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脱友2》再一次「FIRST」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壹娱观察(ID: yiyuguancha),文/丫老师。
脱口秀大战的夏天提前来了。
《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第二季(以下简称《脱2》)率先抢跑,并且两周播出四期节目(每期分上下),13个小时的正片时长将59组选手的初亮相全盘奉上。
从观感来看,本季选手的表现还是可看性满满,无论是资历深的脱口秀老友如何广智、孟川、呼兰、贾耗等人凭借更纯熟的表演仍然掌控着舞台,还是此前发挥不稳定的老将,如江梓浩也以地域特色做内容升级让观众看到了他这些年线下打磨后的成长,亦或者是参与次数不多但这一次重获新生的选手,如“何陋之有”的小四爷、“一哒哒二哒哒三哒哒”的李梦杰等人,都让弹幕上飘过了“爆梗”二字。

更新鲜的永远是新人,没有人不愿意看到池中多几条搅动旧格局的鲶鱼。比如首轮突围赛结束之后斩获第一名的“中专生”赛道的小奇、“45岁不结婚的女人怎么了”的王小利,以及网络上传播最广的小帕讲自己结了七次婚的父亲的故事……
纵览下来,“原生家庭”和“穷哈”并行成为两条最拥挤的赛道,而时间拉回《脱友》第一季,除了卫生巾和“月经羞耻”的破格议题之外,引起广泛关注的也是那个有关“二姐出走”的原生家庭深思。
重新出发的《脱友》系列,似乎走到了某一种“循环”,原生家庭话题撑起了节目的前期流量KPI。结合过往经验来看,原生家庭的段子在网络上更容易传播,但在竞赛层面可能并不能帮助选手走到最后,也帮助不了节目本身实现真正意义的破圈。

这就如同电影市场最火热的时候,青年导演丛生的FIRST备受追捧,随着潮水退去,“怎么每个青年导演都在讲自己的原生家庭”的抱怨成为了电影市场商业化创作之痛的注脚。
刚刚出发的《脱友2》可以再用一次“FIRST”式开场,但是,它最终的“星辰大海”,还是需要如其内容总导演鸟鸟当初的那一句“中悲大悲超大悲”般,直击当下每一个灵魂深处的“爆梗”表达。
01 为什么新人选手爱讲原生家庭?
其实新人选手愿意在台上讲“原生家庭”的段子是非常自然且可以理解的。
脱口秀作为一种需要充分暴露自己的工作,和编剧、导演一样,选手在职业初期进行创作时,一定会选择自己最想表达的话题,而“原生家庭”就是很多人缠绕半生的课题。该现象也常见于青年导演的第一部作品。
还有就是不可回避的审核问题。
毕竟“脱口秀行业”作为一个曾经一度被“消失”的行业,节目和选手都需要小心摸索表达的边界和可以讨论的领域,而“原生家庭”是一个既私人、又具有公共性的话题,每个家庭内部都一定有一些中国家庭的典型性。这也就使得大家哪怕开始讲自己家庭内部的故事,也一定会有一批观众能够感同身受。

基于以上原因,“原生家庭”不仅是脱口秀行业的热门题材,也是影视剧,尤其是青年导演最为青睐的题材之一。如果想要了解中国青年导演的创作风向,FIRST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观察样本。
FIRST展演和入围的作品多数以青年导演和个人风格化创作为主,其创投单元也因为“青年导演”的独特定位,每年都会吸引一些甚至是国际影坛的行业大咖作为评委或者工作坊的嘉宾。只是到目前为止,从FIRST走出的青年导演,在商业上获得成功的导演寥寥无几。
商业上最成功的FIRST获奖导演是忻钰坤,他执导的《心迷宫》获得FIRST第8届青年电影竞赛最佳导演,随后他也成功闯进了内娱类型化题材赛道。

相比忻钰坤的类型化,更多的FIRST导演还是在原生家庭上作文章,其中更典型的或许是仇晟,他凭借《郊区的鸟》获得2018年第12届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剧情片奖和最佳导演奖,直到2021年2月该片才登上大银幕,虽然其中有疫情的影响,但也能看出该作品商业化的艰难,登上大银幕理论上是可以跟更多的观众见面了,然而《郊区的鸟》的排片量不足0.1%,最终票房只收入49.3万。
就在前不久结束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仇晟的第二部作品《比如父子》入围了金爵奖主竞赛,并获得了艺术贡献奖,该电影虽然是一部使用了AI技术的软科幻片,但讲述的是一个原生家庭的故事,仇晟想用这部影片纪念自己早逝的父亲。该片在上影节期间与观众见面,收获的评价和《郊区的鸟》类似,《比如父子》依旧是一部作者化、带有实验色彩、口碑有所两极分化的文艺片,将来如果还有机会进入大银幕,票房成绩恐面临考验。影像风格是一方面,私人化的题材也会影响本片的传播。

同样的创作规律也可以放到脱口秀演员的身上。“原生家庭”成为了创作基石,甚至完成了话题和关注度引流,但是与导演创作不一样的是,脱口秀演员的产出更为大量且密集,他需要有自己“留名”的爆梗,也需要让外界认知到自身的风格化表演,走到最后、引爆全网绝不是一个“原生家庭”话题就可以。
比如《脱友》表现亮眼的Echo,她让人记住是因为“原生家庭”,但她也没有在节目里走到更远,令人感到遗憾。除了她和她的家庭,大众也想知道看起来已经把自己养育的很好的Echo,如何看待家庭之外的方方面面。在《脱友2》的舞台,Echo在讲述自己和母亲的相处故事,但是不少有关“不好笑”的声音出现在了评论区。本质来看,脱口秀演员最关键的还是要找到那份独属于自己的“好笑”风格。
02 女脱口秀演员:讲得更“痛”,也更多元
相比起男选手,谈论原生家庭的女选手不仅更多,而且更“痛”。
比如这次所有选手里,小帕和小蝶的表演不是得分最高的,但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听完之后,观众不会忘记小帕带着一点疲倦、一点仿佛已经和她自己无关的抽离感笑着讲出家庭对于他父亲的纵容,他的父亲对于婚姻关系糟糕的处理让她从小到大面对的无数创伤和尴尬时刻。

还有作为“医疗事故”出生的小蝶,让我们认识到一个不被期待出生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被如何对待,“三手的衣服,三手的父母”,但她还有“一手的人生”;当然还有去年就凭借“原生家庭”让人印象深刻的Echo,她为大家更新了二姐的故事,也向大家展示了包括她在内的东亚女儿们和母亲的一种典型关系——母亲是她们最想获得肯定的人,也是她们最害怕成为的人;虎牙分享了传统家庭女性的生存困境,但她仍旧乐观地表达了“我很爱我的奶奶”……
这样下去难免会给人一种印象,似乎女选手更喜欢谈论“原生家庭”的创伤。

一方面,确实女性更愿意谈论家庭和关于家庭的感受,这和互联网上讨论原生家庭的性别比例也是符合的,其背后是有许多现实原因的——全社会对于女性的规训和要求就是更多的,而很多人最初经历的规训就是从家庭中来、从最亲近的人身边来,比如小帕说,从小她家里人就规定了她的择偶标准,如果不顺从就会把全家上下70代“拖入地狱”,“往上70代、往下70代”都考虑到了,没有她。另外,关于婚恋和家庭的冲突、家庭体制对于女性的约束等,隔壁节目的唐香玉也在上一届节目中讨论的更多。
仅就节目本身而言,一方面,相比于男性,女性公开表达的渠道本身就不多,大家有机会开麦时自然也会想要谈论最想说的话题。
另一方面也是,女演员讲述原生家庭的表演确实给人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尽管背后的原因不一定是因为“好笑”。

事实上,这次《脱友2》中的女演员的表演涉及的话题非常多元。
山河、张慧紧紧围绕着公共卫生间和不要在公共场合吸烟的社会话题,阿咻关注到了女性消费领域会存在的“粉红税”问题,王颖聊到了自己曾得过乳腺癌的经历,步惊云讲述了自己作为女老板的职场感受,哲学系出身的大国手依旧从哲学的角度探讨了“穷”,并提出“入穷门”的宣言,还有凭借独特风格让人过目不忘的王大刀,可能是脱口秀节目里迄今为止最“疯”最“怪”的女演员,很难一句话提炼她要说什么但不会有人忘记她的表演,而王小利也是首轮比赛结束后最受欢迎的新亮相选手,她45岁的“高龄”未婚未育说出了无数都市女性渴望不被干涉、不受社会时钟束缚的心声,影视剧中、生活中有太多45岁的女性作为母亲、妻子、儿媳的形象,但很少有一个独身女性的形象……

其实,女性脱口秀演员在话题广度上和男脱口秀演员相比并无二致,说女性脱口秀演员,也包括男性脱口秀演员不要困于原生家庭话题,不是要限制任何选手的表达,只是因为节目终究是一场比赛,而根据过往的经验来看,“好笑”才能帮助一个选手走得更远。
而与此同时,面对这些原生家庭的“梗”,鲁豫和罗永浩也都发出“不敢笑”的评价。
“用脱口秀和生活轻轻交手”,这是今年《脱友2》的slogan,突围赛中涌现了非常多有潜力的新人选手,希望大家讲完原生家庭的故事,去和更广大的生活交手,找到自己的“开关”。
03 《脱友2》下一步该推什么?
全部选手的表演看下来,这届选手的表演质量还是维持水准的。
除了前面提到的“原生家庭”的题材,“穷鬼赛道”今年也格外亮眼。
小四爷通过和刘禹锡隔空对话的方式描述了自己的家,对《陋室铭》中名句“何陋之有?”的反向解读,令人捧腹大笑;大国手延续了上一季亮眼的风格和题材,继续讲了自己作为一个找不到工作的哲学系毕业生是如何为自己拮据的生活寻找解释的……不禁令人感慨,当何广智的日子好起来之后,穷鬼赛道也是后继有人了。

今年还有一位聊到了学历歧视和职场的选手大放异彩,小奇表演结束后现场直击开始呼喊“冠军”,事实上虽然他线上演出的经验或许不够丰富,此前已经拿到过单立人喜剧大赛的全国冠军了。
早年间,脱口秀作为一个西方舶来的喜剧形式,一度被认为是一线城市高学历者的游戏,人气脱口秀演员里不乏名校、海归。但是,小奇展现了中专生被职场拒绝的其中一个愿意是他们不受规训,并在最后点明“有40%的人口都是中专生”。
在《脱友2》里不少选手能够看出技术已经相当娴熟,他们不是话题先行,讲得其实也是很多人讲过的话题,但是会用自己擅长的风格和方式把一个沉重的现象或者经历包装地轻盈,让人在发笑之余还有赞同和启发。

从今年的节目可以看出,更多的选手有意识地在做更有深度的探讨和更有个人观点的表达,但作为喜剧的脱口秀要想足够出圈,在走向下一轮之前,让更多人觉得好笑、敢笑,或许才是更重要的。
不妨回想一下隔壁节目付航的夺冠历程,他前期用“猴式”表演何止征服,直接冲击观众,让“Passion!”成为了一个病毒式传播的年度口号,刚好和去年弥漫在年轻人群体中的“发疯”文化不谋而合,直到最后一期,胜负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事情的时候,他才讲述了一个距离他内心情感最近的故事,表达了一个单纯从观点上来看并不新的内容:“只要你做自己就一定会有人爱你”,又给已经认可、喜欢他的人灌了一碗鸡汤,但因为有了前期好感度的积累,这一碗鸡汤大家也就喝下去了,甚至会有一种看着“猴”变成“人”的惊喜与感动,如果在前面说这个段子,一定不会产生同样的效果。

抛开去年不谈,在过往《脱口秀大会》里留有姓名且让节目成功引爆的,也总是那些议题与好笑并行的“爆梗”,无论是杨笠的“明明那么普通,却可以那么自信”,还是鸟鸟的“中悲大悲超大悲”,亦或者是呼兰的那一句“工作嘛,躺有躺的价格,卷有卷的价格”,都在直击当下年轻人情绪传达的最大公约数。
这就是《脱友2》对于接下来内容最大的功课,无论是老将,还是新人,谁能创作出让人好笑又敢笑的内容且能够紧扣年轻群体情绪需求、讨论多方面话题,谁就该被力推。
再一次“FIRST”式开头的《脱友2》,要提前思考接下来脱口秀演员们的“商业化”、“大众化”问题了。

《喜单2》即将呼啸而至,走在“前面”的《脱友2》赶紧忘记这些“不敢笑”流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