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半岛轻轨网络规划再提会否重演当年「抗议」情景?
澳门立法会昨日下午举行口头质询大会,多位议员先后就关注内港区规划及交通整治问题发言。就连作为会议主持者,因而平时很少发言的立法会主席高开贤,也忍不住「开讲」,指出澳门道路网络有限,城市老旧,制约发展,且存在掘路、水浸等问题,影响交通,旅客乘车难影响澳门「国际旅游休闲中心」形象,需从长远规划解决。建议政府研究将澳门打造成绿色、环保、低碳、智慧的现代化标杆城市,配合「国际旅游休闲中心」定位,因而建议地下空间利用,如参考内地天津等城市的经验,研究深度开发地下空间的可能性,例如建设地下连廊、管道、隧道等。借助内地先进技术力量,推动澳门城市建设,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列席会议的运输工务司司长谭伟文,基本上赞同高开贤主席及议员们的意见,并表示地下化是轻轨深入澳门各区域,尤其是旧区和市中心的必要途径,正推动相关工作。轻轨东线正在建设,承诺目标二零二八年完工、二零二九年通车,通车后可分流关闸旅客到路凼城,减轻西边交通压力。他又指出,另一条轻轨线路——南面的人工岛支线(暂称为「南线」),即由港珠澳大桥人工岛口岸经过东区,由外港经新口岸进入南西湾区再到妈阁,并与轻轨西线形成环状网。相信比起建设西线施工条件更好、更快,因施工条件更好,政府已开始前期研究,选线后一定会向公众咨询意见。
这是谭伟文司长再次透露现届特区政府将会回到澳门特区的轨道交通规划的初衷,亦即是进行轻轨第一期规划的澳门半岛段的建设。实际上,当初无论是委托香港的地铁有限公司(现香港铁路有限公司)为澳门的轨道运输系统进行研究,还是澳门特区政府根据地铁公司的顾问研究报告以及公众咨询的意见,发表《轨道捷运系统深化研究》的方案,以至《轨道系统第一期二零零九兴建方案》,都是以市区走向为主的。其中几乎已经定局的「第一期路线」的走向,就是整个系统覆盖澳门半岛及凼仔岛部份住宅、商业及旅游区,以及主要出入境口岸。澳门半岛端从关闸出发,大致上以顺时针方向绕东部海边行驶,至澳凼大桥前转入葡京以及南湾市中心。使用西湾大桥下层连接澳门半岛及凼仔。于凼仔分成两条支线,一条前往澳门国际机场及北安码头,另一条转入莲花大桥口岸及澳门蛋。总长约二十二公里,共设二十六个车站。
但后来因为发生新口岸轻轨行走内街的争议,及黑沙湾线路走向的争议,而搁置了澳门半岛的路线,先行建设路凼线。再后来,规划并动工贯穿新城填海区A区及跨海的东线,但始终未提最急需轨道交通的市区线路。即使是中央体恤澳门特区,针对「伦敦街争议」改为环绕外围孙逸仙大马路,批准在维持新城填海面积不变的前提下,微调部分填海范围,适当增加孙逸仙大马路一带土地面积,以作轻轨外围走线结合外环行车道的调整,但后来宁愿将此幅土地改建为休憩公园,也不再提起「第一期路线」的市区线路规划。现在,现届特区政府「否定之否定」地重新将轻轨第一期规划的澳门半岛段的「南线」摆上议事日程,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但诡异的是,当各种媒体报导谭伟文司长有关重启轻轨「南线」的规划后,在互联网上,就有人张贴了当年导致「南线」规划被搁置的市民集会「抗议」的「历史照片」。不知道这是当事人「贪玩手痕」之作,还是要表达仍要继续「抗议」轻轨「南线」分别走经有争议的新口岸皇朝区伦敦街和波尔图街、及黑沙湾公园的态度立场?
实际上,当年这两处有市民的「火爆抗议」活动,是当时众多的社会群体活动之一,至今仍让人难忘。其中的新口岸皇朝区伦敦街和波尔图街「抗议」活动,是有组织的行为,为此而新成立的皇朝区互助会及小区发展协会,其反对意见压倒了属于建制派的新口岸街坊会的赞同政府规划的意见。他们担心隐私、火灾、噪音等问题而不满,不但征集到约两万个反对轻轨行经伦敦街和波尔图街的签名,在高天赐议员的陪同下到政府总部向特首递信申诉,而且还进行了较为激烈的集会活动,并质疑轻轨走内街是涉及「数千亿元」的「官商勾结」、「利益输送」。因而向廉政公署「检举」涉嫌「刑事犯罪」,而廉政公署经过多月调查,公布《关于轻轨路线行经澳门伦敦街及波尔图街投诉的调查报告》。而廉署的报告没有正面响应「刑事指控」部分,而是在「行政违规」部份着墨,没有完全按照小区发展协会所吹奏的「笛声」起舞。但特区政府在此强大压力下,只好修改轻轨路线走向,改走外线,并向中央申请填海造地。虽然中央「有求必应」批准了,但又遇到「遮挡观音像」问题。从而让特区政府意兴阑珊,放弃了「南线」规划。
而「南线」在澳门半岛北段走线,有「马场东高架走线」、「劳动节高架走线」和「沿海高架走线」三大方案。其中「劳动节高架走线」的马场东站及黑沙环公园站设在黑沙环公园上方,直接占用公园的空间,运建办找到当时设计公园的葡国人,重新设计公园,路轨采用全罩式隔音屏,减少噪音。但当地一千多名居民发起游行反对兴建计划,批评政府「假咨询」,质疑政府及建制派社团连手强推「劳动节高架方案」。居民又组成「轻轨黑沙环劳动节走线关注组」多处奔走,表达忧虑走线将会对交通、消防、楼宇结构安全等多个方面带来严重影响,支持「沿海走线方案」。而「沿海走线方案」却是距离民居较远,让轻轨的效益价值锐减。这也是让特区政府意兴阑珊,放弃「南线」规划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有网友张贴当年「抗议」的照片,会否引发重演当年「抗议」的情景?这是值得特区政府重视的问题,提前作好各种因应预案,「有理有利有节」地进行疏解应对。不过,从现实情况看,是可以化解掉的。首先,时空背景已经完全不同,在实行「爱国者治澳」原则,及健全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制和执行机构之后,某些政客要借助发动群体活动来积累政治资本的「路数」,已经失效。而且,那位将台湾地区「街头运动模式」引进澳门,率先发动伦敦街和波尔图街「抗议」活动的台湾人,已经是「人面不知何处去」。
其次,按照谭伟文司长昨日所指,轻轨澳门半岛网络线将会实行「地下化」,因而就不再存在着所谓伦敦街、波尔图街,及黑沙湾公园的「噪音」等问题。实际上,随着轻轨横琴线及东线A区与关闸口岸间的采用盾构机技术,澳门半岛网络线也完全可以采用盾构机技术。那就不但是可以彻底地解决上述的问题,而且也可以让轻轨走进旧城区,将澳门半岛的各个密集居民区,及「澳门历史城区」的各个景点,连结起来。政客们即使是要「发难」,也将是「老鼠拉龟——无从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