目,覆盖材料、工程机械、人工智能和医药健康等不同领域,正形成全链协同发展格局。科学城的灯光照亮湘江,这座城市正用制度创新之火,点燃科技自立自强的燎原之势。
动脉跃动:立体交通网擎动中部枢纽2025年的长沙,正以雷霆之势铺展一张辐射中部的立体交通巨网。88个基建项目年度投资648亿元,重大项目1-5月完成率从一季度11.21%跃升至25.89%,十大重点基建项目如同强劲动脉,将这座内陆城市推向东联西拓的枢纽前沿。长沙机场T3航站楼施工现场轰鸣,标志着长沙航空能级的历史性跨越。作为中部唯一拥有双跑道独立运行的4F级机场,其改扩建工程主体结构顺利封顶。这座形似“三湘展翼”的超级航站楼,年旅客吞吐量将提升至6000万人次。位于机场北片区的总投资120亿元的长沙航空物流园也在加快建设,建成后将形成年处理100万吨货邮的能力。更关键的是,其地下预留高铁换乘通道,未来可实现“出机舱、进高铁”的12分钟无缝衔接,为长沙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架设“空中丝绸之路”。与此同时,高铁网络的战略破局随着长赣高铁湖南段路基工程即将动工进入高潮。这条连接长沙与赣州的高铁线路全长132公里,总投资196亿元。项目建成后,长沙至赣州的通行时间将大幅缩短至1.5小时,有力促进湖南与粤港澳大湾区的互联互通。目前,浏阳段已启动先行用地征拆工作,涉及的7个乡镇街道(13个村)已完成征地协议签订。与此同时,怀邵衡公司长赣铁路浏阳指挥部月底正式入驻浏阳。同步推进的长浏市域铁路(S1线)则构建起了“一体两翼、两轴两带”的城镇开发格局,其采用的磁浮制式将实现零排放运行,采用“站站停+大站停”公交化灵活运营模式,大幅提升往来通行效率。当前,项目正线4个标段均已进场施工,部分车站、区间已完成交通疏解、管线迁改和绿化迁移,经开区站、金阳中心站已完成车站主体桩基施工。这场基础设施攻坚战,长沙正将地理中心的“区位优势”转化为辐射中部的“枢纽经济”。
幸福提质:全龄友好城市照见初心当产业发展提质升级、科技创新日新月异,基础建设如火如荼时,长沙的重点民生实事项目正以56.61%的投资完成率领跑,用十大重点民生实事书写“幸福城市”新范本。从“一场两馆”的体育地标到嵌入式养老社区,从“一校两址”的教育创新到国家医学中心,这座城市的温度在钢筋水泥中持续升腾。全龄体育空间的破冰之作在长沙奥体中心拔地而起。作为全省首个可承办2029年全运会的甲级场馆,“一场两馆”的设计融合“蝶舞湘江”的理念,可容纳近10万人。作为驱动长株潭一体化建设的重大牵引性产业项目,中心建成后不但将填补湖南缺乏6万座以上大型体育场馆的空白,更将配合省美术馆、省图书馆及45片室外运动场地,打造“体育+文化+商业”24小时活力空间。此外,项目落成后预计每年承接国际赛事5-8场,文艺演出20余场,直接创造数万就业岗位,从而有望开创“赛事经济反哺民生”的长沙模式。同时,教育医疗资源的裂变扩容正重塑着城市公共服务格局。长沙市一中湘江校区采用“初高中分址、课程贯通”的新机制,4200个学位将大幅缓解梅溪湖片区学位紧张;而湖南国家医学中心以“一中心多院区”的布局,集中攻坚疑难重症诊疗,共规划1000张床位,其中研究型床位500张。并建设有七大功能中心,重点攻关老龄化、脑科学、骨关节等一批聚焦老年群体的项目。此外,1-5月全市新增育儿托位5000个,实现社区托育服务全覆盖,让优质托育服务真正走进千家万户。此外,适老化改造的精细革命已渗透至街巷阡陌。在天心区赤岭路街道芙蓉南路社区,银发族居家养老服务站通过开创“AI+养老”的模式,打造15分钟社区居家养老生活圈,实现老年人在家门口养老的图景。目前,长沙全市“市县乡村”四级养老服务网络基本建成,区县(市)社会福利中心和街道(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已建成城乡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站1509家,全市备案养老机构201家,养老机构床位3.15万张。并率先在全国为困难老年人家庭免费实施适老化改造,累计改造1.34万户,实现“愿改尽改”。当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按下“加速键”,当社区食堂飘出“幸福味道”,长沙用真金白银与制度创新证明:城市发展的终极坐标,永远是人民的获得感。
越是艰险越向前,站在2025年中的时点回望,长沙重大项目建设的每一个突破都在印证: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中联数智园的机械臂、湘江科学城的实验室、椒花水库的碧波、奥体中心的钢构,共同勾勒出这座城市“质效并举”的发展逻辑。随着下半年专项债资金到位,随着S1长浏铁路、中非经贸园等37个市领导联点项目提速,长沙正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在落实“三高四新”战略中勇闯新路。这场贯穿产业、科创、基建、民生的立体攻坚战,不仅关乎2万亿GDP目标的实现,更是在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实践探索“长沙方案”,在攻坚克难中书写新时代“长沙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