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160亿元!陕西这个县城年产53.9万吨猕猴桃,卖爆海内外!

“奇异果是不是猕猴桃?”这个困扰许多人的问题,其实藏着一段有趣的“回家”故事——奇异果正是100多年前从中国引种到新西兰的猕猴桃。

早在唐朝时,我国就有了人工栽培猕猴桃的记录。《本草纲目》记载:“其形如梨,其色如桃,而猕猴喜食,故有诸名。”这也是猕猴桃名称的由来。

而今天,若你想品尝到最优质的绿心、黄心甚至红心猕猴桃,陕西眉县一定能满足你的味蕾。如果说全国每3个猕猴桃中就有1个来自陕西,那么陕西每2个猕猴桃中,就有1个产自眉县。

从1978年开始,眉县就是中国最早人工栽种猕猴桃的地区之一。40多年来,在广大果农的辛勤耕耘与培育下,眉县猕猴桃种植面积达到了30.2万亩,产量达到53.9万吨,产值突破60亿元,品牌价值达到161.37亿元,名列全国第一。

那么,眉县是如何将这颗“土特产”打造成农民增收致富的“金果子”?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眉县做对了什么呢?

技术赋能,品种多元化

眉县,称得上是猕猴桃种植的天选之地。

眉县地处秦岭北麓、渭水之滨。这里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土壤肥沃深厚且富含矿物质,同时具备充足的日照以及纯净山泉灌溉条件,为猕猴桃生长提供了最适宜的环境。正是这样的地理优势,让眉县成为中国猕猴桃的核心产区之一。

500

然而,仅有自然禀赋并不足以成就一个产业。眉县猕猴桃的成功,更在于“产、销、藏”全链条的协同发力。

品种是现代农业撬动产业价值链、占据战略优势地位的关键杠杆。

一个优良的品种,既承载着风味口感的基因密码,也关系着抗病性、耐储性等商业特质,更决定着产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先机。

事实上,每一次品种迭代,背后都是市场需求和消费观念的转变。

1998年,眉县引进“徐香”猕猴桃。凭借酸甜适口、耐储运的特性,“徐香”猕猴桃迅速成为当地主栽品种。但为了避免品种单一化的风险,眉县又陆续引进红阳、翠香、华优等20多个新优品种,形成绿肉、红肉、黄肉三大系列,实现早、中、晚熟梯次上市,满足了不同的市场需求。

这样做的好处主要在于,眉县构建了一个抗风险、可持续的产业生态体系。

从产业发展的视角来看,多元品种布局实现了三重价值:其一,绿肉、红肉、黄肉三大系列猕猴桃的丰富色彩和独特口感,满足了消费者对猕猴桃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其二,早中晚熟品种的梯次衔接,既缓解了采收加工压力,又延长了市场供给周期;其三,遗传多样性的增加显著提升了产业应对病虫害和气候风险的韧性。

这种“品种组合拳”战略,使眉县猕猴桃在品质稳定性、市场占有率和价格话语权方面建立起竞争壁垒。也可以说,这种布局打破了传统农业“单一种植-价格波动-产业震荡”的恶性循环。

500

另一方面,要想保证产品品质,便离不开技术的赋能。

近年来,眉县全面推进“四改五提升”技术模式(改土壤、改品种、改树形、改模式,提升基础、技术、品质、品牌、效益),推广果实套袋、绿色防控等十大关键技术。同时,依托陕西省猕猴桃研究院和大数据中心,眉县实现了从种植到销售的全数字化管理。如今,眉县猕猴桃“两品一标”认证面积超60%,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让每颗果子都有了“身份证”。

由此,眉县猕猴桃产业走上了持续提质增效、升级换代的道路。

内外并举,成就“万人猕”

线上和线下哪个销售渠道更好?眉县的答案是:全都要。

真正让眉县猕猴桃产业崛起的,不仅仅是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先进的种植技术,更在于眉县构建了“线上+线下、国内+国际”的全渠道销售网络。

好果子不愁卖。每年9月是猕猴桃成熟的季节。每到这时,眉县的电商平台平均每分钟就能接到上万个订单。这一惊人数据的背后,是当地电商产业的蓬勃发展——眉县全县注册电商企业485家,电商经营户超6600户,齐峰果业、金桥果业等龙头企业通过天猫、京东、拼多多等平台,将猕猴桃直接送到消费者手中。

500

电商不仅是销售渠道的拓展,更是农业产业组织方式的革新。这场“订单狂欢”,实则是全产业链共同作用的成果。当传统批发市场的层层分销被“田间直连餐桌”的电商模式所替代,农产品的价值分配体系正在被重构。

值得注意的是,眉县还与中国邮政、顺丰等物流企业合作,设立产地直发仓,确保新鲜采摘的果子能以最快速度送达客户。如今,电商渠道已占眉县猕猴桃总销量的25%以上,成为果农增收的重要引擎。

缩短流通链条,能让农户获得更高比例的终端收益;消费大数据反馈,使生产端得以精准匹配市场需求;而物流基础设施的完善,则让农产品的时空限制被彻底打破这种“生产-流通-消费”的数字化闭环,或许正是现代农业效率提升的核心密码。

在线下,眉县猕猴桃也已经建立起覆盖全国的实体销售网络。目前,眉县猕猴桃已在全国所有省会城市及80%的中小城市建立品牌形象店,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商超、水果连锁店均能看到它的身影。

500

眉县的实践表明,线上与线下并非零和博弈,而是相互赋能的有机整体:线上渠道突破地域限制、精准触达消费者,线下网络则强化品牌认知、提供体验场景。这也是现代农业从“生产导向”转向“市场导向”的关键跃升。

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后,眉县开始将目光瞄准国际市场。

据眉县农业农村局果业中心主任杨金娥介绍,眉县猕猴桃2024至2025果季出口总量达到1.8万吨,出口额1.4亿元,较上年增长202.5%和129.5%,远销加拿大、俄罗斯、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而这,也标志着眉县猕猴桃已成功突破地域边界,以品质实力叩开全球消费市场的大门。

500

当传统资源禀赋与现代产业思维相遇,便能迸发出惊人的能量。眉县猕猴桃的“出圈”之路,正是中国农产品从“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型升级的缩影。从品种引入到技术赋能,从渠道变革到全力“出海”,眉县用扎实的产业实践证明了:农业现代化不是空中楼阁,而是需要产业链每个环节的持续优化。

当一颗猕猴桃能带动数万果农增收,当地方特产能走向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背后是无数人实实在在的付出与坚持。眉县的故事告诉我们,农业的转型升级,既需要把握市场机遇,更需要保持产业定力。当越来越多的“眉县模式”被复制,中国农业的全球竞争力必将进一步提升。

来源:区县那点事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