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春:让敦煌遗墨重焕生机的守望者

500

王正春,1952年生于辽宁大连,笔名"墨友",号"正庐",当代著名的书法艺术家、收藏家和文化传承者。作为大连华夏古文化博物馆的创始人,他不仅是"敦煌遗墨"书法艺术的传承者,更是这一古老艺术形式的创新者和国际传播者。通过八年的不懈努力,他成功临摹并创新了敦煌遗墨,使其在当代艺术领域焕发新生,被誉为"让敦煌遗墨再现风采的艺术家"。他的作品以"奇异"与"不完美"为美学特征,展现了敦煌遗书的独特魅力,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生平背景与艺术历程

王正春早年经商,以煤炭生意积累了丰厚的财富,但他将大部分收入投入到文化事业中。2006年,他创办了大连华夏古文化博物馆,这是大连市第一家私人博物馆,收藏了晋汉以来的各种瓷器、明清以来的名人字画、红木家具及杂件古玩等数千件文物,成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

王正春的艺术生涯始于1980年,他追随大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大连市书法院副院长于涛先生学习书法。2004年,他在著名书画鉴赏家、书画家杨仁恺先生的点拨下研习王蘧常章草,为其后来的敦煌遗墨研究奠定了基础。然而,真正改变他艺术方向的是2014年的一次赴日考察。在东京参观博物馆时,他偶然见到中国敦煌遗墨,被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风格所吸引,从此开始了对敦煌遗墨的系统性临摹与研究。

从收藏家到艺术家的转变,体现了王正春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和执着追求。他常说:"文化无国界,文化无大小,文化源远流长。书法是中日民众共鸣的文化艺术,也是激发相互理解友好的一个方法。"这句话道出了他艺术创作的初衷——通过艺术架起文化交流的桥梁。

500

二、敦煌遗墨的艺术研究与创新

敦煌遗墨特指具有"敦煌遗书"风格的书法艺术,自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17号洞窟被发现以来,数万卷古代文书公诸于世,涵盖了2至14世纪的古写本及印本,总数约5万卷,其中佛经约占90%。这些遗书不仅保存了丰富的文化内容,更蕴含了独特的书法艺术价值,被称为"书法的海洋和百科全书"。

王正春对敦煌遗墨的研究与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系统性临摹与传承

王正春将《因明入证理论后疏》中总计13364个每一个字都反复临帖习练,还扩大到章草领域。他淘到一本《章草大典》,与敦煌经书对照,反复比对、揣摩、印证,就像识别甲骨文一般,逐步构建了"敦煌遗墨字库"。经过八年的勤学苦练,他终于再现了"敦煌遗墨"的风采。

2.技法创新与美学突破

王正春在临摹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他强调"敦煌遗墨"的两大特征:奇异的和不完美的。他认为,只有奇异的东西才能叫人惊叹,唤醒长久以来临摹名家书法时沉睡的创作欲望;只有不完美的东西,才能让书法家的创作灵感以它为胚胎,变化发展,孳生出新的风格面貌。

他创作的《金刚经》长卷(1.8米×6米)以及竹简风格的敦煌书法作品,更好地呈现出敦煌遗墨的苍茫、朦胧、漫漶、残缺的美感。同时,他尝试将满眼繁华而又字字简约的敦煌遗墨与唐代壁画拓片相互结合,形成了一种质趣而天然的特殊审美,受到书画市场的热捧。

3.学术讲座与文化普及

王正春积极投身于敦煌遗墨的学术研究与普及工作。2017年,他在大连举办"揭开敦煌遗墨的神秘面纱"书法讲座,系统讲解敦煌遗墨的历史背景、艺术价值和创作理念。讲座内容包括:主讲人37年书法之旅、如何辨别好坏书法、敦煌遗墨书法、书法展示及讲解等。

三、国际文化交流的贡献

王正春不仅致力于敦煌遗墨的传承与创新,更积极推动其国际传播。2018年,为庆祝中日两国签署和平友好条约40周年,他"敦煌遗墨"书道艺术世界巡回展首站在东京日中友好会馆开幕。展览由大连市中日文化交流协会主办,"连之窗"中外文化经贸交流平台承办,日本内阁府NPO法人国际文化交流机构、日本国际文化交流协会后援。

这场展览得到了日本政商界高层的广泛关注,日本前参议院议员滨田和幸、日中武术交流协会会长常松胜、日本内阁府NPO法人国际文化交流机构黄实、在日华人书协副主席高小飞、在日华人书协副主席马景泉等嘉宾出席开幕式。展览在日本引起轰动,《亚洲艺术周刊》《关西华文时报》等多家国际新闻媒体和机构进行了报道。

2021年,"王正春'敦煌遗墨'书法拓片展"在北京举行,进一步扩大了敦煌遗墨在国内的影响。此外,他还多次赴美国、韩国、新加坡等地参加文化交流活动,推动敦煌书法的国际化。

四、敦煌遗墨的当代价值与影响

王正春的敦煌遗墨研究与创作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和影响:

1.填补了书法艺术研究的空白

敦煌遗书是研究中国文字楷化时期的历史及其书法艺术最丰富、最系统的第一手资料。王正春通过系统临摹和创新,使这一濒临失传的艺术形式在当代重新焕发生机。

2.促进了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

他将敦煌遗墨与章草、唐代壁画拓片等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既有传统底蕴又具现代审美的书法艺术形式。这种创新不仅保持了敦煌遗墨的原始风貌,还赋予了其新的时代内涵。

3.推动了"一带一路"文化合作

王正春的敦煌遗墨国际巡展是大连中日文化交流协会从2018年3月起启动的"连之窗"中外文化经贸交流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增进中外文化交流和人民间的友谊,传播敦煌传统书法艺术和"一带一路"构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培养了新一代书法爱好者

通过讲座、展览和作品展示,王正春激发了许多年轻人对敦煌遗墨的兴趣,培养了一批新的书法爱好者和研究者,为这一古老艺术形式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五、艺术成就与社会影响

王正春在敦煌遗墨领域的艺术成就得到了广泛认可:

1.艺术成就

2018年,"王正春'敦煌遗墨'书道艺术世界巡回展"在日本东京开幕,引起轰动。

2021年,"王正春'敦煌遗墨'书法拓片展"在北京举行,展示了其艺术创新成果。

他的作品如《佛说阿弥陀经》(138cm×680cm)、《敦煌》(60cm×40cm)等,展现了敦煌遗墨的独特魅力。

2.社会影响

2006年,他被评为大连市十大感动人物。

2007年,辽宁卫视为其拍摄了19分钟专题片《贫穷的有钱人》。

2017-2018年,他在大连电视台第二频道开办7次收藏讲座,为市民带来收藏知识。

2018年,他创办的大连华夏古文化博物馆成为辽宁省首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开发了传统礼仪课程和非遗体验课程。

3.文化传承

他将经商所得全部投入收藏事业,创办了大连华夏古文化博物馆。

博物馆收藏了晋汉以来的各种瓷器、明清以来的名人字画、红木家具及杂件古玩等数千件文物。

2024年暑期起,博物馆面向全区中小学生实行免费开放政策,进一步推动传统文化的普及。

六、结语:敦煌遗墨的现代守护者

王正春作为当代敦煌遗墨艺术的代表性人物,不仅在技法上有所创新,更在文化传播上做出了重要贡献。他通过系统临摹、艺术创新和国际展览,让这一千年遗墨重焕生机,成为连接古今、沟通中外的文化桥梁。

王正春的艺术成就,不仅体现了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更展现了当代艺术家的文化自觉与责任担当。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奇异"与"不完美"美学,唤醒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新认识;他的展览,通过"连之窗"中外文化经贸交流平台,促进了"一带一路"框架下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王正春作品.因明入正理论后疏.墨海艺珍.2024年被敦煌研究院收藏.这不仅是对王正春个人的认可.和支持.也体现在敦煌研究院在推动敦煌学研究和文化传承方面的开放态度.

500

王正春的艺术探索为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提供了有益启示。他让我们看到,千年敦煌遗墨在当代艺术家的手中,依然能够焕发新的生命力,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东方与西方的文化纽带。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