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辣妈在米国:为什么美国超市的果蔬这么难吃?
要说在美国最让我跨不过去的坎,不是英文、不是驾照、不是美国医疗系统……而是——美国超市里的果蔬,真的太难吃了!
讲真,我一开始真没想到,这个以农业大国自居的国家,竟然把番茄、西兰花、草莓、四季豆和芒果做到了五连雷。当然我相信还有很多, 欢迎大家补充。
吃了这一年,不但没有吃出健康,反倒吃出了一口“嘎吱嘎吱”的愤怒。
🍅 番茄:你确定你是熟的吗?
美国超市的番茄,外表光鲜红润,个头匀称, 怎么看都应该是酸甜多汁的代表。可咬下去那一口……
“啊这,怎么这么生的?”
没啥汁水,咬下去全是空心肉感。
有时明明颜色已经通红,切开却还是坚硬无比,像在嚼苹果。
拿它做西红柿炒鸡蛋?对不起,那根本就是鸡蛋加番茄模型的组合。
我曾天真地以为是不是我买错了,于是试过 Beefsteak、Roma、On-the-vine、Grape tomato,结果一样的硬,一样的寡淡。不过后来在trader joe's买过一种黑番茄, 生吃起来倒是酸甜多汁, 可以媲美国内的番茄。
🫘 四季豆:炒了十分钟,还在嘎吱作响别说味道,这口感就已经让我崩溃了:
明明热锅热油加了蒜蓉、生抽、蚝油,翻炒十分钟,它居然纹丝不动!
咬下去,硬、生,就算焯水、提前蒸软再炒,口感也只是从嘎吱嘎吱降到青脆级别。
对比一下国内街边大排档的干煸四季豆:油香、绵软、咸鲜入味,那才叫豆子!
🥦 西兰花:不是炒不好,是它天生倔强
刚来那会儿,我以为是自己厨艺太差,怎么炒都炒不软。后来才明白:
是西兰花的错,不是我的锅。
美国的西兰花梗粗肉厚,纤维感爆棚。尤其是在主流超市买到的西兰花,简直是健身菜本人。
不管焯不焯水,不管是蒸还是炒,最后都是高纤维嘎吱流。
和国内菜市场那种鲜嫩可口、入口即化的绿色花团完全不是一个物种。
关键它还不便宜,经常一小撮要价 $3.99/lb,吃完还不如咬根甘蔗爽快。
🍓 草莓:它长得好甜,吃起来好酸美国草莓的长相可以说是草莓中的超模级别:
个头大、颜色红、长相统一,几乎没有畸形果。
大多数草莓吃起来都很酸,有的咬下去居然还有空心感或者脆脆的, 最关键的是:一点草莓香气都没有!
想当年我在国内水果店挑草莓,是凭香味就能判断哪一盒最好吃。可在美国,哪怕是 $6.99 一盒的“Organic”,也基本靠运气。
🥭 芒果:你知道那种“假熟”的崩溃感吗?
美国芒果可以说是热带水果的灾难片:常见的 Ataulfo、Tommy Atkins、Kent 等品种,大个头厚皮,还常常有筋。很多芒果看着熟透了,切开后还是一股硬邦邦+酸唧唧。放软了也不代表就好吃——可能只是烂了,而不是甜了。
我无比怀念国内的台芒、桂七芒、小青芒,手感柔软,果香扑鼻,入口即化。在美国这边,即使是墨西哥进口的也难以重现那种丝滑多汁。
于是, 在多次拿着真金白银踩雷之后, 我儿子硬生生地把芒果给戒断了, 这可是他唯二喜欢的水果。
美国蔬菜难吃, 主要是不适合中式烹饪。美式蔬菜大多是沙拉型蔬菜, 它们得脆、水分多、不容易煮烂,更适合生吃,比如放在汉堡、沙拉里。或者进烤箱烤制, 比如烤番茄, 烤西兰花。而且美国蔬菜菜品单一、品种粗壮,主流超市的蔬菜种类远比中国少。同样是四季豆,美国版的又粗又厚,口感差异大。
不过也有好吃不踩雷的, 譬如:
🫐 各种浆果(蓝莓、红莓、黑莓):真香!
这些小小的果实,是真正的果蔬世界宝藏:
• 新鲜度高,个头小而滋味浓;
• 大多数都有自然甜味,偶尔带点果酸刚好中和;
• 直接吃、做沙拉、加酸奶都很搭;
• 有时还遇上促销,一大盒才 $2.99-$3.99,性价比简直王炸。
和草莓比起来,莓类简直是稳定选手,闭眼可入。
🥬 生菜类(罗马生菜、奶油生菜、卷心生菜、红叶生菜、芝麻菜):沙拉届的顶流, 中式蚝油、蒜蓉也OK!
美国人爱吃生菜,是有原因的:
• Romaine(罗马生菜):脆爽清甜,不苦,保水性好;
• Butter Lettuce(奶油生菜):柔软滑嫩,一口下去比什么玉叶甘蓝都温柔;
• Spring Mix:颜色好看,品种混搭,百搭沙拉、三明治。
关键是这类蔬菜几乎不踩雷,无论在 Trader Joe’s、Whole Foods 还是 Costco 都能买到靠谱的版本。
也许最难适应的,不是社会制度、不是医疗系统,而是那一顿顿不知怎么下咽的晚饭。你端着一盘炒不熟的西兰花,想念的是街边小饭馆里咸鲜香软的清炒菜心;你咬一口无味的番茄,浮现脑海的却是番茄炒蛋里那一抹酸甜的香气。
但好在,总有些食物不会辜负我们,比如一把新鲜奶油生菜,一盒甜得刚刚好的蓝莓。
如果你也在美国吃蔬菜吃得抓狂,欢迎留言告诉我你最想念的那一口;或者推荐你在美超里真的觉得值得买、值得吃、不会踩雷的果蔬——让我也少踩两个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