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明星回应离婚,越来越大胆了

作者 | 进行曲

来源 | 她刊

500

作者 - 进行曲

监制  -   她姐

女明星的“婚恋舆论战场”上,子弹正在变为燃料。

五月末,一条“恋情曝光”的新闻,将赵丽颖推上热搜榜首,而她却仅凭一句“算你妹”,绕开正面回应,将原本关于其新恋情的流量,巧妙地引向新剧宣传。不消耗“一兵一卒”,完成新剧预热。

同样将婚姻流量重组的,还有黄圣依和陈妍希。

年初参加完离婚综艺《再见爱人》几个月后,黄圣依完成了“人设转型”:不仅结束婚姻,拿回个人财产,被送到她手中的工作机会,也肉眼可见增多。

陈妍希则在离开那段“薛定谔式的婚姻”后,果断投入到作品宣传中,担任戏剧节评委,开启人生新剧本。关于她的讨论也从婚姻,变为了“状态大好,事业爆发”。

如同一场语言体系的全新建构。

比起男明星冷处理、一贯沉默的态度,女明星对婚恋绯闻的回应方式,从最初的隐忍回避,到后来的主动回应,再到现在的“反向操作”,她们完成了从被动防御到主动建构的华丽转身。

在热搜、话题与情绪营销交织成的巨网里,她们学会了如何在网中游刃有余,借势起飞。绯闻,不再只是砸过来的石头,有时,也会成为她们推广作品、扩大影响力的重要资源。

主动或被动,婚恋传闻已然变为流量入口,舆论压力演变成商业机会。这一过程中,部分女明星也实现了人设塑造与商业价值的双重升级。

另一方面,时代的语境早已改变。公众对她们的态度,也从过去的道德审判逐渐转向了当下的情感共鸣。

在这场舆论攻防战中,女明星角色的变迁,不只是娱乐史的一页,更是一场女性表达与社会认知的时代大变奏。

500

硬刚,也可以

赵丽颖的回应,并不算体面。

5月底,赵丽颖和导演赵德胤传出绯闻,迅速冲上热搜。赵丽颖当晚连发三条微博,舆论哗然。

不同于其他女明星的沉默回避或霸气直球,赵丽颖对于恋情做了模糊回应:

既不承认,也不否认,只用一句充满情绪化的“算你妹”,便撬动了流量,加固了人设。更重要的是,为新剧《在人间》做了一波零成本宣发。

500

赵丽颖连发三条微博,引发热议

对于三条微博,评论逐渐趋向两极。有人说不愧是“赵小刀”,讲话一如既往地直率。也有人说公众人物用词粗俗,应该注意表达边界。

褒贬自有人讲,但单看效果,赵丽颖采用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的确为新剧拱了一波热火。《在人间》未播先热,爱奇艺预约量突破300万,产生20余个相关话题,总阅读量超10亿次。

500

赵丽颖《在人间》剧照

面对绯闻,赵丽颖已经不是第一次采用这种“句句有回应、句句没着落”的回应方式了。

时间回到2018年,赵丽颖被传疑似怀孕,她随即在微博发布“劈叉”照片否认传闻,哪怕不久后官宣生子“打脸”。

再往前到2012年,彼时的赵丽颖尚未结婚,与合作多次的男演员陈晓频频爆出绯闻。但当时无论二人被狗仔拍到多少“实锤”,节目里、红毯上二人的互动多有含糖量,赵丽颖都没有正式回应过,反而将话语权交给男方,尽管对方也未给出确定答复。

500

面对主持人“二位是否在一起”的询问,陈晓做出的回答

回看赵丽颖的“回应史”,从最初的转移话语权,到面对绯闻的主动回应,再到如今“自己蹭自己的热搜”,她的回应方式看似随意,实则步步为营。

娱乐圈沉浮多年,相比任由外界建构,她更想做执笔之人,将叙事主导权掌控在自己手中。

而这种人设的重构,也与赵丽颖的作品绑定。相比于最初出道时,她常常扮演的“傻白甜”角色,近几年,她的作品形象越来越走向清醒独立。

《向阳·花》中她是敢于直面生活惨淡的女囚,《风吹半夏》中她成功塑造了白手起家的钢铁企业家,凭此角色斩获金鹰奖视后。而在《酱园弄》里,她又以作家西林的身份,积极撰文为弱势女性詹周氏发声。

500

500

从《杉杉来了》到《风吹半夏》

赵丽颖不断突破荧屏形象

种种角色,不只是戏里的人设,更像是她现实回应的一种延伸——不回避、不取悦、不妥协。

这种策略背后,正是当代女明星在舆论场上的生存智慧,回应不等于承认,沉默不等于软弱。她们争夺的不只是对个人隐私的保护权,更是对公共叙事的主导权。

 

500

回应演变史

中国娱乐史中,女明星如何回应绯闻,始终是一个充满张力的问题。

不同年代、不同文化语境中,女明星对待绯闻的态度几经转折,这不仅折射了舆论生态的重塑,更反映了时代价值的不断演变。

上世纪80年代,艺术工作者作为模范人物,是不容有绯闻、不能将私生活搬上台面的。对女明星要求更为严格,要“光明磊落”,不能“儿女情长”,因此,女明星极少选择公开婚恋情况。

后来,即便电视开始普及,对女明星私生活的报道仍属“禁区”。女明星可以谈婚论嫁,但应谨慎保守,尤其不能传出离婚,“破坏形象”。

当时广受关注的刘晓庆,电影成绩斐然,即便如此,她对婚恋生活也绝口不提,直到后来才透露曾有过多段婚姻。

500

刘晓庆剧照

上世纪90年代,中国香港娱乐杂志和广播节目开始崛起,港台流行文化席卷内地,杂志间充斥各类娱乐报道,明星成为公众人物,私生活开始大量曝光。当时港星面对各类传闻,坦诚开放、大胆追爱。

王祖贤与齐秦数度分合,二人处于热恋期时,王祖贤主动向媒体公开承认恋情,后来更是直接用行动回应二人传闻。

当时齐秦准备《悬崖》MV,她作为女主角光脚奔跑十几公里。齐秦在拉萨开演唱会,她也去现场为男友助场。

500

王祖贤与齐秦

更豪爽的当属梅艳芳,这位情感多舛的一代天后,面对自己的恋情传闻,始终爽快回应。

早期她可以跟记者边吃边聊,畅谈自己的情感经历和失恋细节。后来深陷与日本男星近藤真彦的情感纠葛,她通过歌词暗喻二人无果的恋情。

500

红极一时的梅艳芳

相比港台女星对绯闻的开放态度,内地女星则仍较为克制保守。

彼时内地明星大多属于文工团、电视台或国营单位,个人传闻容易上升为“单位形象”问题,不被鼓励公开回应。因此,不澄清、不否认、不炒作,仍是当时内地女星的一致选择。

巩俐曾与张艺谋相伴八年,面对媒体的追问,她很少正面回应,而是将公众注意力转移到作品上。哪怕后来与新加坡富商的13年婚姻以离婚结束,她依旧体面收场,没有任何情绪宣泄。

如今让人印象最深的,依旧是她的经典角色与红毯造型,而非感情风波。

500

巩俐早期参加戛纳电影节

21世纪初,内地娱乐产业逐步市场化,门户网站、娱乐周刊、八卦杂志兴起。

要论当时极具曝光度的女星,非章子怡莫属,她的恋情也成为那几年娱乐圈热点之一。

但即便被频繁拍到与富豪男友同游的照片,章子怡也只是以“工作是重点”等表述回避,保持国际章的高级感,不落人话柄。

500

章子怡早期红毯造型

当然也有个别女星主动公开恋情或婚讯。

孙俪早年并没有正面承认恋情,后期事业稳定后官宣婚讯,借此巩固了国民好感度,直接使原本的“绯闻”升级为“佳话”。

500

邓超孙俪一家四口

2010年以后,中国娱乐产业爆发式增长,微博“回应文化”兴起。话语权下沉到女明星手里,她们开始了与舆论的主动博弈,回应方式更具技巧性与叙事性,她们也不再依赖官方媒体,而是亲自下场回应。

这场舆论拉锯战中,最为人熟知的就是“85花”杨幂和赵丽颖,她们通过个人账号发声,主导信息节奏,制造一个个热度话题,塑造独立人设。

杨幂可谓是将婚姻生活“微博一条龙公开”的第一人。

公布恋情、官宣结婚、生下女儿、宣布离婚,用简洁的语言掌控话题流量。哪怕是在离婚声明中,她也体现了对舆论的掌握,柔中带锋,体面收场。

500

杨幂的婚姻过程在微博公开

赵丽颖则走出了一条“短平快”的回应路径。

从结婚、生子再到离婚,她像是开了倍速,无论哪个节点,都只是以极简文字告知公众。

不解释、不拖延、不留话柄,离婚后的赵丽颖朝着“事业型女主”路线稳定发力,对各路绯闻一概不认,甚至利用绯闻反向为新剧预热。

500

赵丽颖的微博回应极其简短

当回应变成自我表达,绯闻既是考验,也是另类资源。越来越多的女明星开始在回应与不回应之间掌握节奏,为叙事争取更多空间,为自己争取更大舞台。

500

绯闻经济学

质疑绯闻、理解绯闻、利用绯闻,是如今明星营销的绝佳利器。被动也好,主动也罢,必须承认的是,部分女明星或多或少依靠绯闻实现了事业上升。

谈及绯闻,绕不开王菲和谢霆锋这对“古早CP”。他们二十余年的情感纠葛,一直被放置在聚光灯下。神奇的是,二人从不官宣、从不否认、从不互动,单凭微博话题和几张模糊合照,就能使各路网友脑补出“破镜重圆”的童话。

500

王菲和谢霆锋早期照片

二人各自离婚后,又重新走到一起。在过度曝光的娱乐圈,王菲始终保持低调,甚至呈半隐状态。但是她越低调,大众对她越好奇,围绕她的讨论越高,上演一出出“流量倒贴”,为她的商业价值添砖加瓦。

比如,2016年的“幻乐一场”演唱会,最低票价高达千元,仍旧一票难求,高价黄牛票更是直接炒到了五位数。谢霆锋在最近的演唱会上也暗戳戳营业,引发大众好奇。

没有回应就是最大的回应,“锋菲式”绯闻哲学,成为一种独特存在。

500

王菲和谢霆锋共同出现

而在内娱,女明星驾驭绯闻越来越轻车熟路。女明星主动反向操作,从被定义转向自我叙事,绯闻成为个人IP的一部分。她们深谙大众喜好,在合理范围内出售隐私,维持互联网热度。同时,在一次次绯闻中,她们完成了人设进化。

比如,离婚后的杨幂总是擅长打“情感自主”牌,面对或真或假的绯闻,始终不予承认。但这并不妨碍她在互联网拥有超高的讨论度。

毕竟,回应越模糊,公众就越喜欢下结论,讨论的声量也就足够大。

综艺里被问到“会不会把前任作为人脉”,她一句“我才是那个人脉”为粉丝树起榜样模版。

500

杨幂回应“要不要把前任当人脉”

同时,她的商业价值也在不断叠加,与众多新生代男星合作,持续收割年轻粉丝市场,为高端品牌代言,网传代言费较离婚前有较大涨幅。

借着这股持久的热度,杨幂从“少女顶流”转向了“资本女王”。成立影视公司、培养新人、对外投资,成功完成对赌协议。娱乐场里,围绕杨幂的绯闻一直都在,她对此全盘接收、乐此不疲。

未婚女明星同样身处绯闻漩涡。

秦岚近年来绯闻不断,但她始终不坐实、不否认、不捆绑,不断以角色示人。

同样,面对长达数年的“与井柏然好事将近”,超模刘雯始终不做解释,将私人生活与个人事业分割清晰,持续保持在国际模特圈的影响力。

500

秦岚剧照

当然,比起大部分温和克制的内娱女星,泼辣不内耗的张雨绮稍显独特。早期掌掴男友,猛踹第一任丈夫车门,刀砍前夫,过往种种为张雨绮塑造了“不好惹”的人设。

离婚之后,张雨绮开启了“年下恋”模式,与男友的日常互动成了热搜必备话题。被狗仔拍到时,她淡定从容,网友质疑男方蹭资源,她也不作回复,对外展示了十足的掌控感。

直到在一档综艺中,张雨绮隔空喊话某前男友,虽未直接指名道姓,但言辞锋利、情绪饱满,观众几乎一秒对号入座,推测出男主人公。这段现象级“名场面”,直接将节目效果拉满,也让张雨绮热度飙升。

500

张雨绮在综艺中的发言

到了90花、95花一代,这些成长于社交媒体时代的“互联网原住民”,掌握了更加精密的情感营销术。她们不再沉溺于真实情感,知道粉丝爱看什么,懂得如何迎合流量逻辑,她们擅长捆绑营业,打造了很多“营业CP”。

比如,虞书欣与丁禹兮,在宣传合作剧集期间,两人穿同款T恤,发布相似文案,热搜上的“甜度”远超剧中内容。虞书欣甚至顺势将CP流量导入代言的服装品牌,通过短视频与粉丝互动,精准带货,实现了从话题热度到销量增长的闭环。

500

虞书欣和丁禹兮

再如孟子义和李昀锐,二人在甜宠剧播出期间,频频制造“暧昧氛围”。镜头外的互动、社交平台上的留言,处处展现着这对营业CP的情感张力。

即便剧终后互动降温,也总能留下一丝“未完待续”的遐想空间。果不其然,新剧播出半年后,二人又相继确认“二搭”,延续既有的CP热度。

500

孟子义和李昀锐


500

逃出“围剿”的女明星

面对绯闻,除了女明星的操作转向,有意思的现象是,大众这几年的讨论风向也发生了改变。

女明星不再因恋情传闻被“围剿”,而是逐渐被大众共鸣。从“她配不上”到“她凭什么不快乐”,从“你该道歉”变成“你值得更好”,言论的巨大转向里,既有粉丝群体的代代更迭,也有大众情绪的流动和对情感认知的变迁。

回看早期,人们普遍倡导传统婚恋观,对女明星的私生活充满好奇,小道消息容易被捕风捉影,引发舆论巨浪。女明星的感情选择往往被贴上道德标签,动辄遭遇道德评判。

董洁曾是无数人心中的“白月光”,但当她宣布离婚后,陷入了激烈的绯闻风暴,从“贤妻良母”跌落成“婚姻加害者”,曾经的完美形象轰然倒塌,事业发展随即受阻。大众对她的态度从极其欣赏到冷酷转身,几乎不留情面。

500

董洁早期剧照

章子怡刚在国际影坛崭露头角时,风头正盛,却频频传出恋情。她越敢爱,越被质疑。

与富商约会被拍,人们不是关注她的演艺成绩,而是指责她穿衣失格、私生活混乱。官宣结婚时,质疑声再次袭来,人们不解“她为何眼光这么差”。

500

章子怡在戛纳电影节

着眼当下,诸多女明星用事业成功置换了道德审判。她们有的穿越了情感风暴、平稳落地,有的干脆未打算在爱情中沉溺太久。

大众也逐渐看透旧的婚姻脚本,开始将“人间清醒”“自我价值实现”当成衡量的最新标准。与其围观女明星的私人生活,不如期待她们在事业上闪闪发光,甚至开始催促婚内女明星赶紧复出,不要整天围着家庭转圈。

曾一度被认为“资源降级”的唐嫣,自从结婚生子后淡出大众视线,但每次传出婚变,粉丝第一反应并非是猜测她的情感动态,而是催她赶紧进组,继续推出作品,将重心重新放在事业上。

500

唐嫣剧照

刘诗诗在互联网上已经“被离婚”多次,有网友从她的商业版图中寻找离婚的蛛丝马迹,关于她的传闻隔三差五登上热搜,但她本人却始终淡定从容,专注于自身发展节奏。

大众的焦点也逐渐转向她是否能带来新的角色突破,而非一味深扒她究竟是否离婚。

500

刘诗诗剧照

即使面对女明星官宣离婚,大众也早已习以为常。且不说赵丽颖、杨幂这两大“85花”离婚时,人们的祝福和理解声音盖过了负面言论,即便是没有流量滤镜的演员,也会收获观众的一片祝福。

比如,凭借《甄嬛传》大火的陶昕然,产后基本推掉了一切工作专注育儿,复出后主动承认离婚。评论直言,“你就该好好拼事业”。

显而易见,相比“婚姻失败”的旧叙事,如今的大众更喜欢独立自洽、持续成长的新时代女星样板。

500

陶昕然剧照

如今,选择公开恋情的女明星越来越少。即便是女明星公开婚讯,但如果男方不被粉丝看好,大众往往第一时间不是送上祝福,而是替女星感到不值。

吴谨言一公布婚讯,评论一众担心她会被对方耽误事业,甚至影响个人口碑。可以看出,“成家立业”已经不再是大众考量的首位,“是否影响事业发展”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当然,其中也不乏理性声音,强调尊重女明星个人选择。


500

继续发声

内娱互联网娱乐发展至今,讨论的话题更加广泛,舆论更加即时,那些有演技、有态度、有实力的女明星,更容易在信息汪洋中脱颖而出。

她们不甘于只是流量的承载者,而选择成为主动的表达者。

在当下的舆论环境下,最具话题性的依旧是“85花”。她们从传统的电视时代“杀出重围”,人均多部热门作品,成为国民度极高的演员。

在那个话语权掌握在电视台和主流媒体手中的年代,能频繁亮相荧幕,本身就是对她们实力与运气的双重肯定。

凭借作品积累的大众认知度,她们在进入社交媒体时代后,迅速完成了“流量迁移”,顺利从“屏幕演员”转型为“网络红人”。

500

杨幂、刘诗诗、赵丽颖、唐嫣

与此同时,女明星自身的业务能力、角色塑造力不断提升,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站稳脚跟,这为她们在互联网中争夺话语权、引领舆论趋势奠定了坚实基础。

大众对绯闻热议的背后,其实早就超越了对于事情本身的窥探欲。更深层的,是大众对“敢于表达”的投射与渴望。

当女明星面对绯闻不再沉默、面对误解选择发声、面对分离敢于体面告别——她们不仅是在讲述个人故事,而是在用每一次表达,为沉默的大多数争一口气。

大众看重的,不仅是她们爱了谁、分了手、离了婚,还是她们是否勇敢又坚定地讲出:

 

“我到底要什么”。

500

500

点击「她刊」阅读原文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