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速明显放缓!拼多多,“交卷”

属于拼多多的高增长时代,正在成为过去。

此前,拼多多发布了四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其业绩增长进一步的放缓。

具体数据方面,四季度拼多多总营收为110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4.45%;归母净利润为274.5亿,同比增长17.9%。

对于拼多多这家以高增长闻名的电商巨头而言,这样的业绩增速自然不算亮眼,毕竟2024年三季度,拼多多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速还有44.33%和60.73%,对比来看,拼多多四季度的业绩增速已经“腰斩”。

500

至于增速大幅下滑的原因,拼多多管理层给出的解释是“外部不确定性和激烈的竞争对我们的短期收入增长产生了影响,同时在商家支持和平台生态系统参与方面的增加投资可能导致利润波动。”此外,管理层还表示“仅通过短期财务表现或资本回报来评估公司业绩,并不符合我们当前的发展阶段。”这一度让拼多多四季度业绩增长放缓被媒体解读为 “计划内”的增速放缓。

不过,对于这样的解释市场并不买账。财报披露当天,拼多多股价一度大跌5.4%,好在当天股价探底回升;次日,拼多多股价继续回落,当天股价一度大跌5.84%,最终收盘下跌3.27%。截至3月29日收盘,拼多多股价报收120.45美元/股,总市值为1674亿美元,作为对比,一度被拼多多赶超的阿里巴巴,目前市值约为3100亿美元,几乎是拼多多的两倍。

从目前来看,拼多多陷入增长瓶颈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当“砍一刀”和“仅退款”都逐渐成为过去,拼多多还有哪些牌可打?

当“仅退款”退场

拼多多的成功离不开低价,其中“仅退款”则是拼多多追求极致低价最好的体现。

所谓“仅退款”,即指消费者无需退货即可获得退款,其本质是电商平台加快低价竞争的一种手段。

资料显示,“仅退款”规则的本意是通过提升用户体验促进下单,对商家优胜劣汰,再通过单量增长提升商家的利润,抵消商家售后的成本,形成正向循环。2021年,拼多多率先推出了“仅提款”,最先在生鲜品类实施,后被拓展到全品类。

到2023年年底,“仅退款”几乎已经成为电商行业的标配,像淘宝、京东、抖音电商等电商平台都上架了“仅退款”功能。

早期,“仅退款”也确实帮助拼多多实现了用户的快速积累,数据显示,仅在2023年一季度,拼多多的年活跃买家数就达到了9.1亿,平均月活跃用户数更是高达7.9亿,一举超越了京东并直追“老大哥”淘宝。

然而,来到2025年,随着各大电商平台不再一味追求“低价”,拼多多对于低价的策略也悄然开始变化。

今年1月,拼多多成立“商家权益保护委员会”,推出异常订单预警、低价风险管控等工具,并将“仅退款”的主动权交还商家。

从拼多多对于“仅退款”的态度变化中不难看出,目前的拼多多已不再执着于低价。

然而,不再大打“低价牌”的拼多多也开始面临挑战,最明显的一点,2024年拼多多的各项费用“激增”。

例如销售和营销费用,由于促销和广告活动支出增加,拼多多的销售和营销费用从上一年的821.9亿上涨至1113亿,同比增长35%;而像一般和行政费用,也从2023年的40.76亿涨至2024年的75.53亿;研发费用则由109.5亿涨至126.6亿。

就如拼多多的高层而言:“外部不确定性和激烈的竞争对我们的短期收入增长产生了影响,同时在商家支持和平台生态系统参与方面的增加投资可能导致利润波动。”当下的拼多多,已经从过去一味追求低价转向了扶持“新质商家”和改造供应链,而这种从“流量收割”到“生态培育”的转变,其实是拼多多想要用短期利润换取长期壁垒。

不过,这种转型并非短期可以实现,不再大打“低价牌”的拼多多,或许很难再回到当初快速增长的时候了。

出海故事不好讲

当国内电商进入存量博弈,Temu承载着拼多多第二增长曲线的期望。

和拼多多在国内的打法十分相似,Temu以“极致性价比”为核心,精准切入欧美、东南亚等地区对低价商品需求旺盛的市场。

凭借中国供应链的成本优势,Temu通过直接对接工厂型卖家,省去中间商环节,实现商品价格大幅低于亚马逊,这种模式迅速吸引了价格敏感的消费者,数据显示,2024年Temu全球月活跃用户已超越亚马逊,成为全球用户量最大的电商平台。

不过,随着全球电商市场竞争加剧,在光鲜的数据背后,Temu同样也是暗流涌动。

据媒体报道,由于Temu势头过盛,近年来亚马逊、SHEIN等竞争对手已经开始加速反击Temu。

比如,亚马逊推出“Amazon Haul”低价商城,商品价格甚至低于Temu,并通过与TikTok合作实现“社交+电商”闭环。

另外,Temu在本土化和用户留存方面也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资料显示,尽管Temu已覆盖80多个国家,但其运营模式仍以“中国供应链+全球分销”为主,缺乏对本地消费文化的深度适配。例如,欧洲消费者更注重环保与合规,而东南亚市场对物流时效要求极高,Temu需在供应链、售后服务等方面进一步本地化,而由于缺乏对本地消费文化的深度适配,Temu的用户留存率一直不高。

从数据来看,相比于前几年刚刚“出海”的时候,如今的Temu虽然已经拥有不小的体量,但Temu面临的压力也变得更大。

不过,除了“出海”之外,拼多多并没有太多的新故事可讲。和阿里、京东相比,拼多多目前主要聚焦在电商领域,例如在各大互联网巨头纷纷大力布局AI的当下,拼多多在AI方面的动作显得较为低调,甚少向外界披露相关布局情况。

整体而言,无论是从国内业务还是出海来看,拼多多都面临着不同的压力。诚然,牺牲短期利润扶持商家确实有长远的意义,不过这也意味着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拼多多的业绩还会承压,增长放缓将成常态。从股价来看,截至3月29日收盘,拼多多股价报收120.45美元/股,总市值为1674亿美元。作为对比,一度被拼多多赶超的阿里巴巴,目前市值约为3100亿美元,几乎是拼多多的两倍。

很显然,虽然拼多多一直强调要有长远发展的耐心,但资本市场显然不会为此买账。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