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个车主对智驾的了解,针对以下数据,谈谈对这次事件的看法

【本文来自《为何不联系家属?车门是否能打开?小米汽车回应六大质疑》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以一个车主对智驾的了解,针对以下数据,谈谈对这次事件的看法。

22:44:24,NOA智能辅助发出风险提示“请注意前方有障碍”,发出减速请求,并开始减速;

22:44:25 NOA被接管,进入人驾状态,方向盘往左转角22.0625度,制动踏板开度31%;

22:44:26 方向盘往右转角1.0625度,制动踏板开度38%;22:44:26-28之间,车辆与水泥护栏发生碰撞。

一。关于车辆识别到前方有障碍的距离,这点非常重要,因为这关系到无论是车辆自主决策,还是驾驶员接管,是否能有足够的时间应对险情。

   从车辆发现前方有障碍,开始减速,到撞上水泥护栏,只有短短的两秒, 按照撞上时97码的时速,这两秒车辆大概行驶60米,也就是说,车辆发现障碍的有效距离只有60米。当时是晚上,近光灯照射距离约30-40米,远光灯照射距离约80-100米,如果当时车辆使用的是远光灯,但在距离障碍60米才发现,说明车辆在晚上识别前方障碍的有效距离不足,留给系统自动决策或驾驶员应对的时间过于有限,在这方面,小米显然是负有责任的。

二。第24秒  NOA智能辅助开始减速,第25秒 NOA被接管,进入人驾状态,第26秒 车辆与水泥护栏发生碰撞。

    数据表示,车辆发现障碍并自动减速,1秒后驾驶员踩刹车接管,制动踏板开度31%,再一秒后碰撞。

按照我对LCC车道辅助巡航的经验,车辆在发现前方有固定障碍后,都会自动紧急刹车,即小米所说的AEB。那么,这里有一个问题:如果驾驶员不踩刹车接管,完全由NOA决策,车辆能否自动紧急刹车并停止在障碍物前?根据数据,NOA减速了1秒,驾驶员以制动踏板开度31%刹车减速了1秒,车机和人总共制动2秒,但车辆还是以97码的高速发生碰撞,这其中虽然有驾驶员的那1秒没全力踩刹车的因素,但也说明NOA减速的那1秒制动效果不好。因此,根据数据,就算完全由NOA决策,我认为要做到完全刹停基本不可能,不过不至于以97码的速度碰撞,可能会以三四十码的速度撞上去,后果可能不会如此严重。这也暴露出车辆在黑夜中,从识别到障碍,到启动AEB的响应速度不够快。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