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 | 解密莫迪“卖印贴美”三宗罪,印度“战略自主”要崩了吗?

编者按 

随着美印准同盟关系的不断深化,莫迪政府正逐渐放弃曾被印度人民党奉为“文化民族主义”核心的不结盟政策与战略自主,转而进一步强化同美国的军售合作,并大幅削弱了对于美式霸权主义的批判力度。在这一过程中,莫迪政府采用了“既成事实”的外交决策方式,有意回避民众的关切与监督。在本文作者看来,莫迪政府的“投美”之路显著体现于核协议修订与双边贸易领域。首先,莫迪政府意图修订核损害民事责任法,变相向美国核供应商提供法律豁免优待;其次,莫迪政府屈服于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大棒”,无视国内生产者的利益削减对美农产品关税,并增加了对美国农产品的进口。更为讽刺的是,为防止特朗普主政时期美印关系恶化,莫迪政府的对策居然是聘请特朗普的高级顾问来帮助印度游说特朗普,其成效可想而知。南亚研究通讯特编译本文,供各位读者批判参考。

500

特朗普和莫迪在2020年的合影。图源:白宫官网

多年来,印度人民党(BJP)一直将不结盟政策和战略自主奉为其“文化民族主义”的核心。如今,莫迪(Narendra Modi)和阿米特·沙阿(Amit Shah,现任印度联邦内政部长)已悄然抛弃了这一传统,推动全面政策转向。此举必将损害普通印度民众的利益。

2025年1月,当莫迪致电祝贺特朗普开启第二任总统任期时,特朗普仅冷淡回应:“多买美国武器。”自此,特朗普及其幕僚持续施压,要求印度必须与俄罗斯切断合作,转而将美国作为其主要武器供应国。

这一立场在2025年2月莫迪访美后的美印联合声明中再次得到确认。双方领导人决定,美印将持续深化防务合作及联合生产。军事硬件包括:C-130J“超级大力神”运输机、C-17“环球霸王III”运输机、 P-8I“海神”巡逻机、CH-47F“支奴干”直升机、MH-60R“海鹰”直升机以及MQ-9B无人机等装备。

美方还详细列举了已在推进中的双边国防关系合作项目,包括:印度继续购买并联合生产“标枪”反坦克导弹(ATGM)、“斯瑞克”步兵战车(ICV),以及额外6架波音P-8I海上巡逻机。

此外,莫迪还同意了特朗普的另一条件,即印度下一步将采购更多美国武器装备。据称,此举旨在减少美国对印贸易逆差。采购清单包括:战斗机(特朗普提及的F-35)、P-8I“海神”巡逻机、直升机以及其他美国军事系统。

以上所有内容均公示在了美印联合声明和双方的单独简报上。据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Howard Lutnick)透露,莫迪可能进一步“亲美疏俄”,中止从俄罗斯购买武器,完全实现“印美捆绑”。卢特尼克在印美战略伙伴关系论坛上表示:“如果印度向俄罗斯购买武器装备,某种程度上会让美国不满,印度正开始转向从美国购买军事装备。”

卢特尼克是一位身价亿万的大亨,不仅在美国政府中身居要职,更是特朗普亲信助手。他相当于印度的皮尤什·戈亚尔(Piyush Goyal,印度商工部长),熟悉美印战略与贸易谈判。卢特尼克讲话的核心观点是:印度应停止从长期盟友俄罗斯采购武器,转而依附美国及其军事同盟。他还提出了另一观点——印度已同意疏远金砖国家联盟,并停止终结美元霸权的行动。其明确提出:“特朗普已直接点明这一点,印度政府也已作出针对性地直接回应。”

2025年2月13日,美国白宫发布的联合声明证实了卢特尼克的假设。文件开篇六个段落详尽阐述了美印防务一体化方案,包括军购、联合研发及生产等关键内容。随后的第15至22段则系统规划了两国防务合作的深化路径。

以上这些,都直接揭示了印美防务同盟的深度与危险性。就连与印度人民党(BJP)关系密切的分析人士——印度前外交秘书坎瓦尔·西巴尔(Kanwal Sibal),也对印度政府放弃其外交政策自主权深表遗憾。但耐人寻味的是,莫迪政府对于这一战略转向保持沉默。

因此,莫迪必须澄清这一问题,公民有权了解背后真相。“印度是否真如卢特尼克所言,决定中止与俄罗斯的进一步军购?我们是否已放弃久经考验的战略自主政策,转而依附于美国及其军事同盟?”

近期部分主流媒体公布的数据进一步证实了这一显而易见的战略转向。根据报道,印度从俄罗斯进口的国防装备份额已从2009年的76%骤降至2024年的36%。此前,印度与俄罗斯合作制造直升机和先进战斗机的计划也被持续搁置。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印度自2018年以来签署了价值200亿美元的美国制造国防装备合同,这标志着一次重大的亲美转向。此前,莫迪2023年的美国之行签署了一系列协议:印度批准了一项高达30亿美元的协议,从美国通用原子公司购买了31架MQ-9B长续航无人机。此外,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HAL)还与美国通用电气(GE)签订了联合生产下一代战斗机发动机的协议。

所有这些,都是美印精心策划的“战略合作”,却从未真正向印度公民披露详情。相关信息被碎片化公开,却无人质疑其利弊得失。印度的主流媒体日复一日地转发总理办公室每日简报、从不提出疑问,仅作为国家机器传播政府声音。

媒体对官方政策的辩论一直是印度自由主义认同的一部分,而这自2014年以来被摒弃。试想,过去历届政府在每次重大政策变动前,电视、报刊上都有自由且公正的辩论。在“团结进步联盟”(UPA,2004年印度大选后,由国大党牵头成立的中间偏左政党联盟)执政时期,我们曾就印美核协议辩论了多年。每天都有支持和反对的观点交锋,印度前总理曼莫汉·辛格(Manmohan Singh)才得以与美国达成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核协议——美国向印度提供核技术支持。

无论是在卡吉尔战争(Kargil war)期间,还是在钱德拉·谢卡尔(Chandra Shekhar,印度第11任总理)执政时期关于“允许美国舰船在伊拉克战争期间停靠印度港口”的公开争论,情况也都大抵如此。多年来,我们一直讨论不结盟和战略自主的优点。在莫迪执政前,印人党曾是战略自主的坚定倡导者,当时由苏达山(K.S. Sudarshan)领导的“斯瓦德希”(Swadeshi,意为自力更生)团体更将战略自主视为其“文化民族主义”的核心要素。

如今,“莫迪-沙阿组合”已抛弃了所有这些传统,并在背后对国家实施了多项结构型政策逆转。

一、核协议:暗箱操作

在核责任领域,莫迪显然对特朗普的指令言听计从。因而,印度财政部长在今年预算演讲中宣布,政府决定修订核责任法,为建立基于未经测试的设计的核电站铺平道路(有关印度核责任法修订详情,请参见编译| 对标世界一流大国,莫迪政府大力布局印核电发展)。

2025年2月14日,在与特朗普的会晤中,莫迪正式宣布了这一消息,并承诺采取后续行动。4月17日,莫迪政府再次宣布,如果发生事故,将豁免私营外国公司在事故中的责任——此举被普遍视为对美国企业的特殊优待。

2010年8月20日,印度议会通过了《2010年核损害民事责任法》,当时作为反对党的印人党对此表示支持。这部法律通过时,距2011年3月11日福岛核泄漏事故还有7个月,但已纳入了充分的保障条款——若核事故被证实源于设计或生产缺陷,供应商须承担相应责任。然而如今,所有这些保障措施都被废除,只为取悦特朗普。

二、贸易和关税让步

与此同时,印度也面临压力,需从美国购买更多原油、石油产品和液化天然气。莫迪领导的印度一直坚持要求美国在人工智能、电信、生物技术、制药和半导体等关键技术领域,给予印度与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其他盟友同等待遇。此举旨在进一步将印度与美国深度绑定。

在华盛顿进行的贸易谈判期间,特朗普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宣布将进口钢铁和铝及其衍生制品的关税从25%提高至50%,这一决定使所有正在进行的磋商化为泡影,引发了全球抗议。加拿大商会称此举“违背北美经济安全”;欧盟委员会威胁对美采取报复措施;澳大利亚政府称特朗普的单边决定“毫无道理”。

即便是在企业组织被迫对政府政策保持沉默的印度,也有部分群体首次站出来表示抗议。印度工程出口促进委员会(The Engineering Exports Promotion Council)、印度出口组织联合会(Federation of Indian Exports Organisations)公开谴责了美国的这一决定。

特朗普的执政风格及其所煽动的势力背后,潜藏着另一层含义。支持他的垄断寡头集团——至少就目前而言——建立在工人阶级和企业界民粹情绪的基础之上。看看钢铁厂、铝厂的工人以及商界大亨对他的支持便可知晓。

其次,从历史上看,资本主义是在生产改进、市场扩张和竞争加剧的过程中发展壮大的。与之相反,特朗普似乎采取了一种逆向操作——推行保护性、民粹主义且带有掠夺性的资本主义。

这种趋势正在勾勒出一幅可怕的图景。这会让那些重视印度战略主权的人、那些为数百万农村人口提供生计的印度大型合作乳制品企业,以及那些本就处境艰难的印度农民夜不能寐。莫迪政府在保密氛围中含糊其辞的保证,只会加剧这些群体的担忧。

合作的乳制品行业领导人担心,美国大量过剩的乳制品产量将涌入印度市场,对本地市场造成严重冲击。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牛奶生产国,该行业为8000万农民提供生计。2025年4月,美国副总统万斯(J.D. Vance)访印期间,印度“食物权”(right to food)倡导者与公民社会团体曾举行抗议活动。

美国正向印度施压,要求印削减几乎所有美国过剩农产品的关税,包括大豆、小麦、棉花、海鲜、禽类(鸡腿)、牲畜饲料、乙醇、水果和坚果,以及杏仁、蔓越莓、藜麦、燕麦片、开心果和核桃这类产品。其中,印度已同意大幅降低核桃的关税。

美国还在转基因作物进口事项上向印度施压。要知道,转基因食品在印度是被禁止的,而美国对这类食品的坚持,终将要求印度做出根本性的政策改变。此外,美国还迫使印度进口大量过剩的玉米,用于生产乙醇以混合汽油(乙醇汽油混合燃料)。而目前,这在印度是明令禁止的。

作者附记:为修复与特朗普政府的紧张关系,莫迪团队已采取一项“巧妙”举措——聘请特朗普高级顾问杰森·米勒(Jason Miller)担任印度在华盛顿的说客。

作者简介:

P·拉曼(P. Raman),“The Wire”新闻网资深记者、政治评论员。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