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热式造车,零跑凭什么后来居上?

小米YU7再次一炮而红,赛力斯则被华为一手带飞。比亚迪国内销量承压,海外增量却进入大爆发。吉利、奇瑞迎头赶上。中国新能源汽车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姿态,颠覆全球汽车产业格局。在这场激烈的竞赛中,注定是一场生死大逃杀!可零跑汽车却是一个另类。它没有特殊的网红光环,也没有抱上华为这种大腿,却一路闷声逆袭,连续登顶中国造车新势力榜单第一的位置!这就很反差!

500

在这个流量时代,零跑没有明星代言,也没有网红创始人,甚至上个头条都很难,却连续4个月稳坐新势力第一。6月份,零跑更是卖了4.8万辆,勇夺榜一,再创历史新高。它凭什么力压一众新势力,夺得榜首?零跑是怎么闷声逆袭,后来居上的?

其实,零跑很像班上那个不太起眼的,坐在角落的学生。平时,老师、同学都不怎么关注它,属于不显山,不露水的那一类。可临近高考时,他突然就崛起了,月考力压群雄,次次第一。可因为没有太多的才艺,不会整活,营销不好,过于低调,家庭背景也不够强势,就很少上讲台,也很少被公开表扬。哪怕它已经月月考第一了,却还有很多人没有真正意识到他的实力。

500

造车,就跟读书一样。零跑拿第一,不是靠网红效应,更不是靠抄袭,而是经过了万般的磨炼,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拼命地努力了,才终于修成正果。你仔细看就会发现,零跑从来没有过“一炮而红”的车型,它都是慢热式的增长,一点一点地往上增,从60分,慢慢爬,最后跑到90分以上,人们才后知后觉地看到,零跑竟然这么强的?但很多人,都忽视了它从60分一直爬到90分的这个过程。可这个过程,才是零跑真正崛起的核心所在。

500

像零跑C11这款月销过万的车,就差点夭折了。它最早立项于2017年,经过十次迭代,两年研发,在2019年上海车展,才首次拿出概念车。等定型后的C11实车亮相,就2020年了。可这一年很特殊,碰上疫情了。S01销量不佳,T01也正在研发,零跑遭遇至暗时刻,它的资金链断裂了!对一家新势力而言,资金链断裂,堪称灭顶之灾。无奈之下,C11车型还没上市,都被中途叫停了。那谁拯救了零跑呢?恰恰就是零跑创始人朱江明。他决定,自掏腰包,豪赌一把,全押C11了,打出的口号就是“15万级价格,30万级享受”。

500

在朱江明看来,零跑想活下来,就只有一条路了:越级。只有越级,才能让零跑在绝境中重生。但残酷的现实仿佛跟朱江明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C11上市首月,订单3388辆,交付272台,仅为小米SU7首月销量的1/100。这就像极了人生,当你拼尽全力的时候,可能还比不上人家稍微一出手。那零跑是怎么活下来的呢?上天没有辜负那些埋头努力的人。零跑C11凭借厚道的配置,实诚的价格,销量一点一点往上爬。到2024年12月,实现月销1.1万辆,累计销量突破25万辆。

它不是那种一上来,就艳压四方的。它走的是一条“慢热式长红”的产品之路。为什么零跑既慢热,又长红呢?慢热的原因就在于,它是一个新势力,从品牌,到渠道,都得从零开始。产品好,但不代表销量马上就能打开。但通过持续经营,渠道拓展,慢慢的,就有越来越多的人看见零跑,认可零跑,为零跑买单。它不是那种“流量收割机”,而是靠产品,靠技术,靠渠道,靠口碑,一步一个脚印,走上来的。

500

那稳健上升,并不容易。零跑凭什么做到呢?主打技术上的软硬结合。什么叫“软技术”?主要就是提升用户情绪价值的小巧思。比如纸巾盒的吸盘设计,零跑早就有了,它还有雨伞的干湿分离储藏室,蓝牙耳机专用放置孔,手扶箱隐藏暗格等。但这些小巧思,是零跑为用户所设计,却没有大肆宣传的。毕竟,“硬功夫”才是一家车企走向“长青、长红”的底气所在。

500

很多人都不知道,零跑才是中国第一家自研车规级智驾芯片的新势力厂家,它就是“凌芯-01”。它早在2020年11月就流片成功了,性能超过英特尔旗下的Mobieye Q4,首发搭载于C11车型,累计出货量都超过30万颗了。要是队长不说,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一家没有流量,不请明星,上不了头条,还能把产品卖爆的公司,就只有走“技术研发”这一条路了。零跑搞的是全域自研,从智驾芯片,到整车架构,全面自研。为什么斯特兰蒂斯集团愿意出资113亿,入股零跑?它真正看中的,恰恰就是零跑的技术。

 500

按斯特兰蒂斯的计划,既然欧美没有电动化技术优势,那就借零跑的技术,返销海外。

这个网红时代,零跑却走出了一条“逆网红”化之路。什么是“逆网红”?就是没有铺天盖地的流量,也没有席卷全网的营销,就是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闷声逆袭,做不出爆红,却做出了长红。

500

慢热也是一种热。零跑汽车就像你身边那个不被看好的同学,却成为了全校的尖子生。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