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黄姜玩出大生意:2万人靠它打下20亿“姜”山
盛夏的汝城,骄阳似火。在小黄姜冷链集散中心内,也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工人们麻利地分拣、打包、装运,一车车小黄姜满载着姜农的喜悦被运往全国各地。得益于现代化的冷链技术,汝城小黄姜早已打破季节束缚,实现全年供应,收益大幅增加。
如今,这座湘南小城已发展成为南方最大的小黄姜种植基地和集散中心,产品更是远销海外市场。数据显示,汝城小黄姜产业已形成5万亩种植规模,年产值突破20亿元,带动2万余人就业,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从田间地头的小特产,到年产值20亿的富民产业,汝城小黄姜究竟经历了怎样的蜕变历程?又有哪些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错峰增收:从传统地窖到现代冷库
汝城小黄姜的种植历史可追溯至百年之前。这里富含微量元素的砂质土壤与温和湿润的气候,孕育出的小黄姜以辛辣浓郁、肉质细嫩著称,长久以来都是当地民众的重要经济支柱。然而,与其他农产品类似,小黄姜存在不耐寒、难储存的短板,严重制约了产业发展。

问题尤为突出的是,汝城小黄姜的采收季恰逢全国生姜上市高峰期。生姜供应扎堆导致销售渠道拥堵、价格剧烈波动,姜农常陷入“丰产难增收”的困境。传统的地窖储存虽能实现部分错峰销售,但弊端明显:储存周期短、容量有限,且易受冰冻天气影响,损耗率高达30%,还存在安全隐患。
直到汝城县“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的政策春风,才吹开了这一困局,吹进了以朱万兵为代表的一批湘商的心里,为汝城小黄姜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成为产业发展的关键转折点。

2021年,朱万兵投资7000万元在马桥镇建成小黄姜冷链集散中心,通过智能温控系统精准调节库内温度、湿度和含氧量等指标,将储存损耗率从30%降至5%,保存期延长至2年。“中心全年满负荷运转,仓储量稳定在3万吨左右,去年错峰销售量达6万吨。”朱万兵介绍道。
这一示范效应迅速显现。目前小黄姜产业园已集聚4家冷链企业,冷储库容达8.5万立方米,年集散交易能力提升至13万吨,甚至吸引了云南、贵州等外省姜农前来存姜待售。

冷链体系使汝城小黄姜实现了集约化运营,通过统一收购、科学储运、错峰销售,有效平抑了市场波动风险。如今产品已覆盖全国32个省市,建立300余家经销商网络,开设70余个直播账号,布局超6000个营销网点。
冷链体系的建立,还让拓展海外市场成为可能。2024年5月,30吨小黄姜通过冷链直达迪拜,每吨售价7000元,较国内溢价1000元。短短几个月,出口量就超200吨。

这场储存革命不仅破解了“姜贱伤农”的困局,更让汝城小黄姜从地方走向全国,走向海外。然而,随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新的问题接踵而至,汝城小黄姜又该如何破解呢?
科技破局:从种一休三到连年高产
攻克储存难题后,另一个“拦路虎”又横亘在眼前——连作障碍。
传统姜种依赖无性繁殖,导致土地必须遵循“种一年休三年”的轮作模式。许多姜农被迫远走他乡租地种姜,不仅大幅推高了生产成本,长此以往还容易造成本地产业规模萎缩、产能外流。

科技,成为破局的关键。2023年,汝城小黄姜产业迎来里程碑式转折——脱毒姜种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为产业发展带来了曙光。
袁军辉团队历经多年攻关,成功培育出抗病高产的新型姜种。经实测,这种新型品种亩产最高达7000公斤,较传统姜种增产两三千斤,更突破了连作障碍的限制,彻底解决了长期困扰产业的姜瘟病害问题。脱毒姜种不仅产量喜人,其姜辣素和干物质含量也显著提升,各项指标均达到绿色食品标准。

目前,袁军辉的繁育基地除供应本地需求外,还为湘西农科院、广东红掌基地等机构提供种苗。随着绿色食品商标的成功注册和脱毒育苗专利的获批,汝城小黄姜正积极申报大湾区“菜篮子”基地认证。

这场“种子革命”,既解放了土地束缚,更推动产业向标准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虽然技术突破保障了产业可持续发展,但初级农产品的利润天花板依然明显。如何进一步提升附加值,将小黄姜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成为汝城小黄姜产业升级的新命题。
延链增效:从小黄姜到“黄金链”
光靠卖鲜姜,利润终究有限。如何让小黄姜身价倍增?
答案藏在深加工车间里:不仅有辣味姜丝、酸味姜片、生姜红枣茶、姜汁饮料等食品,还有面膜、洗发水等日化品,甚至延伸至高端家纺领域——经过活性成分提取、纤维改性制成的小黄姜纤维。经验证,其抗菌性能达7A级,耐水洗100次以上。这项突破性技术不仅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更催生了《小黄姜纤维床上用品》行业标准,实现了从农产品到高科技材料的华丽转身。

汝城小黄姜深加工的目光不仅在优质产品身上,也紧盯残次姜。过去,被大量丢弃的残次品,如今摇身一变,成了“香饽饽”。
在鑫隆农业公司的智能化流水线上,残次姜被“吃干榨尽”,制成姜粉、姜茶、足浴包等产品。同时,作为提炼姜辣素、姜油和生产化工用品等领域的重要原料,这些残次姜按照每吨1000元售价,被销往广东、云南等省份。这种综合利用不仅提升了小黄姜的附加值,还实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等多重效益。

产业链的延伸加速了产业集聚。在主产区马桥镇,冷链集散企业、加工企业、科研机构等各类市场主体在此集聚,形成协同发展的生态圈。如今,这里已建成集育种研发、仓储保鲜、精深加工、市场营销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园,年产值突破20亿元,生动诠释了“小生姜”如何成就“大产业”的发展奇迹。

从传统地窖到现代冷库,从初级农产品到全产业链增值,汝城小黄姜产业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在这条创新之路上,政府政策精准引导、企业主体锐意创新、科技力量持续赋能,三方协同奏响了产业发展的动人乐章。未来,汝城小黄姜必将以其卓越品质和产业价值,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大放异彩,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金字招牌。
来源:区县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