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天空赛道拼不过,要转太空赛道,我们跟不跟?
美国在天空赛道自毁长城,取消最新一代预警机项目
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斯近日正式宣布,取消了正在开发的E-7A预警机项目,转而将研发重心放在更具前景的天基预警系统上。与此同时五角大楼紧急下单,要求美国空军采购原本为海军服役的E-2D“鹰眼”预警机,替代老旧的E-3系列预警机。
与此同时美国《空天力量杂志》报道,包括6名前空军参谋长和7名其他四星上将在内的13名美国空军退休将领联合呼吁要求恢复对E-7“楔尾”预警机项目资金支持。
美国与其继续在E-7A项目投入巨资,不如购买现役且价格合理的E-2D“鹰眼”预警机,成为美国空军的无奈之选。E-7A项目被叫停背后似乎隐藏着更多不为人知的原因,首先原先E-7A“出生即落后”。
美国《防务邮报》发布专题报道称,中国最新服役的KJ-3000预警机已形成对E-7A“两代技术代差”,其搭载的氧化镓雷达对隐身目标探测距离超1000公里,非隐身目标达2000公里,远超美军E-3G预警机的400公里,也远超E7A最远探测距离850公里。
美国《航空周刊》分析,美国卫星雷达刷新速率不足2分钟,而KJ-3000的数据链每秒传输20G信息,可实时引导高超音速导弹。中国的空警300已经采用共性贴片+数字阵列雷达技术,各方面均大幅优先于美国在研制的E-7A预警机。
其次是E-7A研发和采购成本高得惊人。2006年韩国购入E-737的单价约4亿美元,2023年英国采购E-7时涨至4.66亿美元,然而2024财年美国空军采购的E-7A,单机造价高达12.8亿美元——一架价格相当于三架盟友版本的总和。
最后可能是技术指标要求过高,研发难度太大卡壳。毕竟美国这些年最擅长的变成了PPT。作为美国最新一代的换代产品,在美国军方在2025年4月提出更换雷达、红外传感器、电子战系统等后就没有下文了……
棉花絮弱弱的表示会不会是因为美国波音公司知道自己搞不定,想依靠PPT骗到的几十亿美元研发费就此收手?
预警机仍然是现代空战体系的核心节点但可以更换平台
1982年黎巴嫩战争中以色列空军借助预警机指挥协同作战,以81:0的压倒性战绩击败叙利亚,2025年5月初的印巴空战中,巴基斯坦ZDK-03预警机(KJ-200出口版)引导歼-10CE,在180公里外锁定印度阵风战机,发射PL-15E导弹实现6:0战绩。
可以说预警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被称之为现代空战体系的核心节点也不为过。但是大型运输机平台的预警机已经走到了尽头,在俄乌战争中已有多架A50预警机和升级型号被击落,这本身说明了一些问题。
美国想到的用低轨卫星取代预警机。虽然天基红外预警系统远超过传统的太空望远镜功能。它装备了尖端的红外传感器,能够实时捕捉并监测到全球任何地方的导弹发射活动。
但是棉花絮认为其还是很难取代预警机的作用。首先就是导弹的末端变轨技术让其很难监控。其次预警机除了可以执行侦察任务,还可以执行指挥、引导发射等任务,中国的预警机还具备了电子战能力,而这些都不是低轨卫星可以取代的。
预警机的作用不可取代,但我认为用大型运输机或者大型客机作为预警机平台的时代已经过时了,预警机是60年代出现的产物,那时候是一二代战机的时代,虽然有一些机型属于高空高速,但其速度大多数在亚音速区间活动,而且作战半径很小,像伊尔76运输机这样作为预警机平台在0.6马赫区间数巡航,并不突兀,也不会影响机群的作战和调度。
但随着三代机和四代战机的出现,超音速飞行成为了常态,这类平台的预警机需要靠前部署才能及时起飞并抵达,并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获得敌我态势第一手情报,而这种做法是很危险的。
到了二十一世纪的第三个十年,随着第五代战机的普及,超音速巡航已经成为标配,美国的F22战机可以以1.7倍音速的情况下进行超音速巡航,俄国的苏57战机总师Mikhail Strelets也认为第五代战机80%的时间都在进行超音速飞行,这样0.6马赫左右巡航速度的A50预警机及其衍生型号和类似改装的其他预警机已变得不合时宜。
试想在不限速高速公路上一群时速能够达到200-300km/h的法拉利和兰博基尼围着一辆80/100km/h的大货车(运输机)转算怎么回事呢?即便是用客机改装的预警机也不会好到哪去,略等同于围着一辆大巴车转,不仅目标巨大(RCS反射截面积巨大,行动力迟缓,易遭到对手超远程空空导弹的袭击),而且由于预警机是高价值目标需要机队进行贴身保护,这反而成为了己方战斗机队执行作战任务时的负担。
所以我认为在未来的天空中,使用所谓的大型运输机和宽体客机作为预警机平台是不可行的,有一些朋友开始认为使用公务机作为预警机的平台才是合适的。
首先,随着时代的发展用于预警机的电子设备已不像上个世纪和本世纪初那样的笨重和巨大,有些电子设备已经从冰箱/书柜缩小到了一个手机大小就能接收分析数据且任务处理能力更加强大,这意味着虽然公务机机身内部相对于大型运输机或宽体客机来讲过于狭小,但依然可以做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传统大型预警机机组配置动辄二三十人,在公务机上可以缩编为9-12人左右,战术指挥员(TD)2人,战机指派员(FA)2人,武器管制员(WC)1/2人,监控管制员(SC)1人,“电子支援措施”ESM操作员1/2人,加上机长、副机长。
根据公开资料,大部分的公务机的巡航时速都可以达到0.85-0.9马赫,一些公务机甚至可以以接近1马赫速度飞行,这样相比于以运输机为平台的预警机反应速度会更快,而且公务机的升限普遍超过12000米,有些则达到了15000米,对于躲藏在地平线下的目标有更远的理论探测能力。
此外,一些公务机的续航时间长达18小时,不必加装空中受油装置,就可以完成几乎大部分任务,作为预警机平台来说不至于拖累机队速度和由于目标明显受到对手追踪和锁定,也就是说使用公务机作为预警机平台,战术灵活性更佳。
我相信未来肯定会出现超音速飞行甚至巡航的公务机/客机,到那时、使用超音速客机/公务机平台的预警机可以跟随五代机乃至六代机进行超音速跨区域作战,而不会由于自身平台速度限制难以达成,2025年3月2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喀山会见社会各界代表时,公开支持在图-160M战略轰炸机基础上研发国产超音速客机,这或许是为未来研发超音速预警机平台打下基础。
2024年美国军方将基于庞巴迪Global 6500公务机改装的空中情报、监视和侦察飞机,以“哈迪斯”命名,美国军方认为与传统的机载传感器平台相比,这些飞机旨在飞得更快、更远、海拔更高,从而有可能提高任务效率。
Global 6500 公务机为军事行动提供了关键功能,包括提高可靠性和扩大作战范围。此外,美军还在使用以公务机为平台的E11A战场通讯飞机,来强化战场通讯和作战数据链交互的功能,不过这玩意很可能已经被SpaceX公司的星链所取代。
其实现在世界各国也已经有多款使用小型公务机改装的预警机,比如2025年6月23日瑞典萨博集团就宣布法国将采购两架基于庞巴迪“环球”6000/6500公务机平台的“全球眼”预警机,用于取代现役的采用大型客机为平台的E-3F SDCA预警机。还有以色列使用美国湾流G550公务机改装的海雕预警机等等。
美国在天空赛道拼不过,要转太空赛道。我们跟不跟?
目前歼-16和歼-20在探测距离上明显领先F-35,后者需要想在空战中取得优势,必须依赖高效的预警机支援。如今美国主动放弃最新一代预警机研制对于我们来说肯定是一个好事情。毕竟E7A最远探测距离850公里还是高于E-3G预警机的400公里不少。这样在目前情况下中国先敌发现优势将会更明显。
朋友说美军天基系统明摆着就是专员们画出来骗经费,顺便用来吹嘘胜利、恐吓对手的PPT。但是美国一开始规划的技术蓝天,很多自己都没有实现,但是却让中国实现了,我们不妨也期待下中国的天基系统吧。看起来美国在天空中知道不是中国对手后已经把目标对准了太空战。所谓太空战,将对方眼睛打瞎仅是其一,其二还可削弱或打残通信系统。
不过目前波音在印度化(管理层和员工中印度裔比例非常高)和麦道公司化(波音目前很多领导人来自麦道公司,后者只关注给股东创造金钱和效益,无视质量和服务)路上狂奔一去不复还,之前美国波音公司“星际客机”飞船从美国佛罗里达州发射升空,执行首次载人试飞任务,搭载两名美国宇航员前往国际空间站后,其在太空滞留了9个多月,最后还是依靠了马斯克的“龙”飞船才能回家。
而目前马斯克确遇到了麻烦。之前马斯克的星链Starlink被宣布为美国国家安全威胁。据《华盛顿邮报》报道,当时由埃隆·马斯克领导的政府效率部门的代表在白宫附近的建筑物上安装了Starlink卫星数据传输终端,绕过了美国特勤局的安全系统。现在甚至有吹风美国政府要驱逐马斯克。不管怎样美国这个属于自毁长城。
对于中国而言,棉花絮个人认为我能不能学习伊朗和以色列,他们都有明显的薄弱点,中国一贯秉持的就是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下一场太空战的竞争我们也绝不会落后的。干扰对方的通信,摧毁对方的卫星等这些之前美国媒体也报道过中国确实有动作,基于过于机密就不展开了。
棉花絮怀疑美国又在自欺欺人。他们真的有太空战的本身那就不会在1972年第六次登月后登月计划突然戛然而止。目前美国重返月球的阿耳忒弥斯计划一期完成登月飞船测试四次延期/失败,看起来遥遥无期。
美国宇航局的宇航员唐纳德·佩蒂特解释美国为什么没能再次登上月球:“我会在一纳秒内登上月球。问题是我们不再拥有实现这一目标的技术。我们曾经拥有,但我们摧毁了这项技术, 而重建它的过程非常痛苦。”
美国的登月舱当年轻轻降落在可以踩出脚印的月球正面,就象羽毛一样,可见科技之先进!领先五十年!反观中国一个只有几分之一重的无人登月器居然用7500反推,不仅有冲击扇面,撑脚还重重砸一个坑,返回器更是由于涂料质量太差居然烧变色,落后五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