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方伪史”的几点个人认知
首先,“历史”本身是客观存在的,这里指的是过去存在的人和事是客观存在的。毕竟没有突然出现的个人和民族或者所谓的国家。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显然不合逻辑。
但是,“历史”却是主观上由人创造的,不管出于对先祖的好奇,或者对于文化根源,自身认同,甚至什么自豪感、先进性、正统性、优越感之类的理由,人类总是热衷于“创造”各种各样的历史。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历史是后人发现甚至发明的,为什么要区别所谓的真伪呢?
我姓张,那么我就非得说自己是玉皇大帝张百忍的第多少多少代后裔。或许大多数人听起来都是荒谬的,但我就是这么任性,就是这么犟,你又能怎么办?穷尽毕生甚至几代人的努力证明我是错的?有意义吗?有这个时间精力能力,考究一下自己的祖先家族志不好吗?毕竟再大的雷声也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西方史有没有先祖是玉皇大帝的相似论述?当然有,国史呢?每个字都是客观事实吗?也不尽然吧?我们还有那么多待考究考证的国史,为啥还要执着于证明亚历山大是不是打到印度,汉穆拉比法典是怎么刻在玄武岩上的问题呢?人家就说自己祖上是张百忍,那就让他自己欢乐去不就行了吗?关我屁事!
中国有太多考古要做了,光是西安挖个地铁就出土了多少座墓?都研究完了吗?三星堆,二里头那么大的遗址,那么多的出土文物还不够干的吗?
维纳斯雕像是真是假重要,还是那些流散在昔日列强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重要?
西方研究历史无非是证明祖上阔过,所以他们才理所当然的掌握世界的权利。或者按照那几本经书拼命对号入座,证明经书上说的都是真的却是存在过的,以便证明经书的绝对性。
可纵观我们自己,古代修史是一个皇朝一等一的大事。后朝修前朝史,并不是证明自己多牛,而是一种继承,一种自省。前朝兴盛的时候做了什么,衰败的时候做了什么,自己该怎么做。
看看二十四史,并不是通篇口诛笔伐吧?每个后朝都把前朝骂的一文不值?相反,溢美之词或者相对客观的记录评述才是主体。这也恰恰说明了我国的史观,传承、借鉴。
我觉着我们研究历史并不需要像谁证明祖上阔过,因为列强博物馆那些被掠夺走的文物已经无声证明了一百多年。我们也根本没必要驳斥那些西方祖上有多阔,经书上写的是不是真的,因为跟我们毫无关系。你家祖上是张百忍还是张某某,都不印象你还是人类,你不能位列仙班超脱凡尘的现实。
我很喜欢好好学习我们先有的历史,了解自己的过去,追寻我们文化的根基和发展演进过程。我们是谁,我们从何而来,我们接下来要怎么发展。
我是个七岁孩子的爸爸,我很喜欢带儿子去博物,除了疫情期间,这些年我带孩子跑了十几个省级博物馆。孩子或许还不能完全熟知历史,但他至少能跟我说爸爸,这个好漂亮,那个好牛,知道商周有青铜器,唐三彩是唐代的,五大名瓷是宋代的,青花最好看的是明清,我觉着这就够了。剩下的会随着他知识的积累慢慢的产生新的认知。
孩子大概率以后不会从事历史工作(孩子目前来看更偏好理工科类),但了解自己文化思想的根源是有必要的。我们都仁义礼智信,我们的忠孝节悌,并不是糟粕荼毒,是几千年维护了这个东方大一统国家几千年,并且早已刻入基因里的烙印。
我们祖上阔过,也落魄过,我们没有经书,但我们在这片土地上绵延繁衍了几千年,今后也会继续,这就够了。
至于那些执着于别人祖师是张百忍还是张道陵的人……我只能说你们开心就好,反正我不姓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