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你吃光一瓶救心丸后,咱也聊聊梁靖崑…
梁靖崑第六局获胜之后,双方进入第七局。虽然我不住的提醒自己,双方实力接近,比赛焦灼是一定的,但心脏不以理性思考,狂跳的非常诚实。
两人实力确实非常接近。雨果借助世界杯夺冠,排名第三;梁靖崑三届世锦赛铜牌,现在世界排名第五。
两人接近的还不止是水平。风格上说,两位都是大刀阔斧,直来直去,两面重炮齐鸣结果对手的风格。俩人都偏凶猛,控制上不太精细。对别人的时候,两人都是喜欢退到中台用实力解决对手的人——但对彼此,都要掂量掂量。
两位选手风格近似,但橘生南北都有不同,别说他俩一个南美一个中国了。梁靖崑的打造是很典型的中国式,主打旋转和力量,在高水平的训练下打造精纯实力;雨果则更多自由生长,更偏重速度力量,很多细节靠自己理解琢磨,有很强个人风格,重爆发力。
在三大赛中,世锦赛的风格最适合梁靖崑:从128强开始,对手从弱到强,秩序井然,适合一板一眼的慢热梁靖崑。历届大赛,世乒赛也是梁靖崑发挥水平最高,成绩最稳定的大赛,并且不乏超水平发挥:2019布达佩斯世乒赛淘汰过樊振东,2021年休斯顿世乒赛,更是让三追四,绝地翻盘过雨果。
两人水平接近的情况下,意味着每一分球,两边得分的概率接近。分数打的越多,双方接近的可能性就越大。反过来说,任何的大比分领先都是暂时的,随着分数的增加,双方的比分会趋向接近。
这个事实完美的形容了这场比赛——体育比赛的魅力就在于,即便明知道理如此,冰凉的手脚,狂跳的心脏和涨红的脸总是把所有理性抛到脑后,用浑身颤抖的细胞告诉你统计学都是狗屁。
在职业生涯大部分时间里,雨果打球偏于简单粗暴:他在很长时间里把球打的过分简单,在面高手的时候容易因为对手的控制而大量失误。而这段时间,雨果结合自己的风格,增加了很多老练油滑的东西。他现在更喜欢把球从下旋开始打起,利用最近精心打磨的两面重炮终结分数。
在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间里,梁靖崑打球偏于简单粗暴:他在很长时间里过分热衷发力。在面对高手的时候容易因为太想发力而大量失误。这几年,梁靖崑的脾气更加平稳,处理球也更加老练。现在他把稳定和凶狠平衡的不错,比以前更少为因为盲目发力送掉比赛。
两位曾经简单粗暴遇到一起,开局雨果稍微上风。
两位虽然都喜欢实力对抗,雨果暴风骤雨强度更高,多板相持不如梁靖崑。梁靖崑短球环节,对于这几年愈发油腻的雨果适应偏慢。雨果之前总喜欢把短球糊弄过去直接开始相持,现在的他更懂得利用技巧束缚对手,让梁靖崑很难舒服发力。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第一局末段,雨果在处理中间位置短球的时候,给了三个梁靖崑反手长,让梁措手不及:不是说好了金鼓齐鸣大炮对射吗?居然偷我粮仓?
偷袭!
比赛的前两局,两个历来更擅长解题的选手中,雨果是出题那个人:他更多的利用下旋落点和位置来控制对手,找到机会三两下解决比赛。
第二局局间,梁靖崑下去换了衣服,第三局上来马上就有了调整:第一分接发球,直接撇到雨果中间,反过来别了雨果一下。
一个贯穿全场的因素:对上别人,两边都可以缓一点空间,在后手球中战胜对手。但是因为两人的质量都非常高,双方前几下都只能踩着失误边缘游走,给对手多一点空间,都可能直接丢分。
第三局5:6的时候,刘志强叫了暂停,除了交代了些战术上的事情,例如敢给正手,最终的信息是:只能这样,静下心来,一分分咬。说白了,情况如此,只能相信自己的实力。
雨果前两局确实在斜线上了做了太多文章,梁靖崑变到正手也起到了效果;另一方面,雨果之前无论是正手侧身还是反手抽,命中率也确实都在水准之上——也就是很难维持全场比赛的水平。
这种球不可能打一整场
果断的侧身直接直线
第四局结尾的关键侧切
回到开头提到过的,两人水平接近,所以按照统计规律,打下去会有个均值回归。
背水一战的梁靖崑选择把球打的更简单一些:之前摆短环节并不上风,那就直接拧起来打。比赛已经打了四局,对手的招数心中大概有数,干脆直接打相持。
这个决定非常明智:第五局开始连续六分,梁靖崑相持都赢了。比赛难得地出现了大比分领先。
第五局结束的时候,刘志强暂停的时候说,(雨果)这么搏,谁也坚持不了太久。而我脑袋里已经不由自主地想到张继科直播里提过的一个“规律”:如果两边水平差不多,一比三落后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一旦落后这边追回一局,那么第六局实际上就会决定比赛结果。一比三追平这边,心理会占很大优势。所以第六局往往会决定比赛胜负。
第六局开始,梁靖崑开始给出一些战术上的变化:有了上一局拧拉的变化牵制,梁靖崑开始有空间在短球上变化一下,再形成主动相持,依靠更深的功底得分。
在1:3落后之后,梁靖崑成功追回两局。如果按照张继科写的剧本,第七局大势已定,梁靖崑应该赢面更大。(顺便说,两边在决胜局的胜率都是63%对66%,堪称针尖对麦芒)
可这次,均值回归好像更占一点上风。
输掉两局之后,第七局3:0开局的梁靖崑被雨果打出一波8比0的高潮。雨果应对梁靖崑的拧拉,很直白地反手直接发力抽下去。这有拼一下的性质,但不是纯粹的赌博。梁靖崑希望一分分抠,稳稳打相持,那就要针对性的施加压力,哪怕有风险,但必须果断——打下去也是输,那就不如在赢面最大的一刻下大注。
第七局开始直接凶拧一板解决
第七局又是直接侧身
第七局的赛会高光球
教练都打服了,踏马的乒乓球真美啊
世界杯就立了大功的正手半出台进攻
柔软小高调
决胜局雨果9:3领先的时候,均值又一次开始回归。打到这个时候,雨果不希望给梁靖崑任何机会,所以短球上格外小心。而这种小心,加上决胜局的压力,就很容易导致手软,连续的失误。
第七局雨果的连续失误
最终结束比赛的,还是雨果的反手一板凶猛抽杀梁靖崑的拧拉:这板球他全场比赛一直在用,命中率并不总是很高。可贵的是雨果全场一以贯之的坚定:第一分球用,最后一分球还是用,无论成功失败,出手果断从始至终。
最后还是凶搏一板过
这场球双方水平非常之接近,很难总结出一方有什么真正的取胜之道。硬要说的话,雨果这场比赛更加主动一些:开局他是出招的那个,而且全场比赛凶狠的战术从始至终不动摇。无论输赢,雨果显然都要把胜负捏在自己手里。乒乓球是个失误很多的项目,而那些能顶住失误丢分的心理风险,贯彻自己思路的选手,在紧要关头,往往会获得命运的小小垂青。
这并不是说梁靖崑的技战术就真的有什么失策:你当然可以站在事后诸葛亮的角度,说拧拉可以早一点变,长球可以早一点发。考虑到双方如此接近的水平,很难说真的变了,比赛结果就会有巨大的改变。
这里也要额外强调:乒乓球的每个球都是(相对的)独立事件,即便双方水平相若,也不见得一方大幅度失分之后,就必然会连续快速得分——无论发生什么,下一分球得失分的概率依然相差不大。正是因为这种连续反复的比分交错,才让这场球成为了本届比赛最富戏剧性的比赛。
最后聊聊梁靖崑。
算上这届,他已经是连续四次世乒赛铜牌得主。历史会记住那些冠军,但是这不代表那些没站上最终领奖台的人就不可贵。王皓三次奥运会银牌前无古人,而连续四届世乒赛入围前四同样也是史无前例。这场比赛之前,梁靖崑世乒赛单打外战从未失手,战胜他的人之后都获得了世乒赛冠军。
在社交网络的世界里,一切都被简化以方便传播。在赛博数字网络的空间里,梁靖崑像很多人一样,是一个扁平的符号:让三追四,地主家的傻儿子,等等。
然而每一个人都比一个符号丰富很多,梁靖崑当然也如此。他以技术凶狠出道,又在漫长的国家队生涯中保持了绝佳的冲击力。他面对历史级别的队友,都多次保持了极高的竞技水平。而他在四次世锦赛的征程里,每次都进入前四,也验证了他持久的高水平生涯——除了在中国队,无论是高度还是稳定性,这都称得上是传说级别的生涯。
梁靖崑当然不是那种灵感四射,享受聚光灯的表演型选手。梁靖崑的生涯更多的展示的是某种坚持:他世乒赛记录稳定的背后,是漫长的时间和无休止的付出。很少有人评价从小评价他是什么悟性天分最高的选手,但是他从小到大从来不吝惜大量的努力,他很少是一开始就走在前头那个人,但时间长了,很多人都突然发现自己已经被他远远落在身后。
梁靖崑这样的选手是个标杆(或许你也可以把他理解为乒乓球届的《熊出没》……),提醒着身后的年轻人:口头上说说的梦想,想实现,要掂量一下自己是不是已经到了前辈的分量。在切实的面对梁靖崑这样的前辈之前,世界冠军只是个口号,一句话。而在超越依然默默前行的梁靖崑们之前,也永远只是一句话而已。
而梁靖崑只是就那么一直朝前走,不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