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协发布“五一”消费维权报告 酒店毁约涨价等被点名
信网5月14日讯 5月14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5年“五一”假期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今年“五一”消费市场愈加繁荣。消费者出行意愿延续近年增长态势,而市场则给予更加丰富的个性化体验,双向“奔赴”推动我国消费潜力持续释放。
中国消费者协会利用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对5月1日至5月6日期间相关消费维权情况进行了网络大数据舆情分析,以洞悉消费者关心关切,探索解决路径。数据显示,消费服务、安全事故、景区管理、宣传规范等方面维权诉求较为集中。
监测期间,有关“消费服务”负面信息共747,154条,占吐槽类信息的46.87%,日均信息量12.5万条。5月6日达到峰值,为13.9万条。“五一”假期消费需求旺盛,强买强卖、毁约涨价等问题随之增多。
南京夫子庙花贩专盯情侣强卖高价花
近日,多名网友反映,在南京夫子庙景区游玩期间,遭遇女子“强制卖花”。记者实地调查发现,类似“强制卖花”骗局在夫子庙多年前就出现了,多名女子流动式卖花,专门“套路”情侣游客,主要是以送的名义兜售或“硬塞”,然后进行收费。“先说10元一束,付完款,又说10元一朵,最后花了90元买了一束花。”扬州游客施先生说。
酒店民宿毁约涨价
近日,网友小丁在社交媒体举报,两个多月前,她通过“去哪儿”平台预订“五一”期间贵阳一家便捷酒店,前几天却被告知无法入住;目前该酒店已涨到500多元一晚,是原来价格的4倍。记者近期在社交平台上搜索发现,关于“五一”酒店毁约投诉维权的帖子已超2000篇。不少网友反映,提前一两个月订好“五一”假期的酒店、民宿,最近突然被通知“上架失误,必须取消”,有的甚至还被威胁“不取消的话,到店也没房”。
监测期间,有关“安全事故”负面信息共223,623条,占吐槽类信息的14.03%,日均3.7万条。5月5日达到峰值,为6.7万条。其中,贵州黔西游船侧翻事故引发舆论高度关注。“五一”假期期间,气温回暖,游船、漂流等户外活动颇受欢迎,多地纷纷上马热门项目,但接连发生的安全事故为景区和消费者敲响警钟。
陕西漂流翻船当事人说4 人座挤5个人
5月3日,游客胡女士向媒体反映,自己5月2日下午在陕西商洛柞水县牛背梁漂流时发生船只侧翻,事发时仅1名救援人员施救,船上的5人均不同程度受伤,自己下巴被划破。5月4日,胡女士告诉记者,目前自己下巴2.5cm的伤口已经缝合,正在与漂流公司协商等待处理结果。“我们当时5个人乘坐一只船,我自己体重不到90斤,其他人体型也并不胖,大家腿蜷缩着施展不开。船上共两排座位,一排座位适合坐两个人,但我们看到其他漂流船还有乘坐5-7个游客的。”胡女士告诉记者,事后与同伴分析了翻船的原因,船只拥挤可能是影响因素之一。“太惊险了,石头差点割到我的喉咙”。
苏州直升机坠落的景区开园仅1周
极目新闻:5月2日17时许,苏州奥诗汀繁花景区内,一架直升机发生坠落。据苏州市吴中区应急管理局通报,事件造成4名机上人员受伤,1名地面人员死亡。苏州奥诗汀繁花一名工作人员介绍,景区目前已闭园。苏州奥诗汀繁花于4月25日开园,至5月2日事故发生,景区开业仅一周时间。
监测期间,有关“景区管理”负面信息共174,494条,占吐槽类信息的10.95%,日均2.9万条。5月5日为峰值,达4.9万条。“五一”假期热门景点到访人数再创新高,运力、服务人员配给不足导致游客滞留、服务简配等问题突出。
望仙谷游客凌晨等不到接驳车
5月2日,江西望仙谷景区被曝客流量过多、接驳车等待时间过长,导致大量游客直至次日凌晨仍等不到接驳车的问题。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反映称,他在景区门口等待了数小时,直到次日凌晨也没有坐上接驳车。5月3日,江西望仙谷景区服务热线工作人员回应澎湃新闻称,景区目前对客流量已作限流,“门票需提前在网上预约,目前仅可购买5月5号的门票”。该工作人员介绍,为保障运力,景区每天安排40辆接驳车,“接驳车运行时间已从早10时至晚10时延长到次日凌晨,并根据客流进行调整”。景区投诉部工作人员回应称:“正常道路畅通大概10分钟一趟,若出现(游客)等待时间比较久的情况,是因为路上有堵车的情况,才造成很大的延误,很多交警包括我们现场工作人员都在疏导交通。”
游客骑摩托艇出海跟丢向导被困1小时
5月2日,有游客在社交平台发文反映,5月1日其乘摩托艇出海时,因下雨与向导失散,人在海中冷得发抖。当事游客表示,仅1位向导带11人,当时所有游客都跟丢了向导,他们被困1小时后靠岸才联系上向导返程。三亚旅游服务中心人员称,向导并非故意丢下游客,工作人员正在现场了解情况,将提升服务质量。
监测期间,“宣传规范”类负面信息共124,917条,占吐槽类信息的7.84%,日均2.1万条,5月6日为峰值。节日期间媒体曝光多起违规宣传事例,侵害消费者知情权利、选择权。个别商家宣传时未能注意到地域文化差异,引发消费者不满。
警惕体重优惠低价游陷阱
近期,有媒体报道,个别经营者通过短视频平台、社交媒体等渠道,宣称北京、河南、厦门等多个旅游目的地推出“双人总重300斤以下享门票半价”“同一行程内掉秤可赢取活动奖励”活动,并称此举为响应“体重管理年”政策,宣传文案高度雷同,吸引大量消费者咨询报名。然而,此类活动实际为个别旅行社的营销噱头,消费者参与活动可能遭遇“报名后再沟通优惠”等模糊回应,甚至被要求额外收费。部分旅行社借此吸引流量,后续通过强制购物、增加自费项目等方式牟利。
游客吐槽天津一奶茶品牌包装有不雅字
5月3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爆料称,其在天津“汝呓如意”奶茶店购买的饮品封口膜上印有醒目汉字“嬲”。包装特别标注该字“多数用作脏词”,令她观感极为不适。此事引发网络热议。多个IP地址显示天津的网友认为,此字在天津话里不雅也不文明。单字出现类似于骂人的语气助词。5月4日,“汝呓如意”官方平台作出致歉,目前印有该字样的封口膜已经统一销毁,不再使用。
中消协分析,今年“五一”假期,多起安全事故为我们敲响警钟。极端场景下,景区管理失序、应急救援能力不足等问题被消费者吐槽;宰客、毁约、虚假宣传、消费陷阱等问题反复出现,也暴露出系统性管理漏洞。中消协建议,构建全链条信用监管体系,严惩失信主体;强化高危项目安全准入与动态监管;优化服务资源配置,探索智慧化调度;加强宣传内容合规性审查与消费宣导。(信网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