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月份,国内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利润增长105.1%
本文由半导体产业纵横(ID:ICVIEWS)综合
电子电路制造、集成电路制造等行业利润分别增长43.1%、42.2%。
最新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3.0%,工业企业利润同比累计增速今年以来持续改善。
国家统计局表示,4月份工业生产实现较快增长,带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加快,特别是以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为代表的新动能行业利润增长较快。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稳定恢复,但也要看到国际环境变数仍多,需求不足、价格下降等制约因素仍然存在,工业企业效益稳步恢复的基础还需继续巩固。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统计师于卫宁表示,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4%,较1—3月份加快0.6个百分点,延续恢复向好态势。4月当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3.0%,较3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
装备制造业引领作用突出。随着工业产业优化升级深入推进,装备制造业效益持续提升。1—4月份,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11.2%,较1—3月份加快4.8个百分点;拉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3.6个百分点,拉动作用较1—3月份增强1.6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的引领作用突出。
2025年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分行业)
从行业看,装备制造业的8个行业中,有7个行业利润实现两位数增长,6个行业较1—3月份增速加快,其中,仪器仪表、电气机械、通用设备、电子等行业利润分别增长22.0%、15.4%、11.7%、11.6%,较1—3月份加快6.7个、7.9个、2.2个、8.4个百分点。
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增长加快。1—4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9.0%,较1—3月份加快5.5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从行业看,随着制造业高端化持续推进,生物药品制品制造、飞机制造等行业利润同比增长24.3%、27.0%;“人工智能+”行动深入推进,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电子电路制造、集成电路制造等行业利润分别增长105.1%、43.1%、42.2%;智能化产品助力数智化转型,相关的智能车载设备制造、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可穿戴智能设备制造等行业利润分别增长177.4%、167.9%、80.9%。
“两新”政策效应持续显现。1—4月份,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用足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推动“两新”加力扩围政策继续显效。
在大规模设备更新相关政策带动下,专用设备、通用设备行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3.2%、11.7%,合计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0.9个百分点。其中,电子和电工机械专用设备制造、通用零部件制造、采矿冶金建筑专用设备制造等行业利润快速增长,增速分别为69.8%、24.7%、18.3%。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效果明显,家用电力器具专用配件制造、家用厨房电器具制造、非电力家用器具制造等行业利润分别增长17.2%、17.1%、15.1%。
总体看,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稳定恢复,展现出我国工业强大韧性和抗冲击能力。
记者注意到,近一个月半导体行业关注度显著升温。
据Choice统计,近一个月,半导体行业接受机构调研次数超过3000次。其中,调研韦尔股份、安集科技、炬光科技、东芯股份、纳芯微等公司的机构数量超过100家。
从资金流向看,半导体相关ETF也是5月以来吸金最多的细分行业ETF。据Choice测算,5月以来,截至5月20日,国联安半导体ETF净申购额为13.82亿元,嘉实科创芯片ETF净申购额为10.86亿元。此外,华夏芯片 ETF净申购额也在5亿元以上。
信达澳亚基金表示,本轮半导体周期于2021年下半年进入周期高点,经历了大约2年时间的调整之后,于2023年四季度时大型晶圆厂稼动率等指标首次出现了见底信号。随着AI终端新机换机周期的拉动以及电子等行业需求的复苏,半导体产业有望重新恢复成长周期。当前国内半导体仍处于库存周期出清的阶段,部分细分行业已开始回暖。
华泰柏瑞基金表示,半导体行业通常呈现出3-5年的“产能扩张-库存累积-价格调整-出清反弹"的周期律动,在经历了近两年的库存深度去化与供给侧产能出清后,叠加AI浪潮的快速发展催化了对算力芯片的需求,共同驱动半导体产业有望迈向新一轮的扩张轨道。
*声明:本文系原作者创作。文章内容系其个人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与讨论,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如有异议,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