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户走访,掌握户情村情,精准知民为民,是基层治理根基

读《张维为【这就是中国】第290期:谈谈“第二个结合”》(来源:观察者网2025-07-06 08:24)一文,有如下感想。

吴老师关于基层治理的观点,精辟透彻:一是党组织下基层,带领人民迈向共同富裕;二是文化宣传。

但吾认为,还有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事,这就是发扬、升华脱贫攻坚的“走村入户+建档立卡+精准帮扶”的精准扶贫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会的讲话中强调:要发扬精准扶贫经验和精神。

笔者曾多年参与精准扶贫实践。吾以为,精准扶贫,具体最管用的实践经验就是:在精准扶贫中,行政村党组织和扶贫工作队,通过“入户走访+建档立卡+精准帮扶”的精准扶贫实践,建立以贫困户户情为重点、包括全村农户户情及全村路、水、电、网、能及学、医、养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情况、产业发展情况的《行政村户情村情基本数据体系》,做到了精准知民、精准为民。

现在,全国所有的行政村,完全可以将脱贫攻坚期间的行政村党组织和扶贫工作队的“入户走访+建档立卡+精准帮扶”的精准扶贫经验,升华为行政村党组织“入户走访+建立户情村情数据体系+及时解难精准服务”的行政村精准知民精准为民的科学高效的治理模式。

行政村党组织通过科学化、制度化的定期不定期的入户走访,及时掌握户情村情变化,及时发现和解决农户急难愁盼问题和村域建设发展问题,才能确保党的惠农惠民政策精准落实到行政村的每个农户,人民中心思想才能硬梆梆的落实到位,全村所有农户才能紧紧团结在行政村党组织周围。一言以蔽之,曰:全国每个行政村党组织都具备强大的“入户走访+建立户情村情数据体系+及时解难精准服务”的精准知民精准为民能力,国家发展才有坚实的根基!

百度《中国古代户籍制度》载:户籍制度是一项基本的国家行政制度。传统户籍制度是与土地直接联系的,以家庭为本位的人口管理方式。中国的户籍制度始于周朝,至秦代初具规模。此后,经过三国至南北朝的整顿,到隋唐时期日趋完备和周密。从商代的“登人”到汉代的“编户齐民”,再到宋代的“保甲制”,展现了我国户籍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户籍制度的发达。

可见,“建立健全以居民家庭的户情为基础的县——郡——朝廷人力地力物力数据体系”,确保家地结合,实行精准治理,是中国古代科学高效大一统治理的基础、核心、保证,是中国历史与文化文明五千上万年一脉相承、生生不息的总根基总保证。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