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纪行(十二):槟城(6)

另一个有特色的槟城建筑是娘惹博物馆(Pinang Peranakan Mansion),或者称为侨生博物馆,毕竟娘惹(nyonya)是华人与马来人通婚后的女性后代,峇峇(baba)是男性后代,两者合称peranakan,在马来语中意为“土生的人”。

由于政治原因,在60年代前,峇峇娘惹划入土著身份,后来被划入马来西亚华人身份,也因此失去了一些政治特权。

峇峇娘惹大部分原籍闽南、潮州,小部分广东、客家。其实有些人的马来人血统并不显著,但有“三代成峇”的说法。也就是说,三代以后,土著化了,成峇峇娘惹了。所以郑和下西洋时代下南洋的华人后人常称为Cina Paranakan,“土生华人”,语言上讲马来文,文化和政治认同也本地化了;清末、民国过来的称为“新客”,语言上讲中文,文化和政治认同还很中国。

侨生博物馆的前生是峇峇富商郑景贵(Chung Keng Quee)的豪宅。两层欧式格局,但不是中欧、西欧的样式,而是安达露西亚样式,带大大的中央天井,而且两层都向天井开放。也就是说,围绕天井是两层开敞的开放式露台,本身也形成开放式厅堂,周边的卧室直接通向开放式厅堂,没有封闭的走廊。

当然,这是主建筑,旁边还有更加常规的小院、侧房,最终和周边的建筑打通。这里不仅是豪宅,也是生意所在,室内直接连到生意是刚需,这些生意现在是各式商店和饭店。后面还有中式宗祠。

这很适合热带气候。与安达露西亚不同的是,中央天井是硬质地面,不是矩形水池。安达露西亚炎热干燥,天井水池有利于通过水的蒸发拉动空气对流,调节院内小气候。槟城这里本来就潮湿,水的蒸发受到抑制,院内再来水池就更潮湿了,需要的是增加通风。而且这里雨水多,不需要再来一个水池景观,排水才是问题。

但这里的欧式带有中国元素,正式名称是海峡折中主义(Strait Eclecticism)。这与“蓝屋”相反,那里是中式格局带有欧洲元素。由于外观是鲜艳的绿色,所以也成为“绿屋”,与“蓝屋”平分秋色。

郑景贵的故事没有张弼士那么有声有色,钱也没有张弼士那么多,室内大部分摆设家具也都是后来收集过来的,但这依然是很有意思的地方,比“蓝屋”更多南洋,更少中国。和张弼士故居一样,郑景贵的后人最终也是败家,豪宅失修,在90年代被有心人买下来,翻修成为博物馆开放。

好处是这里就是博物馆,没有人数控制的问题,随到随买票随进。

好玩的是,我来的时候从“后马路”走过来,穿过小印度的时候,空气中回荡着印度的声音和印度的味道,那叫一个火力全开。其实挺有感觉的,说不上讨喜,但不讨嫌。

再往前走,看到一个绿屋的Peranakan饭店,走累了,进去买一杯冰沙喝。必须说,这是最好喝的冰沙,没有之一。里面挺大,挺有特色,老板娘穿着娘惹服装,说着比大陆闽南、潮州人还要好的普通话,店里放着肯定在哪个电视剧里听到过但又想不起来名字的中国歌曲。看到老板娘的服装好看,问老板娘可不可以拍个照,她说没问题。那就没问题啦。

不过服务员好像都是马来姑娘,不会说中文。应该在这里吃饭的,看着东西都好好吃的样子,但时间不对,还要去侨生博物馆,晚上再过来有点嫌费事,只好留憾了。

知道侨生博物馆就在附近,临走问个路,老板娘说,就在我们店后。哦,那从前面街口绕过去?不,从店里传过去。哈,店面其实很深,打通整个街区,那一头出来就是。其实都不用出来,里面直接走过去,就走进了博物馆,还绕过了门票。嗯,不好,还是买票,支持娘惹。

500

远远就看见这个绿墙

500

这里是娘惹饭店

500

中间是通天的天井

500

饭店里是满满的中国味,正在放着中国流行歌曲,挺熟悉的,肯定听到过,但歌名叫不上来了

500

墙上用瓷盆作为装饰,挺好看

500

这是吃到过的最好吃的红豆冰沙,极力鼓动老板娘到中国开店,她好像半信半疑

500

老板娘是个娘惹后代

500

后面穿出去,就是娘惹博物馆

500

同样是南洋常见的开放中庭

500

迎面走过来两个小娘惹

500

这地方很大,小侧院里满满的中西合璧的南洋味

500

灯笼挺好看

500

室内非常通透,装潢其实都是后来弄得,原建筑里的家具都散失了

500

后面紧贴的就是家祠,性质上应该是土地庙

500

供奉”甲必丹“,这是郑景贵获得的英国人封号:Capitain

500

家祠里有人在拍古装照

500

这里槟城人也称”绿屋“,原因显而易见

500

500

500

开放中庭确实有通风、凉爽的作用,要不是熙熙攘攘的游人,其实是蛮舒服的地方

500

众多陈列里,有一张当年的结婚证书

500

众多女眷的房间之一

500

又见南洋风的西洋家具

500

室内开窗不大常见,但有利于通风、采光,家里人好像也不大在意私密什么的

500

一个侧院

500

从开敞的侧厅里看中庭

500

”绿屋“外观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