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第五天:在分数乘法的世界里播撒希望
支教第五天:在分数乘法的世界里播撒希望
□孙佳丽(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2301班)
今天是我作为青青萌芽实践队成员支教的第五天,当我再次走进明德小学的五年级教室已然没有了初登讲台时的紧张。面对这群即将升入六年级的孩子们,我今天的任务是带领他们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运算和意义。
在备课时,我一直在想,怎样才能让抽象的分数乘法变得直观易懂?对于城市里的孩子,或许分数乘法早已不陌生,但对于这些乡村学生来说,数学概念往往需要更生动的引导。于是,我决定从生活实例出发——分蛋糕、切西瓜、折纸张,把抽象的算式变成他们能触摸、能想象的真实场景。
当我写下第一个例子“1/2×1/3”时,教室里一片安静。有的同学皱着眉头,有的在草稿本上涂涂画画,还有的悄悄和同桌讨论。我放慢节奏,用画图的方式一步步展示:半个西瓜的三分之一,就是六分之一。
渐渐地,我看到许多孩子的眼神亮了起来,举手说:"老师,是不是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我点点头,心里涌起一阵成就感。接着,我又让同学们自己尝试计算2/5×3/4,并请几位同学上台演示。有些同学一开始有点犹豫,但在我的鼓励下,顺利完成了计算。那一刻,我看到他们脸上绽放的笑容,也让我更加坚定自己的教学方法。
当然,也有部分同学仍然困惑,尤其是对"为什么分数乘分数结果会变小"这个问题感到不解。于是,我让他们拿出纸,亲手折叠、涂色,用实际操作去感受分数乘法的意义。慢慢地,越来越多的同学开始理解,“哦!原来是这样!”的声音此起彼伏。
下课后,几个学生跑过来继续问我数学题,他们的热情让我既感动又欣慰。虽然并不是所有同学都完全掌握了,但看到一部分孩子从迷茫到理解的过程,让我真切体会到教育的意义——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点燃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今天的课堂让我明白,教学不是单方面的灌输,而是引导和启发。每个孩子的理解速度不同,作为老师,我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创意,让数学不再枯燥,而是变成他们能够触摸、能够思考的奇妙世界。期待明天的课堂,期待看到更多"恍然大悟"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