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不讲武德”,中国会干这件惊天动地的事吗?
作者:圆源
印巴之间的“水战”愈演愈烈。虽然国际仲裁法庭6月27日裁定印度单方面对巴基斯坦威胁断水无效,可是印度最不缺的就是张狡辩的嘴。它这样做堪比打开潘多拉魔盒,通俗来讲就是“不讲武德”。而巴基斯坦最担心的就是,印度将水资源变成胁迫工具的现实做派,已经到了无视人道主义和国际规则的地步。
当地时间2025年4月24日,巴基斯坦海德拉巴,库特里水坝附近的印度河干涸,水位下降,显示出未来缺水的高风险。(图源:视觉中国)
“水战”还要从此轮印巴冲突的导火索克什米尔恐袭事件说起,恐袭发生后一天,印度政府立刻宣布暂停1960年签署的《印度河水域条约》,这意味着印度将截断巴基斯坦成千上万人赖以生存的印度河上游,给巴造成民生困难甚至是潜在的社会动荡。巴基斯坦的回应也很强硬,称断水被视同“战争行为”。随后双方爆发激烈军事冲突,印度吃了大亏,却在停火后坚称自己胜利了,并“搁置”恢复《印度河水域条约》。
自停火以来,巴基斯坦一直在和印度外交部交涉周旋,力求恢复供水协议。奈何巴虽然拥有印度河系统80%的水资源,但偏偏地处印度河的下游,对印度所谓“搁置”是又气又担忧。
眼下正值南亚次大陆的雨季,水旱灾害频繁,即使在水域条约生效的时候,巴基斯坦也饱受印度借水资源使坏之苦。早前一年雨季,巴方指控印度未经通知的泄洪在巴境内引发了致命洪灾,印度还加紧在上游修建水坝,遭到巴方的激烈反对。
位于杰赫勒姆河的水坝。(图源:路透社)
无奈之下,巴基斯坦只能将印度告上了海牙国际仲裁法院。仲裁庭明确裁定,《印度河水条约》不允许任何一国单方面中止。事情发展到这里,如果印度是一个尊重国际法并且讲道理的国家,理应知难而退并且留出一定缓和空间,不要把事情做得太决绝。何况给巴基斯坦断水并不能让印度得利,只会留下这果然是个极其不负责任的国家的国际印象。
怪就怪在印度想要“通吃”,它狡辩称,目前并非完全中止条约,而是“搁置”。搁置的意思就是暂停。印度特意找了专家来解释这个词:“搁置”是想给巴基斯坦一些时间反思其行为,并告诉全世界,如果巴基斯坦满足其要求,我们或许会回到原来的状态。此言一出,国际舆论普遍认为印度真是又菜嘴还硬。
将河流变成武器会带来人道主义和生态代价。影响一个国家的水资源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先不说以农业为主的巴基斯坦,灌溉和居民饮用水都十分依赖印度河,更广泛来说,即使是象征性断水也会对电网、公共卫生等造成连锁影响。按照国际法,扰乱水流以伤害平民可能构成战争罪。
印度此举最具破坏性的是造成了堪比打开潘多拉魔盒一样的效果,通俗来讲就是“不讲武德”。从国际法的角度,1960年《印度河水域条约》历时9年谈判最终落定签署,且在印巴双边紧张的大背景下,由世界银行斡旋建立了一个多层次的争端解决机制。印度单方面的诡辩和作为冲击了国际法的权威性,开了个坏头,以至于后续再有类似水资源的争端与冲突,当事国家都可以使用印度的说法不遵守规则。
印控克什米尔地区,位于切纳布河上游的巴格里哈尔大坝。(图源:路透社)
很多人联想到,除巴基斯坦外,印度和孟加拉国、尼泊尔也有类似的水资源协议,且孟加拉国前总理哈西娜去年被赶下台后,印度与其关系一直紧张。印孟的《恒河水条约》将于明年到期,届时印度是否会拿该条约做文章尚是未知之数。
不过需要提醒印度的是:中国的雅鲁藏布江也是印度东北部的“生命河”,印度天天大惊小怪中国要像印度欺负巴基斯坦一样“截流”,属实是自己做了亏心事之后,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中国境内起源流经他国的跨国河流不止这一条,下游国家只有印度嚷嚷得最凶,谁能说这不是一种心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