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体验价到 “被刷 2 万”,美浠医疗温柔陷阱 “围猎”救命钱!
近日,一则关于“女子花1980元洗脸,最终被诱导消费两万多元”的新闻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热议。令人痛心的是,这笔钱竟是患者家属的“救命钱”。当丈夫的父亲突发脑梗住院急需用钱时,才发现妻子已在美容院“稀里糊涂”地刷走了两万多元,这一事件犹如一记重锤,敲响了医美行业乱象的警钟。
从“洗脸”到“天价账单”,美浠医疗的套路揭秘
根据河南民生频道报道,当事人孙先生的妻子起初只是前往美容院体验1980元的“洗脸套餐”,该套餐宣称包含水光和全脸提升等四个项目。然而,第二天她便被带到了河南美浠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现更名为河南璞悦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在美浠医疗,一场精心策划的“消费陷阱”悄然展开。孙先生的妻子被带入封闭房间,遭受轮番推销,工作人员向其推销高达8万多元的项目,还以“不交钱,之前的1980元就作废”相威胁,同时拒绝让她与同行的嫂子见面。在这种高压环境下,最终她无奈刷了23800元。而对于所购买的项目,她只知道是眉头、泪沟和鼻基底三个部位的填充,却不清楚具体打了几只针剂,以及使用的是什么针剂。
当记者就“1980元为何变成两万”这一问题进行追问时,美浠医疗人员竟态度恶劣地回怼:“这不是你要操心的事情”。面对舆论压力,美浠医疗虽最终“出于人道主义”与消费者达成退款协议,但退款金额可能并非全部,这无疑暴露出其心虚的本质。此外,美浠医疗声称有打美容针的资质,却始终未予提供,也未对价格变化及服务项目内容作出合理解释。
多名消费者中招,美浠医疗套路并非个例
事实上,美浠医疗的这种“温柔陷阱”并非首次出现,多名消费者在不同场合都遭遇了类似套路。有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自述,2024年11月7日,在淅川县上九路艾美美容院做身体护理时,被老板娘以他人微整容变美为例,诱导前往美浠医疗整容医院。到医院后,在独立包房等候时,又遇到“美托”大谈整容好处,随后被引导与店员拼单,最终被骗1万元,而店员并未实际缴费。术后,该消费者还出现了脸部发痒、皮肤发红、双眼皮下垂等不良反应,所谓的面部仪器轻盈术也毫无效果。
美容行业“围猎式营销”,监管刻不容缓
美浠医疗的种种行为,只是美容行业“围猎式营销”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低价引流—高价推销—强制消费”的套路在美容院屡见不鲜。一些机构通过“封闭式话术”,将顾客单独带入房间,利用信息差和疲劳战术施压;或是采用“恐吓式营销”,声称“不继续做会烂脸”“之前的钱白花”,让顾客产生恐惧心理从而被迫消费;更有甚者,生活美容机构违规开展打针、填充等医疗项目,打着医疗的擦边球谋取暴利。
尽管监管部门早已明令禁止此类行为,但部分机构为了利益仍顶风作案。由于消费者在维权过程中面临取证难等问题,往往只能无奈忍受,使得这些不良商家愈发肆无忌惮。根据2023年5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11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行业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严禁在诊疗咨询、就医引导活动中作出不符合法律法规及诊疗规范要求的承诺或表述,要依法加大对“医托”“药托”等类似行为的处置力度。然而,从美浠医疗的事件来看,落实监管仍任重道远。
消费者如何突破“陷阱”,守护自身权益
面对美容行业的诸多陷阱,消费者需保持警惕,学会自我保护。首先,要警惕“低价陷阱”,对于美容院的“体验价”“限时优惠”等活动,要明确自身需求,避免冲动消费。其次,务必查验美容机构的资质,选择有《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的机构,涉及医疗美容项目时,更要确认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及医师资质。
美浠医疗的“温柔陷阱”,让我们看到了医美行业口碑崩塌的一角。当美容院将消费者的信任当作收割的工具,当“变美”的梦想沦为“负债”的噩梦,整个行业的公信力也在逐渐丧失。要重建医美行业的公信力,不仅需要商家坚守道德底线,更需要监管部门加强常态监管,让失信者付出沉重代价,如此,才能让“美丽经济”真正回归正轨,不再成为消费者的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