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砸窗是紧急避险行为,合理且必要

【本文由“观无妄”推荐,来自《火车破窗与舆论的狂欢》评论区,标题为观无妄添加】

  • guan_17114586871740
  • 为什么一定要抛开事实不谈呢?而且,个人决定砸窗是正确的,个人决定下车是错误的,这是什么逻辑呢?如果同样的情形发生在茫茫大海的客轮上,发生在高空的客机上,又当如何呢?

砸窗通风降温,防止中暑,风险极低,可控(破坏固定部件),局部财产损失、后果是通风

跳车逃离现场,风险极高,不可控(坠落、野外、黑夜),潜在致命

砸窗是应急行为,目的是改善环境、降低集体健康风险;跳车可能危及自身和他人生命

你不能因为它们都“未经过车长批准”,就把它们混为一谈。

反驳“为什么要抛开事实不谈?”

恰恰相反,支持砸窗者一直没有抛开事实,而是质疑你所使用的“结果倒推”逻辑(事后归因谬误):

“没有人中暑死亡,所以砸窗没必要。”“只有一个人砸窗,所以说明不严重。”

这才是真正抛弃了过程事实、忽视了风险管理与主观极限的判断。

支持砸窗的人恰恰一直在强调:

列车闷热长达3小时;

是夜间、无照明、无车门开启;

有乘客已经出现身体不适、情绪崩溃;

制度处于失灵状态。

这些都是真实的、过程中的、未被你们正视的“事实”。

你们则只看最终结局:没人死 → 没事 → 砸窗是错。这不是“谈事实”,这是在逃避事实。

事后归因谬误:你看楼都没塌,干嘛跑得那么快,杞人忧天。反驳:万一真塌了?留下来的人连后悔的机会都没有。逃生者是因为警觉,不是傻。再如,你举报餐馆不卫生?这么多人饭都吃完了也没拉肚子,反驳:不出事是运气,不代表原料没问题。真等到集体食物中毒才算“合理举报”吗?

“为什么船上飞机上不行,火车上就行?”

每一种交通工具的应急条件不同

 飞机:在空中是密闭增压舱体;强行打开门或破坏结构→ 会导致机体失压,瞬间致命;所以一切必须“严控”。

客轮:海面作业,船外即是溺亡风险;有甲板、有通风;人可以走出舱外透气,不等于能跳海逃生。

火车:地面运行、可控区域;本就有安全锤,为“应急破窗”设置;距地1.5米,没有通风,是封闭铁箱;

停车不等于灭顶之灾,有余地灵活处理。

你硬要把“空中客机、高速船舶”这种高危系统的行为规范拿来套用在滞留列车,这不是讲事实,这是偷换场景本质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