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分门别类!财富身份鸿沟成为刚需!!核心城市地王迭出跌破通缩行情?!

临界点,在哪里?

我已经晒干了沉默,悔的很冲动,就算这是做错,也只是怕错过。

这首油腻中年大叔的歌,已经可以极佳的表达如今核心城市的土拍情况了。

当全国楼市二手市场还趴在地上的时候,核心城市的土拍市场,已经到了无法直视的地步。

北京海淀某地块以10.23万元/平方米的成交价刷新北京纪录。

成都“地王”两周内两度易主,金融城三期H10地块成交楼面价41200元/平方米,溢价率高达106%。

杭州土地市场诞生首宗单价超7万元的地块,然后在周五,西湖区地块成交楼面价8.8万元/平米(溢价率超100%)。

去年,还有大量财经声音说,土地财政彻底不行了。

这不,今年人家就直接撅起傲娇的下巴,让人高攀不起。

这波地王迭出,确实让市场有点错愕。

一边是低总价刚需房跑量冲,一边是高总价新房价格往上冲,一边是大量夹在当中的二手房肌无力。

可是,当如此震撼的土拍市场景象出现,那未来核心城市的房价,到底会怎么走?也就成了大家都会去关注的事情。

2023~2024年楼市在金融战中被疯狂抽耳光,这一点其实至今都尚未翻篇。

可是,本世纪初一直到2021年,楼市往死里拉,其实大家也是印象深刻。

于是,这就成了一个极为痛苦的状态:

如果说好的迷失30年不会来到我们这片土地,那么,未来到底是拿着现金摆烂,还是应该多少有点楼市的核心资产呢?

——————————

2018年的时候,笔者就发表过有关于此的核心逻辑:

中国楼市 = 财政现象

财政周期,将直接决定中国楼市周期。

事实上,近期有重要的金融机构开始盘算着财爸兜里到底有多少米。

从2023年开始,财爸的收入就已经惨不忍睹,哪怕GDP达成了5%。

按照这个趋势,即便今年GDP还是达成5%,都已经无法改变财爸收入端增长见顶的现实困境。

在土地财政撑不起来的时候,暂时根本没有其它新的税源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强行开征新的税源,就有可能打击经济增长的潜力。显而易见,这两个目标之间,很难兼顾。

可是,创新周期尾部,需要财政托举的地方更多,需要财爸帮忙的个人和家庭更多,需要花钱血拼产业升级的必要性更强。

一边是财爸收入见顶,一边是财爸花钱的水龙头都坏掉了,一场极为严峻的财爸寒冬正在上演。

此外,目前国内是偏通缩的环境。

偏通缩,就会打击生产者价格,造成内卷和价格战,这个也是对财政收入的巨大打击。

于是,负反馈机制逐步呈现,强化了财爸的困境。

怎么办?

对于有实力的核心城市,自然还是会把宝押在土地财政上。

所以,今年至今,不断出现地王的城市,都是土地供给量大幅萎缩。

这相当于,过去是跑量,如今变成缩量跑高客单价。

这个事情对于还活着的房企,意味着重大的压力。

全国还能薅羊毛的核心城市就这么多,供地竟然还是缩量的。如果你不抢,以后开发商这碗饭也就不用吃了。

事实上,现在拿不到新地的开发商,就只能通过新房涨价,再多少赚一点了。

但是,就全局而言,更多是国企开发商疯狂抢地,不惜土拍高溢价,这就是龙头效应。

到了这一步,中国楼市成为一个财政现象的超级闭环,也就成型了,即,所谓的新模式:

土地、银行、开发商、上下游重要的供应商等,都是有形之手的。他们相互之间配合,最终只能通过更高的新房价格,将里面的成本压力转嫁给未来的购房者。考虑到期房的特点,部分地王的房子对外卖的启动时间,就是今年四季度左右。

此外,由于国有开发商很多并不需要极为夸张的高周转模式,使得他们的运营所需的资金成本也不低,这个将来也会摊给购房者。

于是,不久将来,一场轰轰烈烈的新房价格狂飙,即将在核心城市上演。

———————————

其实,从全局来看,现在已经不是像过去那样,所有人都可以加杠杆。

可是,宏观环境又需要居民家庭加杠杆。

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盯着有购买力的家庭,给他们更多的方便法门,去加杠杆。

这个也就自动造成,未来有无核心城市优质房产,将是比较难以逾越的家庭财富鸿沟。

事实上,这不就是新加披和香港都玩过的吗?!

财爸收入见顶,可是开支还在长期刚性飙升,这是基本的事实,无法改变。

那么,创造条件,让有实力的人愿意买房,也为这些人提供楼市的助燃剂来形成可持续性发展的楼市新模式,就是唯一的出路。

其实,财爸面前,就这么几个重要的增收选项。

田亩税

人丁税

商品税

金融税

流通税

如果要维持现有的产业升级的形态,真正还能够倚重的,暂时也就是田亩税(土地财政)了。

如果还不够,那就只能增发政府债券,没有更好的办法。

所以,过去5年,银行的资产端中,政府债券已经快速攀升到占比14.7%,一场隐形的地方QE正在持续开展。

但是,举债是要付息,哪怕是本金永续。

于是,对于土地财政的依赖,暂时看不到摆脱的可能。

那么,接下去的问题是,二手房呢?

回归市场经济常识,无论新房的产品力再强,如果新房单价远超二手单价,达到某个价差节点,二手房也会被带动的。

大家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新房的产品力产生的高溢价,就像当年火爆时期的学区房一样,终究是有溢价极限的。过了这个极限,也就意义不大。

因此,真正的问题是,本轮核心城市的土拍高溢价到底能不能撑满2025年一整年?

如果可以做到,配合后续央妈开始降息降准,尤其海外资金也开始看多中国市场,则新房高溢价的利多传导给二手房市场,也就是时间问题了。

所以,如果你手里的房子各方面还不错,可以考虑不要随意贱卖。

大家回忆一下,2020年口罩爆发的时候,2月份楼市出现了一个价格大坑。

但是,随着大量政策逐步落地,7月份开始大A一大波行情启动,海外也开始降息放水,最终在10月份开始向二手楼市快速传导溢价。

不要看我们现在是偏通缩,实则是通胀的暂时掩盖。

大家仔细想一想,我们在供给侧里面堆砌了多少债务。

科技、高铁、基建等,哪个不是底部往死里堆砌的庞大债务?

这些债务未来如果不能洗一洗,那还了得?

那么,如何洗一洗呢?

换个角度来问,我们今天的偏通缩环境,还能撑多久?

当这些庞大的债务开始要进入还本付息的主升浪的时候,国内信贷宽松全面启动,也就是必然。

甚至,很多城市的财爸不得不求助土地财政,也是必然。

不要光看到土地财政是一笔财爸的收入,更要看到,土地财政是多少家庭的收入来源。

如今,美国已无能力再次发动类似2023~2024年那种级别的金融战了。

那么,很多事情,也不过只是时间问题了。

地王不会马上影响二手房市场;但是,如果持续产生地王,则终究会将催生核心城市楼市的新行情。

此时此刻,宣布消费贷和小微贷新政,再想一想还有降准降息没有落地,到底有何用意?不言自明了!

企业已经加不动杠杆了,财爸只有中央一级还有加杠杆空间,那么,接下去靠谁来加杠杆稳住内需的局势呢?

你猜!

——————————

就近期大A盘面逻辑来看,这里A森也有一点想法,趁着周末,给大家简单分享。

自从924行情至今,市场已经多次冲击3500这个强阻力位,大家直接可以看到。

但是,这个位置的套牢盘实在太多。

如果短线没有海量增量资金入场,是很难快速冲破和站稳3500上方的。

在这个过程中,只能震仓洗筹,让没有信仰的人交出带血的筹码。

其实,眼下对于中国经济而言,利多的消息面越来越多,且频频都是实质性的重大利好。

另外,一季度财报即将公布,丑媳妇要见公婆了,这里面也会导致市场中的资金开始重新配置。

既然如此,关税战、技术面、财报三大力量共同发力,震仓洗筹后再次蓄势上攻,才是唯一走得通的路。尤其是在村里多次提示要“稳股市楼市”的背景下,走慢一点,走扎实一点,走强一点,是中国内需回暖的重要起手势。

另一边,川普如果不能在4月20日完成俄乌冲突停战,那么,他的信誉又会大打折扣。

市场就会重新解读他嘴炮的含金量和可行性,这一点很重要。

反观我们,央妈的降准降息“悬而未落”,就是一种预期管理,让空头不敢疯狂砸盘。

因此,今年二季度,行情另有新的亮点,也是必然的。

看清趋势,把握好节奏,学会只吃自己认知的“那段肉”,才是靠谱的。

川普越是陷入困境,越是要挣扎;越是挣扎,越是有利于我们。

眼下,我们就等村里的“信号弹”,后续行情的催发走势,就会完全不同了。

A视野

站务

全部专栏