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7年后,“流浪大师”沈巍重回垃圾堆

来源 | 摇滚客

500

今日BGM,《失之城》,尧十三

本文约2510字,预计阅读时长7分钟。

爆火7年后,“流浪大师”沈巍又被发现重现街头捡垃圾。

500

剃掉长发、以夏日装扮重现互联网的沈巍或许看着有点陌生,如果我放出这张冬季皮肤,你一定会恍然大悟:原来是你小子啊!

500

2018年流浪大师沈巍爆火互联网,人们没想到一个乞丐居然出口成章。

左手《左传》、右手《尚书》,不仅引经据典、而且针砭时弊,甚至还带活了一句古文:「善始者众,善终者寡」。

500

沈巍经历了一夜爆火、巅峰期打赏收入超200万、又被“粉丝”以各种名义借完后,如今再度浪迹街头从垃圾堆里找三餐。

7年过去有些东西没变,比如沈巍依然淡定,对着镜头解释自己不是流浪、这叫支持地球环保;

如果真要说有啥不同,嗅着味来的苍蝇倒是越来越多了。

500

说实话,看到沈巍的现状我真心疼。

心疼的倒不是他在捡垃圾,而是身边围绕的都是垃圾。7年前流浪时好歹还被一群美女环绕蹭流量;

500

如今沈巍流量低了、美女掉头就走,反而被一群花枝招展的大娘缠上来。

于是你能看到21世纪的互联网奇观,在自诩保守的中国社会,这群年逾50年的大娘搔首弄姿,只为和流浪大师来一段露水情缘。

500

有人紧紧搂住大师只为献上真情一吻、有人为了流浪疯狂整小剧本,把沈巍当猴耍。

500

最荒唐时甚至上演了“三女争一夫”的桥段。

搁平常大师也就忍了,但某位为了蹭流量居然恬不知耻谎称是“沈夫人”。这沈巍不能忍,眼前人像苍蝇般赶不走,逼得沈巍自摔手机以正视听。

500

也不止被大妈围着发春、沈巍自带的流量当然还吸引来互联网第二类奇行种:逼捐侠;

这位老哥已经50多了,却执意下跪认师、究竟意欲何为?

老哥手上拿的黄牌早已说明来意:奔赴千里、当然是找你借钱来了!

500

面对发春怪、逼捐侠的胡搅蛮缠,沈巍倒是很淡定。他不拒绝也不驱赶、就这么冷冷地看着这些玩意上蹿下跳;

只有一次发飙是有人冒认“沈夫人”;

拿他沈巍赚钱可以、但拿他沈巍骗钱、不行。

500

中文互联网上曾有两位以“犀利哥”形象走红的乞丐。

第一位犀利哥流浪纯属没办法,他是个精神病人。走红后被家人接回家也就消失于江湖了。

而“流浪大师沈巍”,更像金庸小说里的丐帮弟子。

他是上海本地人、曾经有份公务员的正经工作;即使因病退岗,每月也有2000块保障金,说实话真不至于流浪街头捡垃圾吃。

500

关于捡垃圾,他有一套自己的价值观。

捡垃圾不是流浪汉,这是在为垃圾分类尽份力;流浪不是生活所迫,这单纯是种人生选择;

如果没有互联网,沈巍会平静地度过一生,可他被网络捕捉了。

人们惊叹于他外表与内里的反差、更想不通一个上海本地人咋会落到这种地步、可即使人生滑落谷底,他居然毫不焦虑?

这种人当然是先天互联网圣体。

500

于是网友借他发表对阶层固化的不满,质疑“大师在流浪、小丑在殿堂”;

有人摆出中国社会“尊师重道”儒家传统,强烈要求要还大师以体面;

更有人要把他推上“民间大师”的舞台,他的名言被传颂、他的思想被铭记、恨不得下一年“感动中国”就选他。

500

于是,沈巍被“民意”裹挟着剃掉了脏污的长发、换下了板结的衣物。他开通了账号、装扮成一个生活中体面的知识分子形象,开始正儿八经做个文化大师。

500

如果当初沈巍真能起家,应该就没如今的董宇辉啥事了;

这被民意所裹挟的大师,为何消失了呢?

500

一个非常讽刺的事实是,沈巍是否是大师,取决于他是不是流浪汉。

看沈巍的个人账号你会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

他穿的越干净、点赞量越少;他越蓬头垢面、反而评论区都在鸣不平:世道坏了、大师居然也流浪。

如果不是再度流浪街头,沈巍不会在互联网激起一丝水花;

可当他又站在垃圾桶前发表意见,人们再度竖起大拇哥:还得是大师,真有意思!

沈巍的文化水平与他外表的脏污成正比;

沈巍的名声待遇与他究竟能多糟践自己成正相关。

记得古希腊也有位住在桶里的大哲学家,名唤第欧根尼,后世以“犬儒主义”总结他的哲学思想。

古希腊人佩服第欧根尼抛弃世俗享受、选择住在狗窝里的人生选择;

而现代蠢人们则直接以“狗窝”作为评价大师的标准:你都不住狗窝还想当大师?

按照这逻辑,民间大师们想起号其实很简单:也找个垃圾堆前发表高见就行;

如果想收获同款泼天流量,就得苦苦自己、学着沈巍一样在垃圾桶里翻垃圾吃了。

500

对于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闹剧,沈巍一直很淡定:他清楚知道自己就是个被互联网选中的玩意。

所以拍他的苍蝇们,他不驱赶、也不回避、甚至有问必答,因为他知道苍蝇是赶不走的。

等到热度退了、苍蝇们闻不到味了、自己也就走了。

说实话,这篇文章我写的相当难受、视频看多了甚至忍不住干呕,因为实在是太脏了。我真的没办法接受一个文明人以如此脏污的形象出现在镜头前。

记得前几年沈巍刚走红时,不少账号拿他当互联网苍蝇的对立面。

其实我倒佩服这群想蹭流量、甚至直接亲嘴的大娘还真是个狠人,这大夏天的该多味儿啊;

当然我不是在佩服大娘“有毅力”,而是惊叹于互联网对人性的改变之深。

500

这群围绕沈巍蹭流量的都是年过半百、知识水平欠佳的普通大爷大娘。但你仔细观察他们并不是简单怼脸拍个视频;

无论是火辣亲吻的大娘、还是故意吵架斗嘴搞小剧本的大姐,她们都明白流量密码得有冲突;

再到这位下跪借钱的大哥,他的“借钱”甚至都是人设。为了丰满人设起号成功、大爷可以夜里睡桥洞、白天下跪四处借钱,只要能赚钱哪管什么尊严。

500

大爷大妈看似是小丑、实则是极其理性的战略思维、与超强的执行力,沈巍只是他们捕捉热点的其中一站,等到流量耗尽、他们保准比谁跑得都快。

只是这样更显悲哀;

有人不想要钱却成为流量的玩具;

有人一心赚钱不惜当众表演小丑。

而这出人间闹剧甚至只因为一个巧合:有人随手拍了个沈巍的视频发上网。

这时代,从街头流浪汉到万人吹捧的“国民大师”只需一夜;

而从大师重归流浪汉,取决于他何时被骗光所有钱。

500

突然想起沈巍刚走红时的那句名言“善始者众,善终者寡”。

古人拿这这句话警醒后世:人做事得善始善终。能开个好头的人很多,能结束个好尾的人却太少。

沈巍捡垃圾,因为他觉得这世界上有太多好东西被随手丢弃了。

这“好东西”有实际的物品、更有那些看不见的人性。

从这角度来说,沈巍还真是个流浪大师。

他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这世间的丑恶、更照出了从人滑落到畜生,可以有多简单。​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END -

点击「摇滚客」阅读原文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