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中分文理科本身就是个巨大的错误?

【本文来自《记一场“文科生无逻辑”外衣下的话语权争夺》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阿清
  • 老师讲的这个其实和文理没有太大关系了。我本来对这些文理科的争端是不屑一顾的,感觉多的是博人眼球的话题,但是作为一个文科生跟我表弟一个理科生沟通后,有时候觉得理科生的逻辑是真的不能立即。

    先说基本情况,我文科,中学成绩一般,只是比较爱思考,大学二本毕业时似乎变成一本了,专业是经济学,成绩属于延毕几年的那种。我弟理科,中学开始成绩就很好,大学在重庆大学,研究生硕士在成都某个研究所读的,现在在重庆某个电车厂的研究部门。

    现在因为大家都工作了我和我弟闲来也会进行一些讨论,然后我就发现文科生和理科生的逻辑似乎确实有点不一样,在我看来他作为理科生有三个问题。

    第一个,非理科知识欠缺且没有体系。历史知识是破碎的,政治知识是茫然的,更不要说专业的经济学知识了。对我来说中学的历史、政治知识虽然忘了很多,大学的经济学更是常态化挂科补考加偶尔重修,但是历史的时间线我记住了,政治,经济学的框架也在脑子里面,使得接触到一个相关的知识后我可以迅速地代入记忆中的这套框架,从而形成一个基础的判断,如果收集更多资料再结合实践,我甚至能优化这个框架。对我弟来说他很难做到这一点,他只能看到一个观点、理论觉得有道理就说好,而完全意识不到这些观点、理论可能存在的负面影响或对其他领域的影响。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是绝对平滑的模块只出现在试卷中,他当然知道,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只存在于理论中,他却不知其然,而这两者实际上是相通的。

    第二个,没有质疑精神,这点我不确定这是不是学理科带来的。就我个人来讲,当进入高中逐渐接触到各类思想时,首先就是对一切思想持怀疑太多,共产主义、自由主义、民族主义,一切思想都要在脑海中批判一遍才能吸收,当时的脑海里随时都在开辩论会,一定要把正反两方的观点都想尽了才能说服自己。而现在我观察到的我弟的情况,似乎他这十几年的学习真的就只学了书本上的东西,他的脑袋里面就是各种思想的跑马场,交流多了有时候我都觉得我是不是扮演了那个提供反论的角色。

    第三个,精英主义,这点我认为理科的影响相对较小。有时候我弟的思想会倾向于科技右派,但没有那么癫,对于大众认为能养活就行。这点虽然当时很强烈的反驳了,看起来也算接受了,但是真的很难去评价。

我原来在这里也说过,中国高中分文理科本身就是个巨大的错误。

文科理科,本身只是研究范畴的不同,研究手段是不应该有差别的,或者说,任何文科或者理科的学生,他们都应该尽可能地学习现代技术和现代方法。我举个例子,LLM(大语言模型),语言是不是非常传统的文科领域?但现在很难想象一个不精通数学,不熟悉信息学,编码理论的人,能够站在语言研究的前沿。

这里的人似乎很关心政治军事,但我很怀疑一个不具备理工科知识的人,能很好地理解当前的世界。

比如雷达,高超音速武器,这些,如果你对这些玩意的基本工作原理不了解,很难说你能做好国际政治的研究,能够干好比如新闻学的本质工作。

现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进步,以及现代电子技术赋予了人类无比强大的计算能力。以前很多“不能算”的问题,现在“都能算”了,我觉得未来的人类如果不掌握足够的数学物理知识和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和文盲其实没有什么两样。

以前说“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现在如果你只是在中国接受了传统的文科教育,别说天上的飞船卫星,你坐地铁刷卡,就这么“滴”的一下,你知道里面发生了什么吗?

如果你连这个都不知道,你何以了解这个飞速进步,越来越依赖于科技进步,依赖于信息网络的世界呢?

现在国内对理工科的认识,太偏重于“工具性”,好像学理科就是成为一个“工具人”,掌握“一门吃饭的手艺”,很多理工科的人也自满与这个定义。

而忘记了数理知识对于提升思维,认识世界,极端重要的作用。

当然另外一方面,国内的文科教育大多数满足于现象学的东西,用现代科技研究社会现象,最起码也要到研究生阶段了,然后“文风突变”,拿经济学来说,如果你去读《经济学报》,里面出如果出现一篇不怎么用到数学的文章,是挺扎眼的。我读过一篇用博弈论来分析车牌拍卖的文章,那就是数学系的人写的。

最后强调一遍,分文理很害人,逻辑就是逻辑,并不分“文科的逻辑”“理科的逻辑”。

文理学生的知识基础应该是一样的。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