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没有美颜的性感coser,让我看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500

怪物马戏团 | 文

前段时间,互联网在传播一个老视频:一场95年日本漫展上的cosplay。在这个怀旧的时代,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类似视频出圈,在cosplay商业化的今天,大家对过去的cosplay非常好奇。

500

500

在这个视频中,很快有人注意到了两个外形非常出色的美少女战士coser,她们立刻有了更高的热度。也就是下面这张照片,你可能已经见过了。

500

随后,人们发现原来两人是双胞胎,她们是曾在日本颇有名气的coser,也是最早的动漫coser之一。实际上,这对双胞胎已经不是第一次被重新发掘了,她们数年前,就在海外掀起过一股热潮,重回人们的视野。

500

那时,大家才发现,原来双胞胎中的姐姐已经离世,但妹妹直至今日,依旧在把cosplay当成爱好。

500

最近已经有人聊过这对双胞胎了,也有人借此研究了早年的中国漫展,重新发现了一些我们的早期coser,让年轻一代看到了截然不同的二次元世界。

但今天,我们从一个离她们更近,同时也离她们更远的角度,去聊聊这对姐妹,以及她们所经历过的世界。从她们的视角来看,两人到底有过怎样的一生。

500

也许这样,能让你对这些朦胧的老照片有更多理解。

姐妹俩叫望月志穗和望月美穗,如今在世的是望月志穗,她有个X账号@mochi0219。这对双胞胎被人称为“莎拉姐妹”,因为她们过去是一起cos格斗游戏《VR战士》里的莎拉而出名的。

500

《VR战士》现在已经有些被遗忘了,但它有个很出名的精神续作:《死或生》系列。所以莎拉同时也在《死或生》中出场。

500

两姐妹生于1970年,这是个非常特别的时代,当时的日本,在战后高速发展期的尾端。奥运会、朝鲜战争、越战和石油危机,这些历史事件,纷纷在以某种正面方式影响日本,导致其家电与汽车制造业突飞猛进,得以进军全球市场。

500

那时的日本,骄傲自豪,干劲满满,且充满文化交流与碰撞。互联网逐渐通俗化,电视机也开始普及,越来越多人接触到了好莱坞和欧洲文化,思维愈发开放。

于是70年代被视为日本最后的前卫时代,文化探索极为先锋,很多后来的名导,从园子温到寺山修司,当时都在从事先锋的校园活动,或前卫戏剧。同时,大阪还举办了天马行空的世博会。

500

另外,它又是日本新一代人褪去政治思想的时代。70年代,走入极端的联合赤军事件,导致日本新一代人对宏大的意识形态疲惫了,陷入集体幻灭。在这种幻灭中,他们走入了消费主义和亚文化的时代,不再幻想去以“大人的方式”改变世界。

莎拉姐妹这一代人,被称为团块二代,他们是战后首次婴儿潮催生的“团块一代”的孩子。而这群人,将会引发随后50年的ACG盛世。

500

这种亚文化的盛放,也是欧美70年代的底色。欧美开始出现嬉皮士文化,近年特别火的“亚文化”这词,也是在那时盛行的,最初的亚文化,是The Who乐队一代引发的mods(摩登)文化:叛逆、个性,抵制宏大叙事。

战后,日本崇尚男子气概的传统观念破碎了,于是年轻人开始寻求另一种文化,而他们找到的,就是二次元。

500

评论家宇野常宽有种有趣的理论,他认为当时的日本很分裂:强劲的经济给了日本成人的身体,但手冢治虫一代造就的,反“好战成人”的动漫文化,却让日本有了孩童的大脑。

这种分裂,一方面为日后动漫的少年感做了铺垫。所以70年代的日本发展出了独特的“萝卜片”,虽说提到robot,其实根本不是真正的机器人(终结者、哆啦A梦、阿童木),而是少年们的“乘骑玩具”,比如魔神Z。

500

此外,分裂还导致了一种逆反心理:日本偏要证明自己的大脑不幼稚。所以,他们把动漫文化向成人化发展,出现了《恶魔人》《高达》这种作品,前者足够出格,后者则颠覆了那些用来卖玩具的老套机甲动画,比如《魔神Z》。

于是,日本动漫也开始由于这份特殊性出海,填补了70年代美漫不够成人化的空白。

500

就这样,现代ACG开始起飞,《宇宙战舰大和号》引发了第一次动画热潮,《JUMP》飞速发展,用全新的“少年漫”套路赶上《Sunday》《Magazine》这些杂志。

同时,青少年们开始痴迷于未解之谜、鬼怪传说和UFO文化,而非那些更“成人化”的严肃议题。

500

70年代末,《太空侵略者》的热潮也来了,这款经典街机游戏,让日本各地涌现只能玩这游戏的街机厅,它们就叫“侵略者之家”。只是在当时,它们的环境很乱,充满混混和街痞。不过,这为日本格斗游戏的黄金时代,打下了铺垫。

500

就这样,日本的70年代结束了。莎拉姐妹的cos尚未出现,但这是二人的成长环境,所以,会对她们造成深远影响。

来到80年代,姐妹二人进入学生岁月。这时,虽然少年漫总是强调“成长”,但当时的年轻人们似乎并不想长大,他们已经改变了。

500

这些人痴迷超脱现实的作品,在超自然杂志《MU》上,有人写道:“战士、巫女、天使,金星人、妖精、龙族的臣民,请给我写信吧!”这句话,将在20年后被某个里程碑的动漫重现。

年轻人开始热衷于逃避现实,他们不想成长,只想泡妞,于是ACG文化也改变了。《超时空要塞》里,歌姬以歌声结束了战争,这是一种日式尚武旧价值观崩塌的象征。

500

质疑各种成人价值观,带着青年们自身思考的《机动战士高达》引发了第二次动画热潮,《JOJO》《北斗神拳》《城市猎人》等各种充满时代风貌的作品也开始出现。

此外,另一种文化也在盛行,那就是强调女角色的动漫。《福星小子》《猫眼三姐妹》相继出现,其特色是,将女角色塑造成独立、聪慧而性感的酷角色,御姐化的身形,成了许多少女的偶像。

500

这种环境下,读高一的莎拉姐妹,第一次接触到了cosplay。当时,起源于欧美早期科幻大会的cos文化,顺着新兴的互联网传到了日本,让青年们开始模仿。

望月志穗接触到的是动漫,于是她cos了《福星小子》里的角色。她回忆说,在当时,业余摄影师很少,所以coser都是独自活动,她们会在一些郊区的社区中心举办的小漫展上碰面。

500

而她第一次cos,是在东京晴海,没有化妆,用的也是自己的头发。如今的望月志穗笑称,当时的化妆都是非常不正规的,假如放在今天,估计要被炎上。

500

高桥留美子的《福星小子》,是个划时代的作品,因为它把男性后宫漫画和女性纯爱漫画结合在了一起,形成一种男女通杀,又和睦相处的奇妙状态。这也是那个时代很多作品的底色,说白了就是“不忌讳给福利,又强调女性主义”,这也是为何如今很多人会怀念那个时代的作品。

500

岔开说一句,其实最近很火的《胆大党》,内核就非常80年代。它充满那个时代对神秘主义和UFO的热忱,且用的是《福星小子》+《JOJO》的模式;前者特色是:男女主明明是纯爱,却都被各种男女角色追求;后者则打破了固定小团体冒险的模板,让同伴随着进度不断增多。

500

现在,你看到人们为《胆大党》的爱情争议和主角太多争吵时,应该知道其真正的原因在何方了。

回到莎拉姐妹,和妹妹不同,望月美穗最初cos的,是日本80年代的圣饥魔Ⅱ乐队。这是一支为视觉系打下基础的华丽摇滚乐队,主题同样和当时去政治化的怪力乱神(中二恶魔)有关,但风格却像其偶像Kiss,有种ACG式的玩世不恭。

500

尝试了cos的望月美穗,被妹妹理所当然地拉入了ACG的天坑。最初,她们只是去漫展,后来却跟着朋友尝试各种ACG的cos。在当时,有杂志社的编辑看到了莎拉姐妹这样的人,却不屑一顾,于是创造了一个著名的词“御宅族”。

500

这个蔑称,使得创造者被炎上,乃至开除,但它永远刻下了一个时代的烙印。

接着,这个时代的烙印,把姐妹俩带到了对她们至关重要的,90年代。

泡沫经济下的90年代,先是体验了纸醉金迷的繁荣,然后在city pop的回音中,迈入击垮信仰的大衰退。

500

这是一个属于御宅族的时代,却也是御宅族被鄙视的时代。80年代末的宫崎勤事件,让一个恶性罪犯污染了动漫的声誉,以至于他们成了更圈层化的群体。

在这个时代,莎拉姐妹彻底迷上了ACG,她们还爱上了各种格斗游戏。《空手道》(它影响了《师父》)《VR战士》《街霸》……这些格斗游戏引发了日本街机文化的复兴。

500

90年代,根据《娱乐游艺事业法》,大部分街机厅必须在午夜关门,这导致街机厅的环境改善,消除了“侵略者之家”残留的不好印象。于是突然间,游戏玩家的形象改变,他们开始变酷了。

那时的莎拉姐妹,经常在闲暇时打格斗游戏,然后去家庭餐厅吃饭,再回家。同时,她们也开始接触新出现的《宝可梦》,并对其中角色“喵喵”产生了好感。

500

这使得两人开始尝试专业cos,复原各种格斗游戏和动漫角色。说是专业,但其实当时没有专业的coser,专业摄影更少。当时给姐妹俩拍照的摄影师,经常是同个人,他们每隔半年才见一次面,当时漫展的频率就是如此。

那时的cosplay,成本是如今的2、30倍,因为没有定制服装和假发的行业,也没有网购。姐妹俩和大多数coser一样,大部分时候只有自己的头发,很少情况下,能花5万日元买到爱德兰丝的假发,并用上每副1万日元的美瞳。

500

这在当时不仅昂贵,且很难入手,美瞳时常要拜托出国旅游的朋友代购。但最难的还是服装,两人只能用普通衣服修改,自己画紧身衣的图案,然后交给做芭蕾舞服和职业摔跤衣服的人定制。

当时也没有社交媒体,所以她们都是现场结交同好。妹妹回忆说,90年代的cosplay是一种只有御宅族才享受的封闭爱好,她记得当有机会被专业摄影师拍照时,她们都很兴奋。

500

那时的一些展会,其实是类似迪斯科舞厅的地方,只有coser会去。在那里,姐妹俩有了艺名,一个取自《美少女战士》里海王的真名,一个则来自圣饥魔Ⅱ乐队的吉他手。

70年代的《宇宙战舰大和号》启发了武内直子,让她画出《美少女战士》,这部作品也见证了动漫在90年代的剧变。

500

500

这是一部看似描写少女幻想的作品,但其实,其原作涉及很多对女性恋爱观、人生观的成熟引导,世界观也不是天真光明的。并且,它推崇了一种健康、有力的性感形象,还让读者学会包容同性爱、异装等癖好——这深深影响了姐妹俩的价值观,以及随后的二次元。

500

就这样,开头展示的95年到了,这是对二次元至关重要的节点。在那段时间前后,老一派的少年漫纷纷完结:《幽游白书》《龙珠》《灌篮高手》……并且完结方式都有些“突兀”,仿佛它们也开始厌倦那些光辉的成长主题。

500

也许漫画家们真的厌倦了,于是井上雄彦开始从日本传统绘画/文学中取材,创作出惊世骇俗的《浪客行》;而富坚义博则和他未来的老婆一样,试图颠覆少年/少女漫的模式,在草稿上写下了一个标题:《全职猎人》。

在现实,阪神大地震夺走了数十万人的幸福,泡沫经济也破碎了,灾祸之中,二次元过去的审美不再能触及人们的内心。GAINAX的《王立宇宙军》已经失败,他们开始创作一部极为特别的动漫。

500

95年,奥姆真理教引发了地铁沙林毒气事件,这个曾被人以为温和的邪教,窃取《风之谷》《高达》和《宇宙战舰大和号》中的设定,像基地组织窃取阿西莫夫的设定一样,对日本发动恐袭。

当时,还在拍摄《美少女战士》的几原邦彦见证了这一切,然后在15年后,将其改编成《回转企鹅罐》。那之后,动漫里的教团似乎都成了邪教,并延续至今,浦泽直树也看到了这一切,他也开始构思讲述邪教的《20世纪少年》。

500

二次元对成人社会最后的信念,仿佛在此刻破碎了。于是,它迈入了一个更加后现代的时代。

500

泡沫经济导致的援交盛行,让《头文字D》把女主变成一个援交妹,没有和男主走到一起;年轻人对成长的不信任,让《JUMP》开始走下坡路;而《浪客剑心》这样的漫画,开始直接用成年人做主角。

在这一切的顶端,GAINAX的《EVA》诞生了,我的二次元老婆绫波丽降临于世。

500

二次元变了,一个新时代来临,并在莎拉姐妹的cosplay中留下了痕迹。深夜动画开始出现,同时发行的还有《Variable Geo》这种成人向格斗游戏,姐妹俩的cos也变得更加大胆。她们说,穿胶衣cos时,总害怕找不到厕所,但2个半小时却一晃而过。

500

对人生迷茫的宅们,进一步投入二次元,使其变成一种逃避的通道。这催生了galgame的好时代,姐妹俩也cos了《青涩宝贝》里的远藤晶。

500

然后,卡哇伊文化在原宿蔓延,女仆成了二次元的标志。

500

90年代正值杂志的黄金期,姐妹俩也半挤入了当时的“纸面偶像”行业,她们登上杂志,被更多人所知。

500

500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很多我们如今看到的老漫展记录,都来自95年?因为win 95在那一年出现了,互联网模式的改变,让很多影像记录都被保存下来。

《玲音》在那时,即将抛下对互联网的阴暗预言,但当时的互联网是友善的。姐妹俩的朋友为她们搭建了一个网站,她们的粉丝逐渐壮大,人们在BBS上发帖,她们则会回复他们。在望月志穗的回忆中,那是一段美好的旧时光。

500

在这褪色的美好中,新时代也于世纪末的末日情怀中降临。圣饥魔II乐队信守诺言,在旧世纪的最后一秒解散,浦泽直树在世纪末创作出《20世纪少年》,用世博会、邪教和世界末日,将70年代与90年代贯穿。

21世纪是彻底商业化的,莎拉姐妹被更多的杂志和综艺发掘。望月志穗说,当时,对大众而言,cosplay就是类似兔女郎的词,就算能上综艺,也总是深夜节目。所以她们拒绝了那些不了解 cosplay文化,只把其当杂耍的节目。

500

500

其实姐妹俩从来不是名人,她们早期的登场也没报酬,顶多送一张纪念电话卡,但两人不在意。

而随着后EVA时代,二次元周边文化不再限于机器人和陀螺等玩具后,她们开始有了自己的写真集、影像带,甚至是周边玩偶。

500

500

06和07年,n站和p站相继出现,吃到影像传播红利的姐妹俩,被更多的节目邀请,还曾为一些格斗游戏在游戏展上代言,譬如卡普空的《恶魔战士》,甚至出演过戏剧。

500

00年代后的动漫是截然不同的,世界系出现了,动漫把宏大的世界问题,转换成了私人化的个人问题,就像是终究不是为了拯救世界而生的真嗣。后来,《轻音少女》和《凉宫春日的忧郁》,又将这趋势进一步带向前方,造就了我们熟悉的日常系。

500

“我对普通人没有兴趣,如果这里有外星人、未来人、异世界人或超能力者,那就来找我吧!”少女喊出了这句饱含80年代精神的台词,但实际上,她走向的却是21世纪的和平日常。

京都动画的《全金属狂潮》,也从战斗番变成了日常搞笑番。而我们的两位主人翁,也慢慢淡出公众视野,走向了自己的日常。

500

2010年后,cosplay变得更加商业化,妆娘、毛娘、约拍摄影师……一切都更成熟,且成了一种宣发套路,能为顶尖coser带来巨量财富,和莎拉姐妹所处的时代已经全然不同。

有人认为,动漫也变了,它从90年代逃避生活的渠道,变成了一种充实生活的潮流行为。“现充”仿佛成了二次元的主流,人们参加漫展,cosplay,然后拍照上传,使其成为生活的一种延续。

500

动漫也变得更潮更酷,精致的制作和巨大的投入,让《鬼灭之刃》《咒术回战》征服了全球;中国的高规格二游,也带着二次元走入了世界的视野。

过去的一切在逐渐消失,2019年,望月美穗因为乳腺癌离开了人世。她在重病前抢到了圣饥魔II解散20年的纪念演唱会,然而终究没能去到现场。

500

妹妹死后,望月志穗再三犹豫,还是在网上发布了讣告。这是莎拉双胞胎第一次被重新发掘,当时,很多她们在20岁时认识的coser,都重新联系上了望月志穗,这让她感叹幸好做了这样的决定。

数年后,怀旧潮席卷了世界,欧美不断推出模仿80年代风潮的影视剧,亚洲则有越来越多年轻人去挖掘那些过去的番剧和游戏,经典IP陆续复活。于是终于,有人再次发现了这对风靡90年代的coser姐妹,并让她们成为全球热点。

500

这时,人们惊讶地看到,原来望月志穗从未停止过cosplay的爱好。虽然她已经年过50,但依旧会和或年轻或年老的朋友,cos那些陪我们走过21世纪初期的作品。

500

有时,她会和30年前一样,重新cos《福星小子》《恶魔战士》里的角色。

500

有时,她又会cos《LoveLive!》,以及《兽娘动物园》,这些曾经的热番。

500

不再年轻的她,却依旧有种年轻人的幽默感,所以她也会在那个著名的泳池留影。她那些同样老去的粉丝则会调侃说:之前的怀旧写真集真棒,我会戴着老花镜仔细看的!

500

面对采访,望月志穗说,cosplay 界中的潜规则,是人们会在30岁时停止活动,而她的熟人确实没有再坚持这种爱好的了,她们都因为生活和岁月,走向了其他道路。

然而,她认为自己永远不会放弃它,她不会对此厌倦,也不会因为家人或任何人的唠叨而停止,这对她来说,已经成了一种信念。也许她唯一的遗憾,就是没能和姐姐再cos一次《Re:从零开始的异世界生活》中的蕾姆与拉姆,所以她的cos总是没有那个粉发双胞胎的存在。

500

也许对于到了知天命年龄的望月志穗,这也不是全然悲伤的。

2025年2月19日,当世博会横跨55年再次回到大阪时,望月志穗cos成了《银河铁道999》中的梅蒂尔,这是一个真实年龄未知,肉身总是死而复生的角色。她对所有认识过自己的人说:“今天我55岁了,多亏了你们,我才能依旧在这里,所以感谢你们所做的一切。”

500

以上,就是莎拉双胞胎至今的全部故事了。我们已经描绘了她们经历的时代和岁月,但在最后,我还有一个截然不同的小故事要说。

同样来自70年代的英国后朋乐队The Cure,是我最喜欢的摇滚乐团之一,我提过他们几次,其主唱Robert Smith曾是一个帅气的哥特少年。

500

年少时,Robert是我的偶像。因为他才华横溢,地位很高,但待人亲切随和,总是为歌迷考虑,反对过度商业化,且在男女关系混乱的摇滚圈,娶了自己十多岁时认识的青梅竹马。

对那时刚接触摇滚乐的我来说,他代表了摇滚乐,甚至娱乐业的另一种可能性,让我开始相信这种文化并非一定是自毁、混乱,且拜金的。

500

在随后接近20年里,我一直不断听着他们的歌,但其实我已经很久没看其现场录像了。因为照片里的Robert,已经发福衰老成了恐怖老奶奶式的人物,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以为他和其他那些摇滚巨星一样,在裘马声色中遗失了自我。

500

然而就在上个月,当黄牛肆虐二次元时,我却看到了一个故事:原来Robert在近年,成了欧美对抗黄牛的象征。因为他在听说自家票价被炒至天价后勃然大怒,炒掉了经纪人,用一年时间研究办演唱会的整个流程,然后办了一次自主巡演。

他认为,如今演唱会的盲目涨价是畸形的,而黄牛完全可以对抗。于是,在这个同等级演唱会均价140美金的时代,Robert确保The Cure的演唱会一定要有大量20美金的票,且必须严格实名制,让那些不富裕的粉丝能见到他们。

500

这要求被类似北美大麦的售票平台极力反对,且暗中修改,但愤怒的Robert以停止巡演威胁,和平台不断拉扯,最终保住了票价。

接着,在这个巨星演唱会通常只有1小时的时代,The Cure的演唱会平均时间为3个半小时,且歌单会精心安排,首先包含他们出道50年的全部代表作,然后每场都有区别,以同时照顾那些从未见过他们,以及一路追随巡演的歌迷。

500

就这样,The Cure的巡演获得了巨大成功,最终获利3.5亿元。而这只老乐队的新专,也奇迹般首次在美国登顶,同时夺得Billboard五个榜单的榜首。人们感叹说,在如今的糟糕乐坛,这张专辑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

看到新闻的那天晚上,我终于去看了The Cure如今的现场视频,Robert看着还是如此衰老,但依旧保留那标志性的哥特妆。当他开口时,我惊呆了,因为他的声音竟然和40年前,那个20岁的少年一模一样,仿佛时间从未在这个歌手的声音里流逝,在我看到的每个视频下,都有人震惊地如此评论。

500

如今66岁的Robert,依旧和他的青梅竹马在一起,从未有过绯闻。

前几年,The Cure进入摇滚名人堂时,Robert上台做了一次特殊的演讲,只有一份感谢名单,包含所有曾在50年里,参加过The Cure乐队的人,有些健在,有些已经离世,最后,他感谢了自己所有的歌迷。

500

这篇很长的文章,也要结束了。其实到这里,有很多东西可以说,但我觉得,它们也已经全被这些文字背后的去日、欢笑、回忆和痕迹表述了出来,没有必要再重复一遍。

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曾经害怕过,害怕随着岁月流逝,我们会失去那些我们热爱的、相信的事物,成长会腐化一切,从童年到纯真和热血。人类对此没有对策,因为我们稍纵即逝的生命,只是时代的一瞬,难以挣脱其上的众生。

世界总是在改变,经常是颠覆性,又润物无声的。人也总是恐惧失去某物,然后在恐惧中妥协,最终因妥协而失去,并学会释然。但在目不暇接的变幻中,你也总是可以看到藏在人群下的真相,电光石火般闪过:人可以一直坚持自我,坚持相信你所信任的东西,坚持热爱你所热爱的事物,纵使时代不断穿你而过。

500

最后的最后,就拿一支80年代的日本朋克乐队结尾吧。他们叫THE BLUE HEARTS,曾经,这支乐队启发过一部名为《琳达琳达琳达》的电影,而这部电影又影响了随后的校园日常动漫,并且,电影高潮处的表演片段,催生了一首动漫名曲的诞生:凉宫春日的《God Knows》。

500

500

THE BLUE HEARTS也早已在传奇的95年解散,但人们依旧在不断纪念他们,曾经,有一千人共聚一堂,合奏了他们那首传奇的《永不终结的歌》,歌中唱道:

500

唱起永不终结的歌吧,为了这个混账的世界;

唱起永不终结的歌吧,为了所有的人渣们;

唱起永不终结的歌吧,为了我和你和他们;

唱起永不终结的歌吧,为了明天能够露出笑颜。

参考资料:如果你对文章里的文化史感兴趣,那推荐去看看宇野常宽的《给年轻读者的日本亚文化论》。

-END-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