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咖啡店”老板娘|三次考研失败让我找到人生新坐标

500

500

在乌鲁木齐天山区大湾南路的一个街角,一家名为“一个咖啡店” 的咖啡馆成为无数人慕名而来的打卡地。

这里的店主Nefise,用她的人生故事为这方空间注入了独特的魅力。

Nefise的咖啡馆像一枚温润的琥珀,包裹着她跌宕又璀璨的人生。

曾经,她笃信人生只有一条“标准答案”:考名校、进银行、安稳一生。

但三次考研失败后她终于发现,真正的成长不是按照别人的标准去“成功”,而是找到自己的节奏。

迷途:

金融梦碎,考研路上的孤勇与尘埃

在被称为“新疆版奥黛丽·赫本”之前,Nefise的人生轨迹始终沿着金融的轨道前行。

Nefise本科读的是金融专业,和大多数其他同学一样,她将未来押在考研这条路上,坚定地选择了厦门大学作为梦想学府。

500

“我每做一件事情都希望自己比别人更努力一些。”她在博客里回忆那段岁月。

清晨的图书馆门前,总能看到她跺着脚、捧着单词书的身影。盛夏酷暑,寒冬飘雪,那个倔强得像棵不肯倒伏的小草的女孩,始终是宿舍四人中最早奔向图书馆的一个。

然而,第一年,梦碎。

Nefise没有选择放弃,而是毅然投入“二战”的准备。

毕业季的热闹刚过,她就在学校旁租下简陋的单间:一床、一桌、仅容转身的卫生间。环境的局促反而让她的坚持显得更加纯粹。

可惜,梦想的碎片,再次从指缝滑落。这一次,迷茫悄然袭来。她短暂“上岸”,进了当地招商银行实习。

500

但每天数着别人的钱,却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就像在玩一场规则模糊的游戏。”她这样形容那段日子。很快,她辞职,投入到第三次备考。

第三次,初试通过却在复试被刷。

三年,三次尝试,三度折戟。

回望这段旅程,Nefise的语气里没有苦涩,只有沉淀后的通透:“我的每一年、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状态下,陪伴我的人都不一样,他们都给我带来了不一样的能量。”

挫折,反而淬炼出她骨子里的乐观与果敢。

淬火申城:

面粉、咖啡豆与灵魂的重塑

复试失利的消息并未将她送回故乡。她拖着行李箱,带着一身疲惫与未解的困惑一头撞进了上海的霓虹——没有计划,只想暂时逃离,却没想到这座城市将成为她人生最重要的熔炉。

当她打卡一家精致甜品店时,厨房里弥漫的甜香,莫名勾起了她心底的渴望:“其实我挺享受在厨房的时刻,我喜欢烤面包、朋友过生日时还会亲自做一个小蛋糕之类的。”

500

Nefise对烘焙行业的运作模式一无所知,但抱着体验不同生活的心态,她投出了人生的第一份简历。从此,她在上海的故事从洗烤盘、切水果、挤泡芙的细碎中开始了。

她说:“起初,我并不知道这是一家很有名的韩式连锁店,等正式上班后才开始了解、学习蛋糕配方等等,每一天都有新的进步和体验。”

Nefise甚至不知道这家店除了白班还有夜班,还惊讶于后厨竟能如此紧凑地高效运转。

白班时,厨房里挤满了人,操作台前站着一排排员工,每个人负责流水线上的一个环节。

500

她常常连身旁的人在做什么都看不清,只能接过递来的面团,快速完成自己的工序,再传给下一个人。

整个环境像一条精密的生产线,没有多余的空间,也没有停歇的时间。

她曾连续8小时不停地挤泡芙,除了短暂的吃饭和上厕所,几乎没有任何变化。每个人的任务都是固定的,日复一日重复同样的动作。

为了掌握完整的烘焙流程,Nefise还主动申请加入夜班,由于夜班更多的是体力活,师傅最初并不接受她的到来。

500

但是,Nefise通过持续锻炼、以更细致的操作弥补了力量的差距,找到自己的位置,成功加入了夜班团队。

作为后厨唯一的业余爱好者,Nefise与那些法国蓝带、日本烘焙名校毕业的同事们形成了鲜明对比。

起初,她常常被安排最基础的工作:每天要清洗三四十个油渍斑斑的烤盘,完成这些才能下班。这种“新人考验”让她一度觉得自己受到了无声的审视。

但Nefise用超乎寻常的认真态度赢得了尊重。

500

她将每个简单任务都当作挑战:称面团时,她反复练习手感,直到能精准揪出50克的标准分量;挤泡芙时,她会在休息时间偷偷加练,提升速度和稳定性。

她把这些枯燥的工作变成了“游戏”,在重复中寻找进步的空间。

工作看似机械,但这家店对品质的苛求近乎偏执——不容一粒糖霜的偏差,不留一丝奶油的瑕疵。这份严苛,意外地磨平了她的毛躁,将耐心与细致一点点揉进了她的骨子里。

她说:“这份工作虽然辛苦,但每一天都有新的收获。”半年后,带着沉甸甸的收获,她结束了这场“烘焙学徒”的初体验。

500

“现在回头看,当时的考研执着可能有些盲目。”她坦言,“但这段经历让我学会了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第二次,她来到了一家日式蛋糕咖啡店。在这里,老板手把手教她怎么做日式海绵蛋糕,绝不允许有1毫克之差。

在这短短的八个月里,Nefise第一次具体地感受到了“工匠精神”四个字的温度。她不仅掌握了日式甜点的制作精髓,还养成了对细节近乎苛刻的专注力。

Nefise就职的第三家店是一家法式复古风格的面包店,这里独特的装饰风格深深吸引了她,也让她开始关注店铺的视觉呈现。

500

她意识到,顾客最先感受到的是环境氛围,随后才是食物本身。

在这里,她晋升为店长,学习包括排班、库存控制和顾客服务在内的管理运营知识。这段经历让她积累了开店所需的审美和管理经验。

三家店,三段迥异的人生切片,Nefise在默默积蓄着力量。

得知那条承载着法式面包店的小街即将拆迁的一刻,故乡的呼唤与创造的冲动在她心中交汇、点燃,开店的念头就此萌芽。

她决定,带着上海的“毕业证书”,回家!

500

风暴中的平衡术:

当“网红”撞上“匠心”

回到新疆,Nefise开始在家人的支持下着手筹备自己的咖啡店。

在选址时,她格外慎重,用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走遍大街小巷实地考察。

面对繁华商圈高昂的租金和喧嚣的环境,她最终选择了一条僻静小巷里的一间老铺面。这个位置虽然不够显眼,却独享一份难得的宁静。

最打动她的,是那从早到晚都慷慨洒落的阳光,温柔地笼罩着整个空间,仿佛为她量身定制。

500

从设计草图到材料挑选,从施工监督到细节打磨,每一个步骤Nefise都亲力亲为。

装修过程中,工人师傅们不理解她为何非要“做旧”墙面,而不是将墙面刷得平整光滑,她只是微笑坚持。

她的执念,并非利润最大化,而是为每一位来客打造一个休憩的“避风港”。

500

这份近乎理想主义的坚持,却意外引爆了流量。

起初的日子如她所愿:静谧,悠然,偶有熟客。她可以窝在窗边读书,或者沉浸在新甜点配方的研发中。

然而,随着乌鲁木齐旅游热潮的兴起和社交媒体的推波助澜,小店一夜爆红,成了“网红打卡地”。

暖棕色的木质调空间里,法式复古吊灯洒下昏黄的光晕,胡桃木吧台上陈列着精致的铜制咖啡器具。墙面上,欧式装饰元素与新疆传统挂毯碰撞出独特的混搭美学。

几乎一夜间,店门口排起了长队,订单多到她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

500

她说:“我完全懵了,甚至有点抗拒——这和我想要的‘安静小店’完全不一样。”

面对这“甜蜜的负担”,Nefise一度有些许恐慌。

她坦言:“我开这家店的初衷并不是为了成为网红店,但现在每天都有无数人冲着拍照好看而来,反而很少有人真正在意咖啡和甜点本身。”

这种落差让她感到困惑,甚至有些失落。

但她没有被流量裹挟。她开始思考如何在“网红效应”与“匠心品质”之间走钢丝。“既然来了,就接受。”

她开始延长营业时间,招聘员工,优化工作流程。

纵使压力如山,她依然固执地亲手制作每一款甜点,甚至不惜通宵达旦研发新品——客流量可以翻倍,但品质标准绝不降低。

500

渐渐地,在喧嚣之下,真正的口碑开始沉淀。越来越多的客人不再是为了打卡网红店,而是为了那一口醇香的咖啡、那一份用心的甜点而来,成了回头客。

“现在有些客人会专门挑人少的时间来,就为了能安静地喝一杯咖啡,和我聊聊天。”

她欣慰地在博客分享道,“这让我觉得,最初的理想并没有完全被淹没。”

扎根:

在热爱与现实的土壤里

名气是把双刃剑。在咖啡馆日益红火之时,Nefise却不得不直面现实课题:如何在守护初心的同时,让梦想可持续地生长?

从“一人一店”的手艺人到团队领航者,这个转变给她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组建团队、培训员工、学习管理……每一项工作都让她意识到,仅凭对咖啡与甜点的热忱已远远不够。

作为掌舵人,排班表上的每个名字、库存单上的每个数字、顾客反馈里的每条建议,都交织成一张无形的责任之网。

最令她困扰的,是如何在纷繁的日常管理中,始终守护着对产品品质的那份执着。

500

有时候,在深夜盘点完库存之时,Nefise望着操作间里静静摆放的咖啡机,也会怀念起当初一个人专注冲煮的简单时光。

“开咖啡馆最难的其实不是装修或经营,”她逐渐领悟到,“而是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找到那个让自己心安的平衡点。”

尽管咖啡店的生意红火,Nefise仍然坚持每周二闭店休息。这是她给自己设定的“充电时间”,她会利用这一天去公园散步、拉小提琴,或是单纯地晒晒太阳。

她说:“如果连这一点时间都不留给自己,我可能会忘记为什么开始。”

500

如今的Nefise,依然每天在“一个咖啡店”里忙碌穿梭,但她已学会在喧嚣的漩涡中心,守护一方内心的宁静。

“我不再纠结于网红店的标签,也不再焦虑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只要还能做出让人幸福的甜点,这条路就值得继续走下去。”

“很多人问我,怎么才能开一家成功的店?其实我也不知道。”她在博客采访中说,“但如果非要总结,可能就是——别急着定义‘成功’,先问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在这个阳光洒落的街角咖啡馆里,Nefise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答案。她的故事,就像她精心调制的咖啡,初尝或许带着些许苦涩,但回味却是绵长的甘甜。

500

注:采访内容来源,博客<一点不同>

-END-

审核主编:刘美仪

副  主 编:许露琪、穆尼热

版      块:疆来人物

版      主:许露琪、热依莎

作      者:沙尼耶古丽、李歌

校      对:苏俊恺

主      播:潘诗樵

排      版:如克亚

后      台:如克亚

图片来源:@小红书 Nefise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