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有才”与“无才”都是美丽的错误

女子“有才”与“无才”都是美丽的错误

做人难,而做女人更难,尤其是做才女难上加难。女娲造人,没有考虑到女人的附庸风雅,而是将女人的身体发肤打造的完美无瑕,仅仅一笑倾人国,可是,没有多少女人凭借才学留住帝王的欢心?也没有多少女人靠着才学青史留名?自古以来,女人不管是“有才”或“无才”都不被社会所待见。

500

什么原因?要怪就怪毒教材:“女子无才便是德”。此话不知坑杀了多少才女,又造就了多少庸女。旧社会鼓励女人不学文化,做一个憨女,只懂得围着锅台转,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就OK,如女人想扫盲,对不起,一句“妇人识字多诲淫”就能吓死宝宝;如果你想抗争,对不起,尼采还有句话:“去见女人,别忘了带上你的鞭子”,可见,高压之下,女人只能做乖乖女。

诗书翰墨,是属于男人的,这也成就了男人的华文巨章。翻开中国古代文化史看一看,无论是诗、词、散文,小说等,都是男人占据九壁江山,而才女不过屈指可数的寥寥几人而已,如班昭、蔡文姬,卓文君,李清照,而在文人世界里,男人多如过江之鲫。全唐诗,男性诗人占98.66%,女性诗人只占1.34%;全宋词收录1330余家,但女词人不超过20人。从这些数据可知,不是上帝造人的罪过,而是社会异端教化的结果。

500

别做才女,女才薄命。女人假若有才,她们的结局大多不得善终。如班昭被邓太后流放,蔡文姬辗转嫁了好几个男人,卓文君差点被夫君抛弃,李清照二婚嫁给了一个家暴男;还有许多才女,不是沦落青楼,就是成为男人的玩物,如李师师、薛涛,她们吟唱的都是一曲悲歌。

女人“有才”造化弄人,女人“无才”社会鄙视。无才女在男人眼里是“三观”不正:一、价值观不正:孔老夫子是天下第一不待见女人的,他说:“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潜台词是女人没有正能量;二、世界观不正:“女人头发长,见识短”,潜台词是女人智商低;三、人生观不正:“妇人之仁”,潜台词是女人成不了大事。

500

女人有“才为”社会不容,“无才”也为社会所不容。男尊女卑的思想孕育出女人的地位低下,她们一出生就要遵循“三从四德”的规训,除了要求文盲外,品德才是女人的标配,说白了,就是要求女人甘当男人操弄的玩偶。试想,愚妇教育下的女人,岂能做到人间清醒?别指望男人希望缔造什么女皇帝、女豪杰、女状元,即使有,那都是女人通过一把辛酸泪争取到的,其实,这些社会特殊角色,与绝大多数女人没有半毛钱关系。

女人价值何在?人类社会男女共撑一片天,奇怪的是,历史过分地强调了男人的作用,却弱化了女人存在的价值。据史载,中国历史上有422位皇帝,正统的女皇帝只有一人“则天大帝”,但一女抵百帝,“堪与太宗比肩”,假若历史上男女皇帝互易,不知人类历史将如何改写。

500

这个星球,有男有女,才能保持自然平衡。《幼学琼林》中说:“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故天地配以阴阳”,通俗地讲,男子无妻不成家,女子无夫浪淘沙,按照现在流行的一句话:男人负责挣钱养家,女人负责美貌如花,所谓男女各取所长,同时又各取所需,这就是大自然的法则,无论是人道,地道,天道,最终是道法自然,所以,要给女人拨乱反正。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