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九号因气象原因推迟返回,安全第一原则下,需要什么条件?

一般来说,神舟飞船将要返回时,会在一个月前就开始专项气象预报,然后逐步加大预报精度和密度,最终确定着陆窗口期的具体时段。这次推迟,主要是由于地面风和扬沙影响的。

大风会对飞船的姿态控制产生较大影响,影响返回舱的落点精度,返回舱落地后也容易发生拖拽翻滚等情况。另外搜救也会受到影响,比如地面分队无法及时到达,搜救直升机无法在警戒风速下起飞。

500

飞船返回从建立返回姿态算起,一般需要8小时左右,这期间还有很多次气象会商,简单来说对风力等级的要求较高:

1、地面浅层风限制。风速要求:300米以下浅层风速需≤15米/秒(约6级风)。若地面风速过大,可能导致返回舱着陆后被降落伞拖拽翻滚,危及航天员安全。此次推迟的直接原因是着陆场阵风达6-7级(约13.9-17.1米/秒),超出安全阈值。

返回舱以200米/秒速度再入大气层,需主伞减速至3米/秒。强风可能导致伞绳缠绕或姿态失控,增加着陆偏差风险。东风着陆场位于巴丹吉林沙漠和戈壁地带,地域辽阔,受冷空气影响,目前正处于风沙期,而扬沙会降低光学追踪设备能见度,增加搜救难度。

500

2、高空风限制。高空风速需≤70米/秒。若高空风过大,可能导致1200平方米的主降落伞展开不完全或偏离预定轨迹(历史上俄罗斯联盟号曾因此偏离460公里)。

3、能见度与天气现象限制。能见度需要≥10公里,确保光学、雷达设备全程追踪返回舱轨迹。云层与降水是1000米以下不得有低云,避免遮挡视线;无降水、积雪等干扰。

500

正因为如此,每次载人航天发射和返回,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气象室都会联合内蒙古气象局、中央气象台,通过30年历史数据和高精度预报模型(时间分辨率1小时、空间分辨率3公里)综合研判窗口期。

500

当然,也会提前准备好应急方案,比如支持绕轨等待或切换备降场。其实,东风着陆场早已经在周边勘选应急备降场,提升大风沙尘等极端天气下的快速搜救能力。

他们也升级雷达测控网,实现返回舱再入阶段的“毫秒级追踪”;依托全球领先的黑障区通信技术,确保极端条件下的定位与通信。

测控“数字天网”也会采用可视化方式实现全程厘米级跟踪测量。只不过出于航天员安全考虑,没有完全启动应急预案。

500

其实,飞船返回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一直都在提升应对降水、大风、沙尘、高温、低温等极端天气下的飞船返回能力。

空间站建设运营以来,神舟飞船已经6次在卫其勒格其大叔家草场着陆,只有神舟十三号因为大风天气在他家隔壁草场着陆,由此可见返回精度有多高。

500

这次神舟十九号返回任务延期,那么落点估计不会在卫其勒格其大叔家草场着陆了,因为空间站轨道的原因,可能会更加偏东一些。

根据目前空间站轨道数据,预计将在30日下午13-14点左右着陆,就是不知道到时候气象条件是否满足。

500

新华社记者采访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毛永军时称:“无论飞船返回舱落在哪里,我们都有信心也有能力坚决完成好神舟十九号搜救回收任务。”

让我们一起祝愿神舟十九号返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欢迎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回家。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