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力斯财报里藏着华为造车模式的秘密
这是鹿鸣财经第587篇原创文章
作者:金德路
在赛力斯董事长张兴海喊出“三年内,赛力斯新能源汽车实现百万量级目标”新年寄语的100多天后,余承东高调宣布女星刘亦菲为鸿蒙智行智界品牌大使。
在终端,智界1月和2月的销量分别是1.3万辆和1万辆,分别同比增长1971%和1160%,势头强劲。而作为智界的兄弟品牌,赛力斯问界却在2025年开年进入水逆期。
3月14日,赛力斯2月产销快报正式公布,当月汽车总销量21329辆,同比暴跌39.43%;核心品牌赛力斯汽车(问界系列)销量15007辆,同比下降46.52%,几近腰斩。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1月,赛力斯同样交出了一份不好看的答卷。1月销量22430辆,同比下滑45.82%,新能源汽车销量下滑51.39%。
导致赛力斯近2个月总销量大幅下滑的直接原因,是问界M7销量的持续低迷。
数据显示,问界M7的1月销量是5558辆,同比下降81.47%,2月销量5204台,同比下降75.32%。而问界M5的1月、2月销量分别仅同比下滑2.68%和4.08%,影响不大。尽管问界M9
1-2月累计销量同比增长243.89%,但问界M9在近两个月的销量占比仅41%,显然不能扭转乾坤。
而兄弟品牌智界汽车中卖得最好的产品是智界R7,在市场中,智界R7是问界M7 的直接竞品,智界R7以25万级定价+华为ADS 3.0智驾系统,直接分流了问界M7,结果一目了然。
刚刚扭亏为盈的赛力斯,正迎来越来越多“体系内”的竞争者,如何保持盈利的持续性,是这个新能源汽车赛道巨头必须正视的问题。
鸿蒙智选,赛力斯的救命稻草
2020年,“微车教父”张兴海陷入转型泥潭。
这个一手创造小康品牌,并成功将东风小康打造成为销量全国前三的企业家,在新能源浪潮中追风逐浪,近乎惨败。
财报显示,2016年到2020年,小康股份累计亏损50亿元,在此之前,张兴海曾带领小康股份豪掷1.6亿美元收购美国AMGeneral公司的工厂,成立硅谷研发中心SF
Motors,但由于新能源汽车研发一直没有取得明显突破,成果惨淡。小康往何处去,成了当时张兴海必须要做的决策。
彼时,落难的科技巨子华为正遭受美国的严厉制裁,进军汽车产业后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部门,却没有车企愿意与之合作。而小康股份,空有丰富整车制造经验和国际领先标准的智能工厂,却因研发技术深陷泥潭。
张兴海决定抓住这次机会,孤注一掷绑定华为。
2021年,双方敲定“鸿蒙智选”模式:华为提供电驱系统、鸿蒙车机及全国5000家门店渠道,小康负责生产制造。
这场被外界称为“出卖灵魂”的合作,在此后爆发出了核弹级能量。2021年12月,搭载华为DriveONE电驱系统和鸿蒙座舱的问界M5横空出世,华为常务董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亲自下场喊出“百万豪车标准”。
2022年问界M7上市,首月订单破万。2024年,问界M9连续11个月蝉联50万级豪华车销冠,同年问界系列销量达42.69万辆。
2022年,为进一步深化在智能电动汽车赛道的辨识度,小康股份正式更名赛力斯。作为华为鸿蒙智行打造的首个品牌,依托华为的产品、技术、品牌实力以及渠道能力,赛力斯逐渐崭露头角,成为新势力造车的顶级玩家之一。
尽管如此,从2021年到2023年,和华为合作三年亏百亿一度给张兴海很大压力。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3年,赛力斯净利润分别为-17.29亿元、-18.24亿元、-38.32亿元和-24.50亿元,四年累计亏损98.35亿元。真正的转机在2024年,赛力斯实现扭亏为盈,股价不断攀升。
2025年1月24日,赛力斯收盘股价138.71元,较2021年增长近10倍,收盘市值突破2000亿元大关。其业绩预告显示,2024年赛力斯的营收是1442亿-1467亿元,同比增长302.32%-309.30%;净利润预计是55亿-60亿元,一改2023年净亏损24.50亿元的局面。截止3月21日,赛力斯股价124.38元,市值1878亿元。
这次ALL IN,张兴海终于让赛力斯暂时摆脱泥潭。但刚刚扭亏为盈的赛力斯,却在2025年年初销量放缓,未来多了一丝不确定性。
被赛力斯奉为救命稻草的华为鸿蒙智选模式,可能正成为其发展的枷锁。
与巨人同行,赛力斯确实赚到钱了
前文说到,赛力斯和华为合作模式是赛力斯负责生产制造,华为提供技术和渠道支持。那么,在这个合作中,赛力斯的赚钱模式是怎样的?
尽管双方从未公开这方面的数据,但去年8月份赛力斯计划115亿元收购华为车BU公司——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10%股权时,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曾出了份独立财务顾问报告,通过这份报告,可以大致推断出在问界生产销售中,华为和赛力斯大概的分成比例。
数据显示,引望2024年上半年收入前五大客户整体占比90.55%,其中排名第一的客户A销售额是66.14亿元,而赛力斯问界是华为合作伙伴中销量最大的品牌,因此可以断定引望上半年104亿营收中,赛力斯占比63.38%。
2024年上半年,M5、M7和M9三款车型累计销售量达18万辆,以此推算,赛力斯每台问界企业,引望在技术支持和渠道方面收入约为3.67万元。
那么,回到赛力斯这边。2024年上半年,赛力斯营收650.44亿元,净利润16.25亿元,其中主营业务收入626.58亿元。汽车整车收入617.37亿元,基本和赛力斯汽车有限公司营收相吻合,净利润为17.81亿元。
由此可以推算,2024年上半年,赛力斯问界平均每辆车售价约为34.3万元,平均每辆问界净利润约为9894元。
另外去年有媒体报道,鸿蒙智行模式下华为与赛力斯的分成比例大概是1:9,其中华为终端BG的销售提成占比约为车价的8%,华为车BU的技术授权费约为车价的2%。即问界品牌销售收入的10%归华为,若以平均售价34.3万元计算,引望拿3.67万元,基本上符合爆料比例。
在新能源车赛道,单车净利润9894元,已经算是相对比较好的了。要知道在2024年上半年,比亚迪单车盈利只有8450元。
如果把赛力斯单纯理解成制造工厂,这样的盈利水平是值得肯定的。但问题在于,和华为合作能否持续为赛力斯带来营收,这是市场对赛力斯的普遍担忧。
失去“唯一”,赛力斯靠什么翻盘?
过去几年来,背靠华为技术和渠道支持,外加科技巨子光环,赛力斯迅速在新能源赛道崛起,但华为光环,总有顾及不到的时候。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曾表态,华为希望把引望打造成汽车产业智能化开放平台,后续引望将继续对战略合作伙伴开放股权,同时引望未来将基于市场化原则运作,对所有客户按照公平、开放、共赢的原则提供产品和服务。
事实上,赛力斯一直都有危机意识,2023年3月推出了全新的新能源汽车品牌蓝电汽车,相比问界定位高端智能汽车品牌,蓝电汽车的定位则是智能电动汽车普及者。但整体来看,蓝电汽车核心技术方面仍然还是靠外部力量来支撑产品卖点。如2023年11月推出的纯电动紧凑型SUV蓝电E3,搭载比亚迪弗迪动力电机的同时又采用HUAWEI
HiCar车机。
在终端方面,蓝电汽车的主力车型蓝电E5月销量一直不温不火,很难支撑赛力斯庞大的体量。
因此,从某些方面说,对于赛力斯来说,华为是“唯一”,但对于华为来说,鸿蒙智行生态需要加速扩张,华为的目的地是星辰大海,而赛力斯,只是其中的一站,这无关乎其他,是企业战略之间的鸿沟决定的。
可能也恰恰是因为蓝电效果一般,赛力斯选择继续深度绑定华为。去年7月,赛力斯以25亿元对价,从华为终端收购问界品牌商标和外观专利等资产,仅仅一个月后,赛力斯又斥资115亿元投资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占股10%。
但即使合作加码,赛力斯也已失去“独宠”地位。
2024年11月,华为与江淮汽车合作的尊界S800正式亮相,预售价100万-150万元,是鸿蒙智行旗下百万级豪华品牌尊界的首款车型。尊界的落地,意味着华为鸿蒙智行正式集齐了四界:与赛力斯合作的问界,与奇瑞合作的智界,与北汽合作的享界,与江淮合作的尊界。
图片来源:EV Trend
赛力斯,从“唯一”变成了其中之一。技术首发权、营销资源和线下渠道的优先级均被稀释。
例如,华为鸿蒙座舱4.0的首发权被阿维塔获得,余承东的春节营销重心转向享界S9和智界R7,甚至公开驾驶享界车型直播。不少车型如岚图知音、深蓝L07、方程豹豹8等车型都预计搭载华为的智驾系统或鸿蒙座舱系统。
更大的风险也在逼近赛力斯,和华为深度绑定,可能进一步压缩了赛力斯的发展上限。
在技术层面,一直以来,赛力斯的核心三电系统、智能驾驶方案高度依赖华为,自主研发能力较为薄弱。张兴海曾表示:“未来三年,赛力斯的核心技术自主率要从30%提升至70%。”足见赛力斯技术层面的短板。
尽管早在2023年,赛力斯的研发投入就已经达到了44.38亿元,占营业收入12.38%;去年上半年,赛力斯的研发投入达到了28.27亿元,同比增长了320.61%,但技术突破需要时间,而市场留给赛力斯的窗口期正在收窄,赛力斯显然还要加把劲儿。
在渠道方面,赛力斯的车主要靠华为的销售渠道,目前华为新建的鸿蒙智行门店数量已超过800家,2025年有望冲击1000家。以前,赛力斯只需要管生产,但现在,华为的店里要摆智界、享界甚至尊界,赛力斯正失去渠道。
去年,赛力斯收购中升集团等豪华车经销商,以“用户中心”模式把4S店开进商场,但相比于华为现成流量,自建渠道的成本高太多了。
在品牌方面,华为品牌形象深入人心,问界的爆火,有很大部分是消费者将华为品牌价值转移到问界上,消费者对赛力斯的认知仍停留在“华为代工厂”。当华为的汽车标签不再稀有,赛力斯如何提升用户粘性和品牌认同感,将是对其软实力的最大挑战。
有消息称,赛力斯已经启动了赴港二次上市准备工作,将聘请中金、中信建投为其上市保荐团队。目前,赛力斯处于赴港IPO的前期准备阶段,目标筹资逾10亿美元,最快计划于2025年完成,可见,2024年刚刚扭亏为盈的赛力斯,有长远的打算。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赛力斯不能只有一个问界,但目前问题是,除了问界,赛力斯还有没有其他底牌,这是需要时间来验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