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一些中国女性为何会成为“巴西牛排”?
文/刘敦楼
最近,大连工业大学一名21岁女生与乌克兰CSGO游戏比赛高手宙斯在宾馆的“爱情”事件,如一颗投入舆论之湖的石子,激起千层浪。宙斯回国后将相关照片和视频发至社交媒体,不仅让这位女生陷入舆论漩涡,更让“中国女孩容易被老外搞定”这一话题再次甚嚣尘上,不少老外更是口出狂言,将中国女孩比作“巴西牛排”,意即轻易可得。
回顾过往,此类事件并非个例。曾有荷兰男子自曝与7000多名中国女性约会,并将私密记录等上传网络;美国维修工人来中国当外教,声称认识约会超200名中国女孩;只打过6场拳击比赛的拳击手靠勾搭中国女孩偷拍视频在国外色情网站谋利 ......一桩桩,一件件,令人痛心又愤怒。在这些事件里,部分中国女性似乎轻易就成为了他们猎艳的对象,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从社会层面来看,长久以来的崇洋媚外思想遗毒难消。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一些人盲目认为外国的一切都好,国外的月亮比中国圆。这种观念投射到两性关系上,使得部分女性在面对外国男性时,自动降低了心理防线。中小学教育教材中将洋人抬得过高、高等教育体系中逢洋必舔、媒体渠道舆论氛围的长期挟洋自重,以及高校和有关方面对外国人的“超国民待遇”等,都在潜移默化中营造了外国人更优越的氛围,让一些女性产生了与外国男性交往更“有面子”的心理。
从文化角度分析,西方文化的强势输出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西方影视作品、流行音乐等文化产品中,常常塑造出浪漫、多金、绅士的西方男性形象,给不少中国女性编织了一个美好的幻想。相比之下,本土文化对中国男性形象的塑造和宣传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未能充分展现出中国男性的魅力与担当,使得部分女性在对比之下,更倾向于西方男性。
在个人层面,部分女性自我认知不足、价值观偏差是重要因素。一些女性将与外国男性交往视为提升自己身价的途径,甚至将其当作一种炫耀的资本,忽略了感情本身应有的平等与尊重。她们在追求所谓“跨国爱情”的过程中,丧失了基本的判断力和自我保护意识,轻易就陷入对方的情感陷阱。
要改变这一现状,绝非一蹴而就。学校应加强价值观教育,从娃娃抓起,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让他们正确看待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差异,不盲目崇外。媒体要发挥正向引导作用,客观报道国际新闻,避免过度美化外国人,同时加大对优秀中国男性形象的宣传力度。而每一位女性,都应该不断提升自我认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真正的爱情无关国籍,只关乎真心,在感情中坚守自尊、自爱、自强,不做任人宰割的“巴西牛排” ,成为独立、自信、懂得守护自己尊严的新时代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