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以制度创新之笔,绘就数据知识产权登记新画卷

在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的浪潮中,上海勇立潮头,以制度创新为笔,精心绘就数据知识产权登记的宏伟蓝图,为全国提供了极具借鉴意义的“上海样本”。作为数据知识产权登记的先行者,上海在制度设计上大胆探索、积极创新,在市场价值释放和区域辐射效应方面成效斐然,正稳步夯实其在数据知识产权领域“制度创新策源地、要素流通枢纽站、金融转化试验田”的三位一体定位。

上海率先在全国建立数据知识产权“实质性审查”制度,开创了数据确权的全新模式。通过“五审一核”流程,即形式审查、技术审查、合规审查、安全审查、权属审查以及综合复核,并借助专家指导委员会的专业力量,确保登记数据产品具备坚实的法律效力和高度的市场公信力。这种“真金不怕火炼”的审查机制,与传统形式审查有着本质区别。它不仅显著提升了数据产品的市场认可度,更为防范侵权行为、增强数据交易信任度提供了坚实保障。自《上海市数据产品知识产权登记存证暂行办法》实施以来,上海的魅力吸引了众多目光。已有16个省市的数据产品在上海提交登记申请,交通运输部、国家文物局、中国科学院等国字号机构,以及淘宝、抖音、饿了么等知名平台纷纷将目光投向上海,选择在此进行数据产品登记,这充分彰显了上海模式的强大吸引力和广泛影响力。

500

在数据资产金融化领域,上海同样取得了突破性成果。10余家企业通过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成功获得银行贷款超2亿元。以上海提出的“数据即信用”概念为核心,以“沪深300指数”“生意参谋零售电商版”等优质数据资产为支撑,上海联合银行、交易所发布《数据质押融资白皮书》,全力打造“数据资产金融创新中心”品牌。这一创新举措为企业数据资产化、资本化开辟了全新路径,为数据要素的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有力推动了数据从“资源”向“资产”“资本”的转化,助力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抢占发展先机。

上海的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试点工作影响力不仅局限于本地,其区域辐射效应显著,影响力辐射至全国。外省申请占比超过20%,云南、湖南等多地企业纷纷选择在上海完成数据产品知识产权登记和交易,这充分体现了上海作为全国数据知识产权登记中心的成熟与领先地位。

上海的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实践,是对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的积极探索,更是对数字经济未来发展的深刻洞察。通过制度创新、市场培育和金融赋能,上海正为全国乃至全球数据经济的发展贡献着智慧与力量,引领着数据经济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